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同济留下了“乡愁”而我们却留不住他!游子余老,走好......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他在同济留下了“乡愁”而我们却留不住他!游子余老,走好......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余老在同济为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昨日,同济大学顾问教授、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0岁。

余光中是知名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他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余光中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驰誉海内外,一首《乡愁》在全球华人世界引发强烈共鸣。

怀

同济大学

我是同济人

同济大学

人们称,

他是

一位人尽皆知的故人,

一位漂泊一生的游子,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一位叱咤文坛的大师,

其实

他也是一位同济人!

2004年5月21日晚,德高望重的余光中先生在同济学子热切的期盼中出现在我校逸夫楼的讲台上,接受时任副校长杨东援颁发的顾问教授聘书并为同学们作了题为《诗与音乐》的演讲。

同济大学

颁证仪式简短而隆重。接过证书、戴上同济校徽后,当时76岁高龄的余光中先生幽默地说:"我是同济人了!"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

一生写诗、研究诗的余光中先生讲起诗来也是纵横捭阖。余先生说,画是空间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而诗是空间、时间综合的艺术,因此诗是画与音乐的"主脑"。余先生由柳宗元的《江雪》、王维为其配的画讲开去,展开诗、画、乐的三角关系,中国传统的诗与音乐,西洋诗与音乐,以诗入乐,以诗状乐,以乐理入诗,诗本身的音乐性,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莘莘学子听得如痴如醉。

诗兴浓处,余先生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吟唱博得大家击节附和,掌声不绝。余光中先生饱含深情,先后为同学们诵读了《雨声说些什么》《母难日》《珍珠项链》《踢踢踏》《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向日葵》《民歌》等多首个人诗作和外国名家的经典英文诗。现代气派的逸夫楼讲堂虽无梁可绕,但余先生那浑厚略带苍凉的吟诵声音却在大家的心海里扶摇回荡、依依袅袅,动情处,众多学子的眼中泪光闪闪。

5月21日的夜上海,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风和雨挡不住同学们"追星"的热情,会场外近百名同学撑着伞,期盼着一睹来自宝岛台湾的大家风采。"实在是没地方站了,同学们,请原谅!请原谅!"保安一个劲地解释。青年学生对文学的虔诚令余光中先生大为感慨。

余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

乡愁

作者 / 余光中

同济大学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同济大学

乡愁四韵

作者 / 余光中

同济大学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同济大学

当我死时

作者 / 余光中

同济大学

当我死时,葬我

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同济大学

缅怀

斯人已去

音容宛存

生命总有尽头

但文学

永远不朽

游子余老,一路走好!

部分图文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微言教育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他在同济留下了“乡愁”而我们却留不住他!游子余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