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忆|和平路的青春不散场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济·忆|和平路的青春不散场

在这个青年的节日,又想起了那个留给无数同济青年美好记忆的和平路。

为了迎接今年5月20日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校园里正在进行必要的修葺,校内道路也有一些修缮,有的铺上了沥青,改为了人行步道。修整后的道路还散发着铺路原料的味道,然而因为划了步行标线,倒也让人耳目一新。人行道掩映在新发枝叶的绿树之下,阳光照进来,人在光影斑驳间,如游画中,让人有穿梭梦境之感,倒也悠然自得,别有一番韵味。

同济大学

半个月后的同济园想必又是人山人海,加之那时天气渐热,恐不如此时恰是赏春最佳时机,绿树葱茸,百花争妍,春风拂面,杨柳依依,蝉虫新飞而未鸣之时,校园宁静安详,最适宜徜徉。和平路旁,枝叶过街的梧桐换了新妆,化学馆旁的樱桃红星点点,同心河里莲花吐蕊,石凳上一群少年谈燕正欢。李国豪校长塑像边常年有人献花,而旁边的杜鹃迎春展颜。这片宁静的纪念园,曾是我们本科时上过课的和平楼所在,而今只剩下那排冲天的柏树似乎诉说着岁月的变迁。离开那段为了期末考试而通宵的日子,转眼已经10多年了。信步至此,忽又想起大约5年前曾写过的一篇《和平路》的小文,再次翻出回味,聊作是对110周年校庆的期盼,也算是对逝去的青春的纪念。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TJ

和平路的鼎盛时期是在2006 年之前,那时的和平路很有味道。

阅读和平路要区分动态与静态。安静时候的和平路,应当看楼、看树、看流水;动态的和平路要看人、看字、看活动。每年五月,是和平路最灿烂的季节。两边的梧桐依然那么挺拔,茂密的树叶遮天蔽日,天然搭起了绿色浮桥,悬于道路上空,阳光从叶缝中投射下来,地面上树影斑驳,树叶随风起舞,地面的阴影则变化多姿,忽而百鸟朝凤,忽而天女散花,忽而万马奔腾,忽而百花吐蕊。悬挂于两边树木之间的各色横幅,红的,白的,绿的,蓝的,黄的,在风中嘶嘶作响,恰似演奏者欢乐的舞曲。各类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争奇斗艳,一眼望去,十几条横幅就代表着十几台几十台大戏轮番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横幅下,人流熙熙攘攘,四五成群围在一个社团前面,或询问,或争辩,或观看,个个喜笑颜开,其乐融融。那是青春都有的风景,那是青年特有的底色,那是属于一代代学子共同的生命印记。

旁边的和平楼已经有些衰老了,从其颇具时代特色的命名就可见出其年代不浅。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和平楼承担了诸多功能,校团委、学生会、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专用教室,还有一个自修室,这么多的功能,拥挤在一个二层木结构小楼里,局促而落后的办公、教学条件显然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虽然不舍,但是取而代之以草坪,给予人们一片绿意盎然,也算不辱使命。

和平楼西端的自修教室,想必曾经是很多同学经常光顾的地方,阶梯教室里,课桌上坑坑洼洼,有的还写着不知什么年代什么人留下的“课桌文化”,天花板墙面上常有蜘蛛光临,夏日晚上的和平楼自修室是不好呆的,因为,蚊子们闻着人的气味,正准备大饱口福呢。

比和平楼早几年淡出人们视野的是和平路东端、图书馆北面、北楼南面的民主楼。那个楼在95周年校庆前夕“光荣退休”,工人们在平整基础时,偶然间发现了深埋于地下的数根石柱,有知情人士才猛然想起,这是当年陈从周教授从他主持修复的苏州园林工地上剩余的建筑材料中拉回的。这些石料并不简单,原本就是苏州一座牌坊上的,年代已经颇久,陈教授本来准备将之用于装饰同济校园,不料后来遭逢政治运动,这些石料没能派上用场,只好埋于地下,只待有一天能重见天日、发挥栋梁作用。不曾想,地下一呆竟有半个世纪,等这些石料被装饰成“国立同济大学”柱(“继往”柱、“开来”柱,以及后来校史馆前面的“同济天下”柱)时,陈老先生已驾鹤西去,未曾见着百年同济的盛况。

最具浪漫气质的要数和平路边上的“钓鱼台”,其实就是“同心河”河边上的吧台桌,一个吧桌,两个椅子,常常成为学生学习休闲的好去处。翻开一本书,就着一杯咖啡或者茶,看着身边的风景,可以使你忘却人间无数。脚下小河寂静无声,水中的鱼儿偶尔翻出白浪;凉风习习,两边垂柳轻扬;对岸柏树笔直挺立,耸入云天,一字排开,如列队兵士,气宇轩昂。有时候,麻雀在树木间跳跃,鸟鸣啁啾,虽然人们无法懂得它们的咏叹,但是,料想它们一定是在为这和谐的氛围而歌唱。更有胆大的,直接飞上吧台,或者在人们的足下游荡,似乎想要和你交流点什么,也许它也是要感受大学的文化。夏天的时候,水中莲花点点,火红色,粉白色,紫蓝色,石榴色,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舒展眉眼,偶尔还有一条色彩斑斓的鲤鱼游来,凑近花瓣,不知是为了问候,还是为了吻别,一切都那么惬意坦然。

曾经见过最动人的场景,不是恋人的温婉,祛除一切的庸俗,那当是大学的真谛。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指着书本上的图案,正在给一个学生做讲解。无论身边鸟飞虫鸣,风生水起,抑或路人行色匆匆。教者与学者,都那么投入,都那么宁静,都那么淡定,我想,和平与平和,在这样的场景可以找到最好的注脚。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在今日改造过的和平路上,和平楼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绿地,一位长者塑像慈祥和睿智地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们,那就是我们敬爱的李国豪老校长。曾记得,在文革期间,李校长被隔离审查,被软禁在斗室之中,他仍然不忘科学实验,硬是凭着一些做冰棒的竹片,制作出了桥梁模型,并进行了受力实验。还记得,当李国豪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后,提出了“两个转变”,要把同济从院系调整后的单科性学校恢复为多科性大学,他的心中,念念不忘要恢复医学院,希望重振同济的雄风。作为大学校长,他为我们所敬仰,作为科学家,他更以其杰出贡献堪当国之英豪。当他逝世的时候,德国校友会会长余安东教授写了一副挽联,可谓相当贴切:

力学大师精于力 静力动力凝聚力 令师生同舟共济 真传天下桃李

桥梁权威善造桥 江桥海桥中德桥 变欧亚天堑通途 无愧国之英豪

是的,沧海桑田,和平楼不在了,和平路还在,李校长走了,李校长的精神长存。楼宇可以拆除,但是,不能忘却的是老校长对于我们的期盼,不能忘却的是老校长对于重建综合性大学的那份夙愿。

和平路在校园的中心位置,路的一头连接着图书馆,而另一头联结着大礼堂,一个给予我们知识,一个给予我们欢愉,在通往知识和精神享受的路上,和平路记载了我们的青春和梦想!启迪着我们爱好和平或者拥抱平和!

有空就去和平路走走吧,看看老校长,看看那片梧桐,看看那些来来往往的少年……

同济大学

原标题:青春和平路

作者:江水

图片:钟源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济·忆|和平路的青春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