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祝贺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成立30周年

同济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祝贺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成立30周年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1989年,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中的上海,为了全面系统研究城市灾害防治对策,市政府果断决策在全国率先成立以防灾救灾为宗旨的市级研究机构——“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专门开展城市灾害的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这一举措开辟了我国城市防灾救灾事业的先河。

2019年,由同济大学、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携手共建的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迎来成立30周年。

30年来,上海市政府领导倪天增、夏克强、陈正兴、黄跃金、韩正、杨雄等(以任职时间先后为序)曾担任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首席顾问,上海市各委办局领导和专家担任研究所顾问或委员,同济大学李国豪先生、沈祖炎先生分别担任研究所名誉所长和所长。

30年来,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依托同济大学汇聚优势学科力量,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为上海市政府提供了各类城市防灾决策咨询服务,为国内其他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大量技术咨询。成为直接服务于上海市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与防灾减灾综合保障的一个专业机构、支撑平台和展示窗口,为国家防灾、减灾与救灾工作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同济大学

名誉所长李国豪先生题词

1989年3月23日

同济大学

1989年3月23日,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在同济大学召开成立大会。

同济大学

1989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建所初期,由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担任名誉所长,时任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担任首席顾问,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担任所长。

同济大学

1988年-1992年

同济大学

上海市区场地土类型区划图

研究所主持了“上海市抗震防灾基础技术研究——上海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编制了上海市地震动参数和地面破坏效应图件,为上海市的工程抗震设计、土地利用、城市抗震设防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济大学

1989年-1993年

同济大学

上海市多层砌体房屋震害分布(50年超越概率63.2%)

研究所主持负责“上海市抗震防灾基础技术研究——上海市震害预测”项目,该项目是“上海市抗震防灾基础技术研究”和“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成果为编制上海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济大学

1992年

同济大学

“建立上海市浦东新区防灾救灾中心示范工程”项目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制定了第一批《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其中,优先项目8-8B“建立上海市浦东新区防灾救灾中心示范工程“被确定为上海市的唯一个优先项目。1994年7月,上海市科委正式下达该课题,由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等11家单位承担。

同济大学

1992年-2008年

同济大学

上海市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

1998年,研究所针对大型城市地下管网抗震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内18个城市26个地下管网系统的抗震规划、城网技术改造和新建管网抗震设计中进行是示范应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本项成果应用于四川省都江堰、绵竹、德阳等主要受灾城市的地下管网恢复与重建设计。2013年“4·20雅安地震”发生,上述城市区域生命线工程基本未震害破坏。

同济大学

该项成果先后获得201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同济大学

2005年

同济大学

2005年至今,研究所由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李永盛教授担任法定代表人,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李杰担任所长。

同济大学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召开研究所组织架构

2005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进行了组织架构换届工作,并组织成立了专业研究室,形成了“小核心、大网络”的总体架构。针对上海市城市灾害与安全基础科学问题和需求,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在上海市科委、建设交通委的指导下,依托同济大学成立了12个研究室,并与上海市相关委办局和单位形成直接业务对接和咨询服务。

同济大学

2006年

同济大学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召开研究所第四届顾问委员会成立大会

2006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召开研究所第四届顾问委员会暨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截止本届大会,倪天增、夏克强、韩正、杨雄等4位上海市副市长,以及陈正兴、黄跃金2位市政府秘书长(以任职时间先后为序)先后担任研究所首席顾问。

同济大学

2006年-2010年

同济大学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防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上海规划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上海市防灾救灾研究所作为主要单位,负责完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防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该系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研究大型交通枢纽灾害识别评估、多灾种综合防御、监测预警指挥、应急疏散难题,将各种防灾技术集成应用,构建综合防灾体系,研究成果对虹桥枢纽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济大学

该项工作先后获国家民航总局、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同济大学

2006年

同济大学

Pic from www.网址未加载

2006年,同济大学、上海市气象局、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共同组建气象灾害工程防御联合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气象灾害研究领域国内首个以工程化防御为重点的合作研究机构。实验室先后在上海川沙、厦门大嶝岛建立观测基地。

同济大学

2007年-2011年

同济大学

街区尺度风环境的数值预报

“城市区域风灾动态预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上海市气象局和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共同承担,聚焦大气科学和土木工程的交叉学科领域,研发了街区尺度风场数值预报技术和风易损结构破坏分析技术。通过项目研发,将数值天气预报的成果向风工程领域延伸,将结构分析技术应用于气象灾害预报,对两个学科之间的成果转换和结合进行了创新尝试,为城市风灾的预报和预警建立了新的技术途径。

同济大学

2007年

同济大学

同济-安泰火灾安全试验研究中心

2007年,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及上海同泰火安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同创建“同济-安泰火灾安全试验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以工程防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综合运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等方法,特别是全尺度实体试验,构建有效、安全、可靠和经济的综合防灾安全系统,服务上海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

同济大学

2007年以来

同济大学

地铁隧道列车火灾燃烧实体试验平台

“地铁隧道内列车火灾燃烧关键检测技术与实体试验平台研究”针对地铁隧道运营环境,研究列车火灾燃烧检测关键技术,建立实体列车火灾燃烧试验平台;模拟地铁隧道列车火灾工况下的通风条件,为研究地铁隧道列车火灾燃烧规律,服务城市地铁的防火设计与运行安全建立了基础试验检测技术平台。

同济大学

2008年-2009年

同济大学

人/车流的监控及信息发布

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研究所主持了“上海世博会园区安保指挥调度系统”项目,通过分析世博会安保工作特点,制定了系统完善的安保指挥体系。依托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支撑,建立了适合于事故预警及灾害控制的系统结构,显著提高了世博会园区的事故防范及控制能力,为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防灾基础和安全技术支持。

同济大学

2008年-2009年

同济大学

上海世博园区防灾公园规划

同济大学

上海世博会应急预案体系

2008~2009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组织上海市其他38家单位,共同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园区应急预案”。

同济大学

2009年

同济大学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成立20周年

2009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成立20周年。上海市科委、建委、应急办、民防办、气象局、地震局、消防局、安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参会并致辞。

同济大学

2010年-2011年

同济大学

郑州新区抗震防灾规划(2020年)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在全国各地开展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工作,为上海、郑州、汕头等一批城市提供技术咨询。附图是标志性成果之一郑州新区抗震防灾规划,研究成果为郑州新区的抗震防灾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同济大学

2012年-2016年

同济大学

城市多重灾害综合模拟分析与防御

研究所主持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多重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该项目针对城市多重灾害,研究了多重灾害动态模拟技术,研发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镇建筑物震后快速评估中的应用技术;开展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和民事火灾全过程模拟分析;研发了城市多重灾害模拟与风险评估系统。研究了城市重大工程灾害监测系统及防灾物联网设计技术;研究了适用于防灾物联网的城市重大工程传感与计算关键技术;研究了城市重大工程预警与评估方法。

同济大学

2013年

同济大学

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组织架构图

2013年,研究所组织研究室机构调整暨研究室主任换届会议,研究所聘请同济大学经管、土木、交通、气象、环境、海洋、医学等多学科方面的重要专家学者担任研究室主任,依托同济大学多学科优势,组建了城市防灾救灾领域的综合学科的交叉平台。

同济大学

2014年

同济大学

共建协议签订

2014年6月26日,由时任上海市副市长蒋卓庆主持,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现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与同济大学双方签订《“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一同济大学”共建”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协议》。

同济大学

2014年

同济大学

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高性能计算集群实验室

2014年,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同济大学的联合支持下“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高性能计算集群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HPC系统具备峰值性能为10万亿次/秒,持续性能为9.3万亿次/秒,可针对对城市地震、风灾、暴雨、洪涝和火灾等灾害开展单灾、多灾综合仿真模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综合灾害智能可视化动态预报系统,为政府提供城市灾害防御决策咨询服务员与技术支撑。

同济大学

2014年-2017年

同济大学

不同类型埋地管-土相互作用实验

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公共设施综合抗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村镇公共设施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系统研究村镇公共设施设计理论和优化技术、抗灾能力评定方法及应急处置和恢复技术,研发村镇公共设施综合抗灾管理系统,并开展课题研究成果的试点应用与示范推广。

同济大学

2014年-2017年

同济大学

区域村镇洪水成灾机理研究

国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村镇区域防洪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针对长三角地区典型村镇区域开展了洪水成灾机理研究,开展了村镇房屋结构在洪水浸泡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变化及长三角村镇灾后房屋快速可靠性评估研究;模拟了村镇内部洪水演进过程及淹没情况,绘制了洪水风险图图集;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为示范区,构建了村镇区域综合防洪信息系统。

同济大学

2015年-2017年

同济大学

人员密集场所疏散仿真

近年来,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发挥自身优势,拓展防灾研究领域,投身于国民经济主战场,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重大项目基础科研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其中,城市重大工程及重要设施的防火基础研究就是这一发展方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为城市重大工程和结构防火设计、主动灭火设施布局优化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和方法。

同济大学

2016年

同济大学

上海市政管网运行安全病害诊断分析图

2016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 “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项目,项目通过系统研究,首次建立了市政管网(供水系统与燃气系统)病害诊断技术,系统开展了大规模示范工程应用。成果已在上海市、苏州工业园区等多地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围绕现代城市大规模市政管网运行安全与防灾需求,研发的病害诊断技术属于国内外首次提出。

同济大学

2016年-2020年

同济大学2016年以来,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四个项目中的6个课题,围绕“城市政管网运行安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多灾害及其耦合作用影响”“既有城市住区共亨设施提升”等城市运行安全与防灾相关问题开展科技研发与技术攻关,预期将为国家城市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提供科技支撑。

同济大学

2018年

同济大学

“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与防灾检测实验室”筹建合影

2018年,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筹备组建 “城市市政管网运行安全与防灾检测实验室”。该实验室下属四个测试实验室,建有城市市政管网管道病害样本库,该实验围绕城市市政管网中的管道力学、病害诊断、检测监测和规划优化改造等系列技术开展基础测试和技术服务。

同济大学

2019年

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30周年成果展

近期,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30周年成果展在同济大学衷和楼大厅举办。

同济大学

2019年

同济大学

“城市防灾减灾创新发展论坛暨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合影

2019年3月30日,国内外从事城市防灾减灾研究及工程实践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全国城市防灾减灾创新发展论坛暨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活动。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深切怀念倪天增副市长,李国豪先生、沈祖炎先生为防灾所的建立与发展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衷心感谢防灾所全体同仁的埋头苦干、踏实努力!

祝福防灾所的未来更加美好!

生日快乐!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

●让总书记当面点赞的同济人,他让“超级工程”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一份永久保存的同济樱花大礼!每人都有!不用抢!

同济大学

在看点这里

同济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同济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同济大学-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祝贺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成立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