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以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城市发展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上海大学:以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城市发展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作为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大学经过两年来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各项事业均步入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2017年,在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上大位列我国内地高校第13位。2018年,上大在世界大学QS排名中,升至第420位左右。2017-2018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奔跑的动力来自何方?“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研究领域,在学科布局、产学研合作、成果转移转化、决策咨询研究和智库建设等方面,精准对接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就是记者近日走进上海大学找到的答案。

2017年,由上海大学翟启杰教授领衔的先进凝固技术中心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由陈立群、丁虎教授参与的高速运动刚柔相互作用系统非线性建模与振动分析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由上海大学吴明红教授领衔的《石墨烯微结构调控及其表界面效应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由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牵头的《海气界面环境弱目标特性高灵敏度微波探测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董瀚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M3组织调控的钢铁材料基础理论研究与高性能钢技术》(钢铁研究总院)。

上海大学教师连续在自然杂志(Nature)及其子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上发表14篇高水平论文。

2018年,上海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突破3亿元。学校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

上海大学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成绩的背后是学校站在战略高度进行的全盘规划: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以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优化学科布局,主动对接上海发展需求;探索“科研模式转型”,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提升“纸变钱”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孵化体系,支持创业起步和加速发展等。

优化学科布局 主动对接上海发展需求

从智能机器人、智能医学、智能物流到融媒体和一流学术期刊,上海大学在强化基础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重视扶持新兴和未来学科,优先发展医学、材料、计算机与通信、艺术、商科、社会学等“六大一流学科”,重点建设“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

例如,上海大学和上海电科集团共同建设的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是推动上海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功能型研发与转化平台,形成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企业,助力上海打造以智能机器人为引擎的上海制造品牌。

在医工结合、生物医学和纳米医学三大研究领域的基础上,上海大学紧密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探索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撑机制,争取建设成为未来高端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智能医学新技术的创新基地、智能诊疗临床指南的孕育基地。上海大学的医学院和医学学科,一个重点聚焦的方向就是智能医学领域。未来,学校将在医工结合、智能医学和精准医学等研究领域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投入。学校也将鼓励文理工学科与医学的交叉融合,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争取建设成为未来高端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智能医学新技术的创新基地、智能诊疗临床指南的孕育基地。

围绕“上海购物”品牌建设,为适应电子商务个性化、碎片化、分布式需求,上海大学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融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智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成立了上海大学云商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并与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世界首个“逆向物流智能无人仓库系统”及其示范基地。

对应“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上海大学把电影、美术、新闻传播三个学院聚集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着力打造融媒体方向。2016年以来,围绕上海市“环上海大学影视产业园区”建设,引进影视文化创意企业。目前,已有万禾文化、卿国影效、青瞳视觉、诺亦腾、雨岸文化等4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初步形成影视文化产业集聚效应。

高校学术期刊的质量代表所在高校的学科水平,是高校学科水平的展示窗口。上海大学牢牢把一流学术期刊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围绕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聚焦医学、材料、计算机与通信、社会学艺术、商科等六大重点学科领域,创新期刊管理机制,打造符合新形势下学科发展需求的专业品牌期刊,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力,展示学校学术水平与实力,对提高学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等学术领域的中国地位和世界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服务。

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提升“纸变钱”能力

近年来,学校还全面实施《上海大学科技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引入专利授权激励机制,强化了专利工作的内控管理。2017年,上海大学知识产权质量大幅提升,专利授权率比上年提高42%,技术成果转化超过5000万,为知识产权转移、服务地方经济、提升“纸变钱”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制定了《上海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实施细则(试行)》,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质服务。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上海大学无人艇研究院院长彭艳老师(左二)在指导学生(摄影:韦明其)

精海系列无人艇是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经过十年核心技术攻关,在中国首个获得国家重大技术奖项的无人艇科技成果。经过十年开发,“精海”无人艇已形成九个系列,作为产品交付中国海事局、国家海洋局等重要海事部门,搭载在海监船、海调船、海巡船和雪龙号上,为我国的海防海事事业做出重大贡献。2016年获得中国第一个无人艇的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在2018年初发生的东海石油泄漏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大学吴明红教授、唐量教授牵头负责,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高选择性、高吸附性、高催化活性的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核心材料构建,通过微结构调控,成功开创了碳基复合材料在环境污染物综合治理应用,将其实施在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海大学科研团队与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宝山区科委、宝山区城市工业园区管委会沟通后,将石墨烯工程菌复合材料技术在河道治理方面进行转化应用,选取宝山区城市工业园区污染最为严重的1条河道作为示范工程实施水体治理,目前已启动了6条河道的治理项目。

工业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吸附催化处理应用技术,此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中船工业下属的江南造船厂VOCs治理工程,目前承接江南造船厂喷涂车间和预处理车间的VOCs治理工程项目,项目现已经验收完毕,其总合同金额达5000万元(上海大学和设计九院联合体中标,其中上海大学承担2700万)。治理后其出口排放浓度在线监测结果显示:非甲烷总烃出口浓度为15 mg/m3,远优于国家标准GB16297(非甲烷总烃150 mg/m3,苯系物4 mg/m3),苯系物完全降解去除。此技术的工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正在向修造船行业推广中。

先进工模具钢及应用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来源于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晓春教授研发团队的研发成果,经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品质模具钢锻材关键技术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碳高合金钢深冷处理微观结构演化及相变机理研究”等重大项目的积累,以及正在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高性能工模具钢及应用”的支撑,标志着本团队十五年来在国内工模具钢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团队的研发成果包括系列高端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和冷作模具钢产品和应用技术,应用于汽车、铁路、航空、家电等各行业的高端模具制造,属于制造业用基础材料,也被称为“工业之母”。团队技术成果曾三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成果转化的产品都具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性能达到进口先进产品的水平,而且成本更低,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部分高端产品已经通过项目团队在科技园区的企业面向市场销售,在高端模具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声誉,订单供不应求。

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 探索“科研模式转型”

据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介绍,上海大学聚焦卓越的研究生教育,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致力于以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上海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清晰,人才培养平台更趋多元,课程和师资力量更为厚实,人才培养价值链日益完善,人才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上海大学历来重视硕士研究生培养,坚持从严要求、严格把关,聚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上海大学建立了近1000人科技信息直通车微信平台,第一时间发布科研项目信息,挖掘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增量,并组织教师及时申报。学校成立了30多个行业交流信息群,解决信息肠梗阻。上大重视推进校企、校地、产业联盟合作。如与上海石化、江南造船、中船工业等多家大企业集团联合打造了一批校企、校地合作项目和创新平台。

作为国家级科技园区,上海大学科技园已累计引进企业650余家,形成了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导,光机电、新材料、环保、影视文创为特色的产业群。培育了4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2017年,入驻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0.5亿元,上缴税收1.6亿元,累计毕业企业96家。上海大学科技园于2016年认定为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荣获“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30周年优秀孵化器奖”。

上海大学还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宣传、创业项目培育、天使基金资助、企业孵化服务的一体化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训练,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成立研究生创业助管队伍,形成全校共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机制。

借助上海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服务平台,大学生企业普遍发展势头很好。涌现了申传电气、灵信视觉、岩芯电子、绿度信息、鑫君传动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企业。7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认定为软件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

建设智库注重文化传承 为上海发展贡献智慧

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一直以来,为国家和上海市的发展贡献智慧都是上海大学始终践行的信念。近年来,上海大学积极发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7年获得省部级决策咨询类研究项目立项12项,获上海市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12项。2018年获得4项立项,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系列研究”课题中获得3项立项。

2018年5项课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上海大学立项数位居全国第14位,上海地区第3位,仅次于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1项课题中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2018年重大项目立项为历史最好成绩。“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首次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实现学校国家级文科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广中路街道合作的公共艺术最后一公里项目(上海美术学院提供)

对接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目标,上海大学又打造了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等文化创新平台,在传承创新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来,上海大学承接了 “上海自然博物馆”集成媒体项目、“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重大社会项目,以及《上海故事》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项目等。艺术类成果积极参加各种展览或公映/演,多项成果参加中国美术馆个展、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展、全国油画作品展、全国漆画展、国际手工艺博览会等。其中,国家级的展览超过二十多人次。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广中路街道合作的公共艺术最后一公里项目(上海美术学院提供)

上海美术学院走入社区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走入社区进行艺术的微改造,联合虹口区广中路街道以“公共艺术沟通最后一公里”,串联起城市、社区和个人的生活和历史。此次活动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进行社区环境微更新的尝试,聚集了众多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美院师生和社区民众,堪称是一场集空间艺术、装置、绘画、交互艺术、行为艺术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多媒介公共艺术创作实践。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图文编辑 | 包苡宁

审核| 戴佳立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上海大学本科招生-上海大学:以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