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
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全国两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新起点,新使命。这场春天的盛会将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共识,传递更加强大的信心与力量。
同济大学全国人大代表张雄,全国政协委员钟志华、顾祥林、陈义汉已赴京履职。
张 雄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张雄代表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经历了国家科研项目申报和运行过程中的种种甜酸苦辣。为此建议改革国家科研项目申报与经费管理办法。
建议:1.国家科技项目申报环节可以进一步简化,项目申报单位只需提交项目国拨经费申请额度和自筹经费承诺书。项目团队通过专家评审后,再根据相关规定编制项目预算。2.简化项目自筹经费的管理。项目结题时,重点审计自筹经费的实际投入额,放宽对自筹经费支出科目的约束。
工业废弃物往往残存含有重金属或是辐射性物质,这些有害组分一旦进入建材产品,将危害人的健康。虽然我国对资源化利用的工业废弃物在有害成分方面有控制规定,但由于历史原因,控制项目不完善且标准要求偏低,资源化过程存在二次污染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工业废弃物资源化作为建材原材料时,往往是一次性鉴定其有害成分种类与数量。由于工业废弃物有害成分波动很大,工业废渣资源化的建材产品的二次污染风险不可忽视。
建议:1、修订和完善用于建筑材料的工业废弃物有害成分相关标准,防范其二次污染危害人类健康。2、制定资源化过程中无缝隙和可追溯的工业废弃物有害成分监控规范程序,防范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的建材产品二次污染风险。
历史遗留工业废弃物与尾矿二次污染问题治理是顽症。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历史污染行为的问责比较宽松。历史积累污染问题不影响企业目前正常运营,所以企业对历史遗留的污染治理没有紧迫感。地方政府为了局部经济利益也不追究历史问题。
建议:1、通过制定法规,明确地方政府、企业治理历史遗留工业废弃物和尾矿二次污染的责任与义务,建立问责机制,为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提供法律法规支撑。2、研究出台扶持企业治理历史遗留工业废弃物与尾矿二次污染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治理历史遗留工业废弃物和尾矿。
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志华委员认为,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科技领跑精神和摘冠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伟力。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就号召要大力弘扬“敢想敢干实干”的新时代科技领跑精神,建议树立一批具有科技领跑精神的优秀科学家和创新企业家榜样,使更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顾祥林
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
同济大学副校长
“大家目前普遍关心、投入力量较多的是人工智能在各个具体领域、产业的应用。比如人脸识别、AI诊疗等等。”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结合他过去一年基层调研情况、在和多位学界专家交流后,有一则感受:人工智能虽然“大热”,愿意潜心从事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人还是太少,或者说,奇缺!
“我们当前特别需要一些愿意在热锅边上吃冷饭的学者。”顾祥林今年拟提交的一份提案,即是呼吁高校整合现有资源,启动跨学科建设,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包括顾祥林在内,不少学界专家都认为,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要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缺少基础理论研究支撑的问题,予以重点突破。按照业界的说法,如果无法在基础性研究层面取得突破,那么这一领域也可能“热5年、冷10年”,短暂的热闹后很可能是长时期的寒潮。
为助力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去年底,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在上海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办公室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揭牌成立。
该中心致力于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集聚上海及全球力量,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培养我国当前紧缺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创新中心。
顾祥林介绍,该中心将同时开启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以“人工智能+”赋予传统学科新的发展动能,培养具有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确保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陈义汉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副主委
同济大学副校长
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
附属东方医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陈义汉提交提案,呼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国家级的新生儿血型、DNA和基因数据库。按照陈义汉的看法,这一数据库的建立,还有助于解决当前一系列让人感到棘手的社会问题。“被拐卖儿童很难找寻父母,稀有血型严重危及母婴健康,如何有效构建慢性疾病防控体系,如何发现儿童罕见疾病,精准医疗切入点在哪里……科技创新和基因技术的进步为解决上述一系列社会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
他建议,在新生儿出生时,开展全国性的人口血液普查工作,建成全国联网的信息平台,改进《出生医学证明》,将血型、DNA和基因信息加载到电子出生证上,既可以为稀有血型者的紧急供血服务提供保障,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平台支撑,为公安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坊间一直有一种呼声,打击儿童拐卖、贩卖,帮助走失的儿童寻亲,建立DNA信息数据库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案。而作为一名医学专家,陈义汉在调研中还关注到了更多常人尚未注意到的问题。
比如,Rh阴性血知晓率低,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据介绍,Rh阴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0.25%,Rh血型不合的输血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母子Rh血型不合的妊娠,有可能发生死胎、早产、新生儿溶血症。
据中国稀有血型联盟不完全统计,我国知道自己是Rh阴性血型并且记录在册的不足4万人,不少稀有血型者特别是女性是在生死关头才知道自己的血型,对提高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维护母婴健康带来很大的挑战。
陈义汉介绍,西方国家从1968年开始使用免疫球蛋白产品,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基本得到消除。而在我国,Rh免疫球蛋白制品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仅北京和上海少数外资医院有这种免疫球蛋白针剂,价格昂贵。
另一方面,医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治疗手段的涌现,也让建立DNA信息数据库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当前,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至80%,而中国不足20%。
另据介绍,当前,大量境内外社会资本涌入DNA和基因测序领域,带来公民因素泄露和国家安全风险。
“近几年精准医学公司历年成立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市场上活跃的投资公司超过270家,精准医疗投资标近200家,领域分布于基因测序、PCR、基因芯片、液体活检、细胞免疫治疗、抗体药物等。”陈义汉说,这为大规模DNA及基因数据库建设带来巨大风险。因为DNA和基因是个人最核心最隐秘的信息,可以解读出许多个人特征,包括性格、体貌、爱好、潜力、疾病风险等诸多方面。一旦信息遭泄露并被不当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陈义汉呼吁,通过建立国家级的新生儿血型、DNA和基因数据库,能够将分散的实验数据、企业数据和地方数据库整合起来,作为我国疾病防控和精准医疗的基础性工程,也更有利于隐私保护和国家民族的健康安全。
除了建立国家级新生儿血型、DNA和基因数据库信息平台,他认为,还应该完善血液、DNA及基因信息采集规范,适时出台相关条例甚至法规。同时,应考虑建立国家基因组研究中心,由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多渠道筹资解决基因库建设资金,逐步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基因图谱,实现个性化分析。
内容综合:新华社、文汇、上观新闻
上新啦,来寻味同济吧!
同济艺术设计喜提亚洲第一!2019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
同济小哥哥拿完国奖还登上了《人民日报》!要不要认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