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在这里碰撞
无数艺术家
用颜料和技艺,用光阴和生命
在莫高窟营造了终极艺术世界
700多个洞窟,2000多身彩塑
45000平方米壁画
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
11月28日下午,应上海大学文学院和中国史高原学科的邀请,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研究员在校本部行政楼报告厅作了题为《丝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主持。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师生代表和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人士近300人现场聆听报告。
敦煌:璀璨的丝路明珠
敦煌,位于亚洲中部(中国甘肃西端),北临蒙古草原,西接西域地带,南邻青藏高原。十几个世纪以来,她曾经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闪耀。来自欧洲的货物和文化,来自中亚的语言及文字,来自印度的艺术和宗教……在这里与中华文化碰撞、交流、融合。
敦煌莫高窟的绘画主要是佛教内容,逐渐经历了南北朝时期佛陀前世修行、释迦牟尼今世成佛、以及成佛后度化众生的故事画,到隋唐时期解释佛经内容的经变画。流光溢彩、冥想禅定、拈花一笑……一扇扇石窟门后,一幅幅壁画光华璀璨却又寂静无声了千年之久。
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弘扬
演讲中,樊锦诗通过数百张精美的PPT,历时三个半小时,全面展示了美轮美奂的敦煌艺术、丰富多样的藏经洞文物、以及敦煌研究院四代人历经70多年在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和弘扬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
她从张騫凿空西域、汉武帝经营河西,到悬泉汉简所反映的中外使节往来等,解读了敦煌在古丝绸之路上所处的重要地位。其次,分形制、彩塑、壁画三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从历史、文学、科技、艺术等多方面剖析了敦煌石窟和藏经洞文物的珍贵价值。通过敦煌壁画表现出的古代经济生活、民情风俗、乐舞山水,以及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等画面,展示敦煌壁画艺术在四至十四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突出地位。
最后,樊锦诗重点阐述了自敦煌研究院成立以来,针对保护敦煌莫高窟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包括制订专项法规和规划、石窟本体和环境保护、建立莫高窟风险预警体系、开放合作和人才培养等。
与师生交流互动
报告结束后,龚思怡副书记、副校长代表学校表达了对樊院长的感谢和敬意,提出希望今后能与敦煌研究院开展进一步的务实性合作交流。在提问环节,围绕如何平衡莫高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莫高窟的现代文化角色等相关问题,樊院长与广大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探讨,热爱敦煌、守望敦煌的初心与情怀溢于言表。
图文来源 | 上海大学公众号
图文编辑 | 汪沚逸
审核| 戴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