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吴蒙华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教育系统“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执教35个年头里,吴蒙华教授始终践行着“孜孜不倦为师路,矢志不渝教书人”的工作初心,谱写了一曲默默无闻耕耘者的奉献之歌。看到他平日里在讲台上挥洒下的汗水,我们或许能从中体会到他教学过程中的辛苦,却鲜少发觉他在私下的付出有多么令人感动。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走近这位全国优秀教师——吴蒙华。
名师聚焦
吴蒙华
桃李芬芳
一路谱写育人赞歌
吴蒙华,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员、大连市劳动模范。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常务理事、大连市政协委员、大连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暨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
自1984年7月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以来,吴蒙华教授始终站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在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他一走就是35个年头。
他曾获得大庆石油学院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大连大学课堂教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优秀共产党员、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多年以来,他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也鼓舞着身边的老师同学们和他一起努力。
教学有方
Q1
“关心每个人的成长,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体现每个人的价值,实现每个人的目标”。
Q1
任教以来,吴蒙华教授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立德树人,为学生们做好榜样。他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质量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上,吴老师也获得很多喜人的成果: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大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评辽宁省精品课1门,出版“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
吴教授在学校为本科生讲授“特种加工”“工业机器人”“机械工程导论”“液压传动”“专业英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专业课程10门,同时指导多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各类实习、课程设计......总想为学生们多做些什么的他,每学年都超额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吴教授说,自己只是努力讲好每一节课,努力做好学生的朋友,在细微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吴教授在学生中威信很高,学生评教成绩始终为优秀。
多年的教学经历给吴老师留下了不少深刻的记忆,回忆起自己刚担任教研室副主任的时候,吴老师跟我们谈起了一位性格内向但学习不错的同学。
“他几次向我咨询有关本科生转为专科生的手续。我当时觉得很奇怪,通常都是专科生通过努力学习转本科生,这位学生却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吴老师在课后找他推心置腹地谈了两次。面对吴老师的关心,这位同学讲了心里话,原来他家里弟妹多,父亲又得了重病。收入来源少,家里生活困难,他想早些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负。
吴老师把这位学生的情况向学院反映后,学校很重视,很快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并和他所在乡镇的政府沟通,给予他家政策性照顾。吴老师也组织教研室和系里老师捐款以解决他的燃眉之急。后来这位同学作为优秀毕业生顺利毕业。现在他还长期从事志愿者工作,心怀感恩,回馈社会。
良师益友
Q2
将“教学、实践、生产、创新”融为一体。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中教、教中做”,教学相长,共同受益,全面发展。
Q2
吴蒙华教授说:“每天围着学生转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给他们上课,带他们做实验,给他们改论文......”近十年来,吴教授所在专业教师团队共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1500余名。他指导(培养)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中有2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近五年来专业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96项。培养出中国最年轻的南极考察站站长魏福海、国家科技竞赛特等奖获得者李航宇、全国百名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金丽雅、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方向博士研究生崔航、解放军某部队技术革新能手范睿智、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侯扬、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标兵王鹏博等优秀学生。
谈到自己的学生时,吴教授总是一脸骄傲。他说起了一个叫何杰的研究生:“他是我花费力气最多的硕士生,也是成长最快、最让我欣慰的学生之一。”刚开始学习时,何杰同学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和特种加工工艺知识几乎为零,吴教授就和他一起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尽快掌握相关知识,以便为他后期实验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慢慢的,何杰也摸出了一些门道,但论文的写作能力还是比较弱,吴教授就针对他提交的每一篇论文逐字逐句的修改,每次都是6遍以上。并且,在每次修改后都当面讲解,让他“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前何杰同学的两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在核心期刊《机械工程材料》《功能材料》上。他也在2018年6月顺利通过硕士学位答辩,并签约外企—大连格劳博机床(中国)有限公司。
搭建平台
Q3
强化工程实践、强化创新创业、强化专业交叉和渗透。
Q3
担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以来,吴蒙华教授带领专业教学团队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该专业强调工程实践、创新创业、专业交叉和渗透,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吴教授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监控——信息收集——反馈调节——改进提高”的闭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该专业先后获评为辽宁省本科示范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因为专业的特殊性,吴教授多方奔走,为学生们争取到很多动手实践的好机会。他负责的大连大学—奇瑞汽车大连分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中心暨国家级工科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实验室获批为辽宁省教育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连大学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科研能手
Q4
科研工作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团队中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学术风气和氛围。
Q4
作为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吴蒙华教授在科研上的探索从未停止。
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总装备部‘十二五’国防预研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项、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作为第一获奖人,先后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7篇、EI收录28篇)。作为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科技成果”1项、辽宁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1项、辽宁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1项。
众多科研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吴教授的辛勤付出,当然也有科研团队的通力配合。吴教授作为负责人申报的“特种加工与功能材料制备”实验室于2009年8月获批为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申请建立时,有效集成了物理学院李学慧教授、张秀玲教授团队的力量和资源。尤其是省教育厅专家组实地考察验收过程中,从汇报材料的组织、功能实验室的布置、科研成果展示到设备的调试等,两位教授及其团队做出了无私贡献。
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有仪器设备30余台(套)、总值1300余万元,场地600平米。
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对提升科研团队知名度、强化学科专业特色起到了促进作用,对硕士点建设起到了支撑作用。反过来硕士点的发展、科研成果的累积、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也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两者相辅相成。
爱党敬业
Q5
全心全意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准则。
Q5
吴蒙华教授是一名忠实能干的党员干部。他认为,教师党员的责任感是双重的,既要有教师的责任感,也要有党员的责任感,这两种责任感是联立并存的,彼此缺一不可,而教师党员也应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出更多更好的业绩。
一直以来,他全心全意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有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曾获大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吴教授与教研室其他党员教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工作引领专业教学工作。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获评为2018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桃李芬芳遍天下,用点滴书写育人赞歌,吴蒙华老师展现了我校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让我们以这位“最美教师”为榜样,见贤思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守为师之道,做“四有”好老师,为大连大学的明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END —
文稿 | 人事处 党委宣传部
采编 | 季雪 院书亦
摄影 | 邓天峰
美编 | 贺子聪
技编 | 徐天
责编 | 季雪
请为全国优秀教师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