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同济人点赞!我校两位科学家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为同济人点赞!我校两位科学家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TJ

为同济人点赞!

同济大学

在5月30日我国第一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5月27日在北京颁奖,我校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葛耀君教授、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童小华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同济大学

葛耀君

勇于担当的桥梁专家

葛耀君,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主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及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协会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结构风工程委员会秘书长。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桥梁大会杰出桥梁设计Eugene C. Figg Jr. 奖、国际桥协杰出结构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葛耀君在1983年至1995年间,主要从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理论和施工控制技术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主持完成上海市重点工程科研项目"内环线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研究"最终应用在大陆第一条内环高架道路——上海内环高架道路。

把身上的担子扛起来,不逃避不推脱,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葛耀君把他的工作协调地很好,在他的领导下,我校桥梁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学科稳步发展;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8、2013年的评估都取得优秀。

(节选同济大学工会)

顶天求索 立地深耕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院长童小华

同济大学

童小华是同济土生土长的70后教授,在同济大学读完本、硕、博,毕业后留校任教。测绘遥感空间数据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广泛用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其数据质量直接决定着应用成效。从读博时起,童小华就在导师指导下瞄准“空间数据的精度”这一国际前沿方向潜心深耕。他构建了航天重大工程的测绘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方法,包括可信度度量、控制和评估的模型与方法,实现了航天探测场景静态要素可信度量、航天器实时动态数据可信处理和海量遥感空间数据产品可信评估,在国际上开拓了空间数据质量研究新方向。其成果成功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高分卫星和国土资源调查等重大工程,为保障我国航天任务的测绘遥感工作作出了贡献。

2013年12月14日,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区域成功软着陆。这一刻,也让同济大学教授童小华的科研团队倍感自豪:他们为嫦娥探测器着陆避障激光三维成像系统在极短成像时间条件下实现量测级探测精度,提供了可信度理论方法支撑;他领衔的由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三家单位合作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也获得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节选光明日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创新争先,今年4月,中国科协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报请中央批准共同设立“全国创新争先奖”。

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主要表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攻关、转化创业、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

同济大学

同济人用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科研上大步向前,

奋力创新争先,

勇攀科技高峰,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建功立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为同济人点赞!我校两位科学家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