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至25日,学院将迎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今天,《人民公安报》刊发文章《特色立校推进本科教学发展 争创一流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回眸与展望》,专版报道了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展示了我院的人才培养成果。
特色立校推进本科教学发展
争创一流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回眸与展望
2018年5月,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前身——东北公安训练队和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开始,共和国公安教育事业在东北这片热土埋下一颗种子,历经淬炼、茁壮成长,为共和国公安教育序章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1981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已有基础上扩充改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正式成立。至此,学校发展迎来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和学校建设发展正式迈向崭新的历史时期。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70年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校方针,赓续使命信念、传承忠诚基因,确保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扎实推进本科教育工作,以服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宗旨,面向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公安实战需求和警务学术前沿,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为全国政法机关培养了17万余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技术人才,为公安事业发展和法治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谋未来胸怀多壮志。今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院以此作为推动本科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强化本科人才政治意识培育,加强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基础建设,努力为中国公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的忠诚卫士。
■ 政治建校、立德树人,坚持本科教育正确的办学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进入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既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也是公安院校的立校治校之本。
建校以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秉承“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公安部党委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形式,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书记余新民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赵克志部长关于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指示要求,坚持政治建校方针不动摇、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动摇、坚持实战化办学方向不动摇,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刑事侦查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理论技术创新基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宏奎表示,要抓住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一契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围绕“大刑警”对预防犯罪、查明犯罪、证实犯罪、治理犯罪有关工作的现实需求,全面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
一代代优秀学子的忠诚奉献是学校坚持政治建校、立德树人的最佳见证。这里走出过党的十九大代表、基层公安机关科技尖兵徐飞,身残志坚的当代警界“保尔”陈冰,他们难忘母校培育了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这里走出过情报导侦的“雷达兵”梅晓磊等多位全国公安“百佳刑警”,他们犹记母校用心浇筑每一位学子的忠诚警魂。而在校史馆的英烈墙上,那些牺牲了的毕业生用忠诚奉献激励着后辈学子。
坚持政治建校,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打牢理想信念基础。学校始终坚持不懈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引导师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传承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彻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完善集政治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紧抓职业教育关键环节,“毕业季主题活动”获得公安部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聚焦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坚持以忠诚教育为主线,注重思想引领。学校始终将忠诚教育作为学生培养发展的核心要求,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明确人才培养的警察职业面向,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警务化管理等途径,不断加强“预备警官+大学生”双重身份意识教育;系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警察职业精神教育等课程,塑造学生的忠诚意识,打牢从警思想根基。
——着力培养学生实战素质能力,锤炼敢打必胜的意志品质。具体按照“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原则,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动教师参加公安实践常态化,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开展校局、校校、校企、校所合作等;深化推进教学实践,参加大型安保活动,锤炼学生意志品质。
■ 强化顶层设计,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发展
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以本为本”,本科教育一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公安院校作为应用型高校,更应该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基础。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自1982年第一届本科生入学开始,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已经走过了整整37年的辉煌历程。注重历史传承的同时不忘与时俱进,强化鲜明特色的同时勇于开拓创新,学校通过强化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之路。
2017年1月,教育部核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章程,学校明确提出将坚持“一流警察大学目标定位”“应用型大学类型定位”,正式提出“培养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
2018年1月,2017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印发执行,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写入各专业培养目标,落实进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2018年7月,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进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方面各领域。
立足规划引领,目标指引方向。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重抓本科教学重点工作,部署开展教师“同城一体化”公安实践锻炼,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以“一个目标、两个维度、三大专业群、三大人才培养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本科人才培养框架体系。
——科学确定办学定位。逐步确立“特色鲜明、国内领先、世界前列的一流警察大学”发展目标定位、“应用型高等学校”办学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民警继续教育,开展有特色的外国警察教育培训”办学层次定位、“发挥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新型侦查技术等学科专业优势,面向全国,服务公安工作发展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面向定位。
——科学确定人才培养总目标。为适应公安队伍建设对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针对新时代公安工作对公安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的新要求,学校确定了“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体系。学校始终坚持把公安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和基础工作,确立了以一个目标(培养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两个维度(现实适岗维度和未来发展维度)、三大专业群(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群、侦查专业群、新型侦查技术专业群)、三大人才培养体系(道德品格培养体系、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本科人才培养框架体系。
■ 深化综合改革,本科教学基础建设扎实推进
70年建设发展筚路蓝缕,众携手荆棘也化坦途。一路走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果丰硕,抒写了公安教育发展的华章。
在本科人才培养领域,学校已经培养了2.5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并为全国公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公安专业教师,为公安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师资建设领域,学校在国内的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优势地位,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产生了一批享誉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在专业学科建设领域,学校是全国犯罪侦查与治理领域专业最齐全、覆盖面最广的公安院校,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等专业领域在全国公安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
在科研领域,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48项、省部级项目581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0项,有效推动了我国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的学科发展。
在教学实践领域,2015年以来,学校选派1.2万余人次学生参加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历次活动均实现“零事故、零伤亡、零违纪、零投诉”。
在科技竞赛方面,学校代表队获得2018年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东北赛区)特等奖,并在强手如林的第九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充分发挥了基础学科、通识教育在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本科教学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整体上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多年来,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引进和培养机制,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坚持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好老师的标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民警察教师队伍。
——持续优化教师结构,满足本科教学之需。加强本科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落实推进“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健全本科教学组织,探索以课程(群)为载体的教学团队建设;健全基层教学组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官队伍建设,助推实战化教学。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整体实力。涌现出一批公安领域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整体科研实力突出。在2017年度国家公共安全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中,学校获批2个专项,获批经费9000余万元。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切实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人民警察教师、公安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教育。
——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激励教师投入本科教学。把为本科生上课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制定政策鼓励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成果丰硕。
——打造“双师型”队伍,提高教师融入实战、服务实战、引领实战能力。提出“公安学、公安技术学等公安专业的教师应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应努力成为本专业领域学者”的培养目标,高度重视教师的公安实践锻炼工作,建立教师实践锻炼基地,打造“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改善教学基础设施,提供人才培养有力保障。
这里,有公安部设立的唯一一个文件检验鉴定方面的重点实验室,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居于本领域领先地位;这里,有先进的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无人机实验室,学生在紧贴实战的教学实践中提升网络案件侦破本领;这里,有痕迹检验鉴定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痕迹检验技术系教学与科研工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军地位……
多年来,学校坚持教学经费优先投入的原则,逐年加大本科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目前,学校共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各类部级研究中心(培训基地)5个、教学实习基地51个。学校的司法鉴定中心是公安部首批重点鉴定机构,拥有一支在全国公安院校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司法鉴定队伍。
——在教学专项经费支出方面,学校持续加大教学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确保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和学生活动等本科教学专项工作的良好运行。
——在教学设施保障方面,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与实践教学设施,保障本科教学顺利运行。此外,学校正在建设刑事科学技术培训中心、实验鉴定中心等4个大型教学训练场所,着力改善办学硬件环境。
——在教学设施利用方面,各类教学科研设施全面开放,教学信息化条件不断改善,学校积极推进美丽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健全校园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成效与水平。
强化专业特色优势,丰富优质课程资源。
长期以来,学校不断健全完善道德品格、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三大培养体系,全力助推本科教育全面发展。通过不断丰富优质课程资源,强化专业配置突出特色优势,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科学规划专业建设。学校明确了“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创新发展、打造精品”的专业建设理念和“特色专业+专业群”的建设思路,大力推动传统专业强势发展、新兴专业特色发展、其他专业合理发展。
——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学校紧密围绕犯罪侦查与治理领域公安实战工作,倾力打造体现人才培养特色优势的三大专业群: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群、侦查学专业群、新型侦查技术专业群。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方案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统领与指导作用,将学校“公安底色淳厚、刑事特色突出”的深厚底蕴和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努力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
——系统规划课程建设。设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着力加强课程组建设,建立课程建设更新以及课程建设定期评估机制。近三年,共收集典型案例80余件、各类教学素材1000余项,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累了丰富的资料素材。
——优化完善课程结构。构建完善通识课程、公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大模块,着力建设国家、省部、学校三级线上线下两类优质课程资源。截至目前,学校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5门、辽宁省精品课11门、公安部精品课14门。
——突出优质教材选用。学校立足专业特色与优势,着力推进公安专业教材建设,积极编写特色教材,规范选用优质教材,形成了规模稳定、质量较高的教材建设成果。近5年来,学校编写的教材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6种、省部级规划教材18种。
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质量警务人才的培养需要严谨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教学管理。学校高度重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建立了一系列规范教学过程的规章制度,以规范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确保本科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严谨有序。
——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学校始终贯彻国家高等教育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公安实战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对公安专业人才的需求,坚持实战导向,坚持综合素质提升与专业能力养成并重,以侦查办案能力、现场勘查能力、治安查处能力、警务实战攻防博弈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创新。
——教学内容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科研成果促进教学。根据培养总目标和各专业培养目标,学校着力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实训项目和教材。
——实践教学体系特色鲜明。学校紧密围绕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实习见习、实验实训、创新项目、社会服务(大型活动安保)和第二课堂“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质量持续提升。学校依托南京等地公安机关,探索“联合共建、地域划片、大点集中、专业对口、统一管理”专业实习运行管理模式。在近三年的专业实习中,2000余名学生共出现场10万余人次、参与办案8万余人次、参与破获案件近4万起。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责编:滕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