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有两个源头,一是1951年成立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的土木科;二是1958年成立的内蒙古建筑学院,院党委书记由内蒙古建设厅厅长崔泽霖兼任,院长调原中华全国总工会海员工会副主席李大林担任,副院长由内蒙古建设厅副厅长曾则西兼任。内蒙古建筑学院大学部设建筑工程系,有四年制本科和两年制专科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有四年制本科的建筑学专业。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筑学院的建设,由清华大学对口支援内蒙古建筑学院,将原北京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郑钫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土木系1938年毕业)调任建筑工程系主任;专业教师主要是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毕业生。1961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内蒙古建筑学院合并到内蒙古工学院,成立建筑工程系,“文革”期间停止招生。1975年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恢复招生,1985年开设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随着土木建筑学科的发展,2000年学校决定将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建筑工程学院。为了更好的促进各专业发展,2008年学校决定将原建筑工程学院分为土木工程学院和建筑学院两个学院,2012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017年6月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认证)。
目前,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交通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学院还拥有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其中涵盖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市政工程五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此外还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授权点和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专任教师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6人,教授12人,副教授及其它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25人。现有教师中许多人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资格。学院拥自治区及以上人才称号教师12人。
本年毕业学生695人,其中,研究生94人, 本科生591人。招生584人,其中,研究生106人,本科生478人。在校生2535人,其中,研究生301人,本科生2234人。
2005年土木工程专业被学校列为首批建设的“校级品牌专业”;2006年土木工程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07年和2011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08年“结构工程”硕士点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的培育对象。2013年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实验室获批为内蒙古自治区土木工程结构与力学重点实验室。2015年12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获批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017年12月学院实验中心获批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中期督查。本年度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学院实验室建筑面积为4334平米,计算机房面积为312平米,实验设备总价值达3106.86万元。学院设有图书资料室,各专业现行设计规范和标准齐全,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学生日常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需求。
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在内蒙古地区基本建设行业具有较大影响。不仅肩负着为自治区乃至全国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同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科研课题20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科技发明、自然科学一等、二等及三等奖共计11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论文360余篇,许多科研成果在工程建设中经转化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土木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土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获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等工作的能力,具备初步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学习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混凝土与砌体房屋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概预算、建设法规、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建筑CAD制图、结构PKPM计算和BIM技术等软件应用;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施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前景:适合在建筑行业从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咨询及建设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建设管理等相关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祖国北部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规范(包括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和民族团结精神、社会责任感,能够系统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从事工程勘察、结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程检测与质量评估、工程结构运营维护、项目规划与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基础工程、钢结构、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公路勘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前景:适合从事道路、桥梁工程及岩土工程的项目规划、研发、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民族地区、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经过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够系统解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环境营造和建筑能源系统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咨询、施工安装、运行管理、系统保障以及研发制造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空调用制冷技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供热工程、燃气输配、燃料燃烧与设备、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建筑设备施工技术与组织、建筑环境工程管理与经济、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就业前景:能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与管理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有良好的管理素质和经济意识,掌握给排水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能够从事给排水工程方面的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及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等工作,有较强的工作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水分析化学、水处理微生物、水力学、工程力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基础、水工艺仪表与技术、水泵与水泵站、水工程施工、主干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就业前景:适合从事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研究开发等工作。
交通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和道路桥梁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经过交通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系统解决交通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应用、交通监理、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分析、运筹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土质学、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物流学、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就业前景:从事交通监理、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交通运行规划与管理、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方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和智能交通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经过交通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系统解决交通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智能交通运输规划、智能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及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智能交通概论、工程制图、AutoCAD、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交通工程基础、数据库技术、城市规划原理、结构力学/智能交通通信系统、智能交通大数据与信息处理、交通调查与系统分析、交通规划与仿真、交通设施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安全、道路勘测设计。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交通大数据与信息处理实训、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开发实训、交通规划与仿真课程设计、交通设施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前景: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除了可以从事城市及区域智能交通开发、智能交通工程项目维护、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工作,还可以从事具有智能系统的开发应用等工作。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面向现代、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适应21世纪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根据自身的积淀、特色与优势,培养热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及隧道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与隧道工程等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扎实基础知识、较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基础工程、钢结构、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公路勘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前景:适合从事道路、桥梁工程及岩土工程的项目规划、研发、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