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壹周·媒体聚焦】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同济壹周·媒体聚焦】

1、中国汽车报网:钟志华:自主品牌应加快产品创新

同济大学

在全国政协会议小组会间隙,记者就有关自主品牌在创新、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问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

“从宏观层面看,汽车产业的创新竞争力首先应注重产品创新,围绕市场需求并集成国内外的可用资源,对产品进行优化。”钟志华表示,自主车企目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优势仍是当下发展阶段中的主要课题。

由于自主品牌发展时间较短,与国外老牌车企的经典产品还存在较大差距,钟志华认为,自主品牌也应注重在性能、结构等方面的优化。

“而在产品可靠性方面,提升产品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加强。”钟志华认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以及产业化之间的合作,对自主车企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国内的部分科学技术在理论基础方面已经已经较为成熟,但在生产制造、商业模式等方面无法突破瓶颈。

对于车身轻量化大趋势与消费者在实际使用中遇到的成本矛盾,钟志华认为,随着新型修复技术的成熟以及新材料的大规模运用,成本问题在未来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个还是需要由市场说了算,只有消费者接受了,新的技术才能得到普及。”钟志华说。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钟志华认为现阶段允许多样化的技术路线存在,不同的技术也适用于不同的用途,但最终取决于技术进展情况。

“比如燃料电池以氢作为基础,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是比较好的发展方向。但这有赖于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包括氢的来源,运输成本,全生命周期的环保性能等方面的完善。”钟志华认为,虽然现在氢燃料电池仍然面临一些技术难题,但他看好氢燃料电池在未来的发展。

(节选,记者张海天)

2、人民日报海外版:蔡达峰:教育要关心人的发展

强国强民,先强教育。中共中央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改变这种状况,要靠更多具有纯洁的教育精神、文明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能力的人的奉献,培育出更大的文明群体。

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有价值观,靠文化支撑。凡教育者,都要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的独立生活的良知和能力,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或人对教育的根本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临时性的,必须从小重视起来,终身一贯地坚持。要摒弃功利化、庸俗化的“教育”举措,不能把教育当作机构的利益场,异化了教育,忘却了受教育者,使他们的人格被分数、升学和职业竞争而压制,自信从小削弱,理想失去方向,生活态度消极,“三观”不正,心灵无依。那些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心理问题等,都是教育界应该高度警惕和深刻反省的。

要发挥教育示范效应。凡教育别人,自己先要有端正的人生观。教师、家长等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在职场、家庭和社会中,个人都面临实际的得失。但教育者面对学生或孩子,还是要坚守良知和操守,以虔诚之心保护学生,传播正能量,至少不制造不良影响。要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观,既讲知识,又重实践,更关注心灵,把德智体美相互融合,宽严相济,促进每个学生发展;教育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制定公共政策、分配公共资源、监管办学和教育行为时,要尊重教育规律,帮助教师和学生发展,先要成为自我教育的典范和文明生活的表率,把人生观、职业观和政绩观有机统一,让奉献、尊重、公道成为个人素养和操守,鼓励师生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教育事业内生动力。总之,学生或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者的担当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要把握教育发展大局。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规划和政策,要聚焦于全体受教育者的人格和能力培养,形成青少年养成教育、公民教育和通识教育等各年龄段教育有机统一的公民教育体系,避免出现心灵和能力上的普遍问题。人格培养上要坚持一视同仁,普遍关怀,反对不均衡,反对歧视和放弃。能力培养上要提供各种机会,尊重各种个性、特长和潜能,因材施教。发展各种师资和教育机构,形成多样化的培养标准和渠道,让各种人才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避免千篇一律的标准和模式,适应人才强国的需要。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国家和家庭承担义务教育的基本责任,社会组织和机构为各种人群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包括公益的、营利的、或两者兼有的。教育改革要贯彻国家的教育目标和方针,区别各种教育组织的功能,深化非义务教育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激发学校活力,使它们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出特色。要繁荣教育服务市场,促进教育服务业发展,为教育组织创造合适的环境,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各种学习需求。

(节选,作者蔡达峰)

3、联合时报:陈义汉:撑起自救互救“保护伞”

“如果能有更健全的防灾减灾培训体系,就能在灾害来临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陈义汉院士说。陈义汉调研发现,灾难发生时,普通民众缺乏逃生自救能力,易造成不必要的伤亡,而且当重大灾害发生时,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专业救援队伍无法保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难以在“黄金1小时”内开展有效救援。他认为,若能高效地向民众普及灾难应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那么灾难来临后,灾民既是被救者又是救援者,唯有顺利通过角色转换,在短时间内采取科学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才有可能减少灾难引起的各类伤亡。但我国面向普通民众的防灾减灾的科普教育及培训体系建设仍面临缺乏完善的防灾减灾教育及培训体系和多方培训机构协作的规范和机制、缺乏卫生应急和灾难医学教育人才的专业标准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

(节选,记者戚尔达)

4、光明日报:郑惠强委员:完善高校就业评价体系

“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统计今年795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委员一见到记者,就聊起了就业话题。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的他,一直关注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节选,记者陈雪)

5、上观新闻:新政**解读|同济常务副校长:高校与考生最好的关系,是“我喜欢的人也正好喜欢我”

今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按照《实施办法》,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

17日,《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新公布,这意味着经历了3年高考改革的首届考生,即将参与高考选拔录取,踏入大学校门。“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高考新政下的这一届高三学生,让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所有高校充满期待。

(节选,作者伍江)

6、青年报:同济团委呼吁学子做践行者、传播者和监督者

本报讯 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出行便利的同时更需要文明骑行。自本周一,本报向全市青年发起了“文明骑行共享单车,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倡议后,全市青年都积极响应。昨日,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团委和同济大学团委都聚焦了“绿色”和“骑行”,在新媒体上发文,响应倡议。

“上海环保青年”是共青团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委员会的官方微信平台,昨日上午,“绿色出行,让我们从文明骑行做起”的文章传递到了环保青年的手中。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的李立峰也看到了倡议,文中提到“上海环保青年响应青年报向全市广大青年朋友发出的倡议:文明骑行,文明停放共享单车,从我做起,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节选,记者周胜洁)

7、新华网:同济经管学院诸大建:开展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教育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类教育始于1956年,是我国最早开办此类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学院逐步形成“创新、育人、服务”的宗旨和“国际化、研究型”的目标。日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诸大建接受采访,探索中国管理教育2.0版。

(节选,责编王琦)

8、上海科技报:失去文化滋养的科学家难有创新突破

年逾八旬的资深院士汪品先,最近又按捺不住科学家的情怀,主动请缨,新学期在同济大学面向全校学子开设一门名为“科学、文化与海洋”的人文素质课,希望引导年轻学子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拂去功利主义,祛除浮躁心理,在人文的滋养中一步步地取得科学创新的突破。

(节选,记者吴苡婷)

9、劳动报:戴VR头盔“漫游”莫高窟

一批敦煌壁画的高保真复制品,与青年大学生零距离……由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日前在同济大学博物馆向师生及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也是高校公益巡展在上海的第一站。

(节选,记者郭娜)


《同济壹周》

同济官方新媒体周刊

在这里,读懂同济

“人物”“声音”“思想”“纪录”“文艺”

各版块征稿,欢迎提供同济相关故事线索

征稿邮箱:tj_weekly@126.com(有下划线)

合作请联系:021-65982983,孟老师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同济壹周·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