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共有来自229个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1899位学者入选。榜单覆盖社会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经济等38个学科,是从客观角度反映中国学者世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参考。
自2014年榜单发布以来,上海大学共37人次入选,涵盖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力学、化学工程、工业&制造工程等学科。2018年我校共有12人进入榜单,其中新增4名学者,总数居于上海第5位,全国高校排名从41位上升至32位。
具体入选名单如下:
新增的四位高被引学者是谁呢?
↓↓↓
潘全科
潘全科,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战略创新团队“智能运载群体协同与决策”研究骨干。曾入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担任Swarm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SCI影响因子3.893,JCR1区)等国际期刊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优化与调度专业委员会委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WOS引用4000余次,H因子为38。ESI热点论文1篇,ESI高被引论文12篇。12篇论文29次进入Elsevier数据库期刊热门论文目录(单篇最高11次)。11篇论文被Comput Oper Res等国际著名期刊评为最高引用论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资助)。获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优化理论、方法与应用;复杂生产过程的建模、优化与调度。
汪小帆
汪小帆,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目前担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复杂大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NetSci China主席、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汪小帆教授长期从事复杂网络与系统控制研究,在混沌控制和复杂网络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与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合作在动力系统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反馈混沌化的概念,并开展了反馈混沌化理论、方法及应用的系统性研究。2. 最先揭示了复杂动态网络牵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并系统地研究了基于牵制控制思想的蜂拥控制算法。3.提出了复杂动态网络同步的有效判据,揭示了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等拓扑特性对同步化的影响。
汪小帆教授主持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73课题、NSF-RGC联合资助项目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研究课题,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被引超过6000次。自2014年Elsevier出版社开始发布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汪小帆教授已经连续五年(2014、2015、2016、2017、2018)入选高被引学者。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上海市领军人才,2010年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08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5年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最佳论文奖,入选2007年国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队人选”,是2008年教育部“复杂网络动态系统的性能分析与控制”创新团队带头人。
刘虎沉
刘虎沉,博士,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副系主任。2013年起任职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特聘副教授,201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与可靠性管理,Petri 网理论与应用,医疗运作管理等。
刘虎沉教授入选2017年度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度上海市高校青年东方学者、2014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2014年度上海市晨光计划。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特别资助项目,日本学术振兴会科研项目等。目前累计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SSCI论文78篇,1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的论文荣获2016年度 Emerald Literati Network 最佳论文奖。相关应用成果申请并获得发明专利5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出版英文专著2部,编著教材1部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质量工程与管理》)。
刘虎沉教授是中国质量协会学术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可靠性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可靠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双法”研究会工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学会(INFORMS)会员、美国工业与系统工程师学会(IISE)会员、美国电子与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应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特邀专家或分会场主席。
张登松
张登松,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教授委员会主任,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能源环境化学课题组组长,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2010),上海市晨光学者(2008)。现任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学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颗粒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Current Nanomater.地区编委、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
张登松教授主要针对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合作单位负责人)、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以通讯作者发表120余篇SCI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论文他引5800余次,H-index为49(Google Scholar统计论文引用7800余次,H-index为53);有27篇论文曾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有1篇论文曾入选ESI热点论文。张登松教授受邀在国际与国内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与邀请报告30余次,曾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多种奖项。
看了这份榜单,
其中有你的导师吗?
寒假已经开始了,
让我们利用好这段调整期,
继续加油吧!
图文来源 | 上海大学公众号
图文编辑 | 林云志
审核| 王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