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滨院学子如漫天星火,投身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走进基层,走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知行合一的优秀大学生。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组建了20多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涵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助农扶贫、文化调查等多个方面。
碧水蓝天科普调查团队组织环境工程、生态学专业50多名同学,开展了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环境污染情况调查,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积极传播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水宝宝公益水质检测中心的同学们则利用掌握的技术积极开展农村水质调查,了解农村饮水安全和存在的问题,为村民饮水安全提供建议。
“暑期公益·七彩课堂”实践团队参与组建萤火虫公益课堂,对留村儿童进行教育帮扶。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共组建20余支社会实践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发展。
“Seeding Spark”英语志愿服务队开展线上社区英语角,队员们在线上平台开直播进行授课,寓教于学,提高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爱芽”社区公益教育服务队则采取“线上组队”、“线下返乡”的形式,在菏泽、泰安、滨州、临沂的相关社区村镇展开为期一周的温馨英语助教活动。
此外,实践队员们突出实践特色和创新,从外语助教、农村医疗救助、志愿公共服务、文化古迹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服务,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艺术学院
艺术学院组建的“有声有色”建设富强滨州志愿服务团,前往滨州市人才公寓开展建设富强滨州活动。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服务团队员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从准备画具、测量墙面、调试颜料开始,挥汗如雨,汗水湿透衣衫,队员们不叫苦,不叫累,克服重重困难,默契配合,挥笔泼墨,精心绘制。经过长达4天的劳动,顺利完成墙绘作品。
这次活动,服务团队员们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业本领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基层的实践行动,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收获真知,把青春梦想和汗水化作建设富强滨州的磅礴力量。
化工与安全学院
化工与安全学院400余名学子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及个人实际,“云实践”和“线下实践”形式相结合,分批、有序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筑梦青春”实践团队积极参与由莱西市团委主办的“青鸟计划·莘莘学子归莱行”活动,按照当地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疫情防控文件的上传下达,协助工作人员登记管理等工作。
“源于心,实干情”实践队队员们在实践地为孩子们开设了趣味化学、绘画、航空知识等课程,并进行了假期防溺水知识宣讲。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共组建了6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并组织学生通过青鸟平台积极申报所在家乡的志愿服务岗位,开展返乡社会实践。
“5G·乡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地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及滨州市魏集古村落分别进行了参观学习,在感受传统文化力量和熏陶的同时,他们了解到当前手工艺品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借助互联网+5G技术,将传统手工艺品利用现代设计和加工理念予以提升,利用5G+虚拟现实技术予以推广,扩大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还有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到返家乡社会实践中,投身于政务实践、公益实践等工作岗位,感受家乡巨变,助力家乡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星火·信仰灯塔”暑期社会实践团和“实践服务先锋队”暑期社会实践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星火·信仰灯塔”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打卡红色地标、走访老党员追忆红色故事、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等多种实践活动。
实践队员们坚持用红色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红色理念,普及红色文化知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并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课堂,通过讲故事,朗诵诗歌等浅显易懂、轻松愉快的方式来向孩子们分享红色文化,获得一致好评。
材料来源:团委
编辑:新媒体中心
审核:林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