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和麻省理工在废品回收站造了个“生活实验室”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同济和麻省理工在废品回收站造了个“生活实验室”

不要小看垃圾站,在我们同济人的手里,它们随时可能一飞冲天变成实验室。

同济大学

阜新路200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对门的那个占地100平方米的废品回收站,最近变成了“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这个机构是同济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合作成立的科研转化平台,嵌入社区,研究社区生活方式更新,再把研究成果从“纸”变成“钱”。

TJ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是个有趣的机构,专注于科技、媒体、科学、艺术和设计的跨学科研究。媒体实验室有二十多个研究团队,玩的都是数字时代的跨学科创新,比如私人机器人、流体界面、触摸媒体等。他们在世界很多地方开设有工作坊,最关注由设计牵引的创新。但把实验室放到烟火气十足的社区,这还是第一次。

同济大学

1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介绍,“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是一个基于社区做科研的“生活实验室”,研究设计和科技如何应用于社区,如何创造可持续的社区生活方式。麻雀虽小,愿景却宏伟得很,基于社区的零售、办公、娱乐、餐饮、社交、出行、健康、文化等新业态都是“生活实验室”所关注的,实验室的研究有设计牵引,有技术支撑,更有商业模式的拓展。

“社区是消费端,上海应该靠生活方式引领科技创新,用生活带动生产。” 娄永琪表示,实验机构脱离校园而“外挂”社区表达了开放的姿态,意在把高校、社区居民和本地创业者等多个利益相关方集聚到同一平台。

同济大学对社区可以说是熟门熟路了,设计创意学院近年来多次与四平路社区互动,连着在社区街面设立了两家研究机构,上一家是今年6月落成的“当代首饰与新文化中心”——那个机构的“前身”也是跟科研八竿子打不着的馄饨店、宠物店和棋牌室。

同济大学

娄永琪表示,该实验室被冠名为“上海”而非“同济”,是同济大学与麻省理工多次协商的成果,“这将有助于今后在更多的地方建立这样的平台,促进更多社区的提升”。该实验室的联合主任、芬兰阿尔托大学索米宁教授为麻省理工学院工作了15年,“但这一个是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第一次真正深入到社区。这个平台能够与社区居民、本地的创业者、学校形成互动的关系,借此收集起四平社区的智慧,也能够将其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社区相连,使他们也能从中学习到四平的经验,探索可持续的社区生活方式。”

其实,深入社区的理念也体现在该实验室的设计之上。实验室的设计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杨皓副教授介绍说,实验室屋顶和开面的设计都为了与周边居民和商铺的和谐共处而做了一定调整,“我们做出这些让步,是为了让这个平台从建设阶段就能真正成为与社区互动的平台。”

同济大学

废品回收站变实验室,这本身就是社区生活更新的一种。四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的废品回收站已经存在了近20年,尽管投诉不断,却也是周遭居民日常生活的功能性空间。为了腾空回收站,街道与多个部门作了协调,前后耗时近半年。四平是个老旧的居住型社区,街区很多角落都需要“城市更新”,对空间进行物质改造只是个开头,社区管理者更要考虑的是改造之后的“内容建设”。

据悉,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四平社区的第三个合作项目——四平路1028弄项目“N-ICE2040,未来生活原型街”不日也将问世。

来源:文汇报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同济和麻省理工在废品回收站造了个“生活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