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因为一场全国乃至现今全世界都在奋力抵抗的新冠肺炎疫情而变得猝不及防。在这个特殊时期,“云端授课”由此而生,在学校“停课不停学”的统一部署下,戏曲学院经过前期的不断探索与磨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方案,提前备课,反复演练,自由搭建“云端授课”空间,3月2日,“云端授课”拉开帷幕。作为共同的参与者、创造者、受益者,全体师生不断地去完善这一教学新模式。院领导班子组成巡课小组,全覆盖监督各专业教学工作。
从教师穿梭在莲花路教学楼的各个教室间授课,切换在企业微信、超星、中国大学慕课、腾讯课堂、ZOOM等各大软件中云端授课,教师们从不适应到适应到游刃有余,颇有心得。
京表专业
对于以“口传心授”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京剧表演专业来说,线上直播教学无疑是一次突破性的挑战和变革。经过前期紧锣密鼓、反反复复的线上教学工作沟通和教学测试,京剧表演专业制定出了多平台授课、多形式教学、多内容交互的教学模式和结构。考虑到学生居家的实践空间局限性,老师们将一些技能技巧、形体组合、剧目片段,化整为零,再拆分组合,设计出单元性、零件式的教学内容,为回归课堂后的“停课不停功”做好教学衔接。
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花脸教授朱玉峰老师说,我们这个年纪的戏曲教师,原本对新鲜“玩意儿”知之甚少,在疫情期间反倒是获得了一次“强迫”自己学习新领域的契机。朱玉峰老师初步尝试,颇有心得,他介绍,线上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前上传、分享经典剧目视频录像,在与学生连线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戏曲表演理论的充分讲解来分析经典剧目当中唱、念、做、表、武等元素在剧目中的构成和运用,以此调动起学生的自我思辨能力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对剧情的深入理解和人物塑造的揣摩。朱玉峰老师认为,传统教学模式虽固有但不能固化,信息时代先进技术引入传统戏曲教育,重塑了师生关系,这是时代赋予未来学习的教学形态,每一位戏曲教师都应该成为这场学习变革的先行者、开拓者。
京剧表演专业
朱玉峰老师花脸课堂(上左图)
王立军老师武生课堂(上右图)
沈绮琅老师青衣课堂(下左图)
秦伟成老师武丑课堂(下右图)
京剧表演专业王凯老师认为,线上授课更要把课程讲授的丰富多彩,使其过程有滋有味。网课中,他带着学生阅读剧本、理解词义、纠正字音、训练唱腔,在学生认真做好上课笔记的同时,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文字与视频资源与同学们一起观摩,阅读,撰写观摩心得并交流讨论。王凯老师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胆子似乎也更大了,新颖的上课氛围激发了同学们主动思考的愿望,学习参与度明显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独特模式和时机,打造出属于上戏人的“金课”。
18级京剧表演班
王凯老师(左图)
和李燕(右图)
身训课堂
18级京剧表演班陈申越同学在开学一周内,感受到了线上教学不同于日常“面对面”教学方式的独特魅力,她觉得跟老师之间的心里距离仿佛更加贴近了,可以用一种轻松但不懈怠的状态来互动学习。同时,课后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更加充足了,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进行线上请教,教学课堂打破了时空界限,变成随时随地都能学的“云课堂”。
戏音专业
戏曲音乐专业的教学对乐器声音的传递及技巧的指导有着特殊的空间要求,老师们几次演练下来,发现各种网络平台都会出现自动屏蔽高、低频音的情况,老师们为了弥补线上短板,采取了课下录音、录视频,课上分析点评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随时调整线上教学模式。
戏曲音乐专业副教授齐欢老师开课前与同学们尝试了几种网上授课的软件,最后选用了比较适合器乐类课程的Zoom和腾讯云TRTC软件。齐欢老师介绍,这两款软件对于演奏声音的传达和动作的同步性比较好。上课前,齐欢老师会提前上传需要预习的曲谱和录像,线上授课过程中增加了理论知识的讲解、阶段性答疑与互动交流环节。考虑到同学们这段期间难免用眼过度,齐欢老师还贴心的穿插了一次课间眼保健操。
灵活多变的课堂,也给同学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同学们对于线上教学都有着非常高的热情,积极主动配合线上教学,充分吸收养分。
戏曲音乐专业齐欢老师与何群老师的线上课堂
戏导专业
万红老师上完《戏曲综合小品》课后,感慨万千,2020年的3月2日下午一点半,是我十八年教学历程中,最最不一样的一课堂!在这万物互联的二十一世纪,我在家里,互联着吉林、深圳、河南、安徽等地的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戏曲导演的“空中课堂”。虽然是疫情中的无奈,却有着一点点新奇的雀跃之情。线上课堂中,万红老师带着2018级戏曲导演班的同学们,梳理了戏曲导演基础教学的前六个单元,讲解了第七个单元“戏曲(音乐剧)综合小品”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步骤等,同时带出戏曲的发展脉络以及音乐剧的部分概念知识。
戏曲导演专业万红老师《戏曲综合小品》线上课堂
戏曲导演专业的同学们,在上了杨晓辉老师的《戏曲音乐》课后纷纷表示,杨老师的Zoom软件操作比我们都娴熟,一边播放音频,一边讲解锣鼓使用时的区别,包括情感、剧目、人物和环境等区别。一节课当中我们学习了曲牌音乐,如点绛唇、起布点降、粉蝶儿等,除此之外,不时还有观摩环节穿插。在杨老师课堂的收货相当丰富,线上课堂灵活,非常有效率。
杨晓辉老师线上课堂
木偶表演
专业教学历来是以“传帮带”的教育方式为主,没有实训空间和专业木偶道具的课堂对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木偶教研组的老师们担心,不能面对面的指导纠正操作技法,也许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致命难点。只靠口述与卡顿延迟的视频是否会使学生因为“不理解”和“误以为”,养成不好的基本功操作习惯。针对这样的难题,老师们绞尽脑汁、集思广益,重新编整脱离专业木偶道具的练功方式,让孩子们就地取材,利用1.5升的瓶装水、筷子、土豆、萝卜等日常物事来巧替木偶,这样既保证了同学们的基本功训练,也开拓了除模仿、实践以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自我思维的方法,补足了以往教学片面注重模仿的弱项。
木偶专业的老师们共同认为,就同学们第一次在线上直播课堂的纪律和专注度而言,甚至比传统课堂的教学氛围还更好一些。整齐划一的做到了准时上线,也能积极踊跃地参与问答,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上进学生而言,线上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尝试。
木偶表演专业的线上课堂
19木偶专业的闫泽晨同学说,对于线上教学的新尝试,虽然在实践作业部分进行的稍有困难,但在线上的直播课堂中我们会跟着老师的引导讨论创作一些小剧本,并且加以分析,逐渐完善,开拓思路,这样可以坐下来深度剖析、延展教学,让我们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作曲专业
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较偏重于理论教学。作曲专业在这个特殊的教学模式改革期间,充分体现出了它的优势,网络云的辅助教学,在作曲专业的常规教学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线上授课对于作曲专业的师生来说,可以说是驾轻就熟的,他们的突破在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线上融合操作。
17作曲《配器学》
黄磊老师企业微信课堂
17作曲《电脑音乐创编》
黄轲老师微信群课堂
开课以来,黄磊老师教授的19级作曲班《作曲》课程与17级作曲班《配器学》课程分别采用微信语音和企业微信会议方式进行。黄老师通过语音授课、文字上传纲领和重点、发送链接进行音响试听和分析等线上教学手段,把原本线下授课的内容一分为三进行。黄老师介绍,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快速传输和长效保存的优势;可以有效控制网络资源,将网络带宽更多用于语音交流,避免资料上传下载和会议信号的冲突;能够挖掘学生自我认知、思考和提升的积极性,阶段性地穿插自我试听、分析和整理时间。
作曲专业张志敏老师的两门史论课,分别采用超星平台授课,企业微信群答疑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张老师授课前,先将录制好的PPT、视频、音频、文献等教学资源上传,以便学生进行预习并确保网络授课顺畅进行。通过尝试,张老师发现,超星平台授课有两大优势:一是师生可以通过首页查找各类电子书,期刊,论文,报纸,专题,视频等等;二是其完备的教学模块,后台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数据,课堂互动等数据。
17作曲《现代音乐》张志敏老师
课后通过超星平台
统计的学生学习、课堂互动等数据
颜海音老师3月3日与19级作曲班的同学们一起在腾讯课堂正式上线了第一堂《钢琴小品写作》课程。颜老师通过教学PPT讲授、线上问答、互动以及在线示范的方式带领同学们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次授课。整体四节课上下来,网络顺畅,互动活泼,同学们愉快的反馈课堂效果良好,并认真、详细的做了课堂笔记。
19作曲班同学在颜海音老师《作曲》课堂的课堂笔记
《作曲》课堂部分课件及布置的课后作业
戏曲学院的同学们很快适应到了全新的“云端上课”模式当中,面对一方屏幕,在相对安静的独立环境中,同学们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在老师们密集的知识点轰炸下,充分调动起了自己的每一处感官,视、听、说、记,忙的不亦乐乎,还要时刻准备好紧张而刺激的随机点名与现场回课,线上课堂干货满满,线下的背戏练功、作品制作、知识储备也丝毫不敢懈怠。
线上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从第一周的课程进展来看,虽然授课模式有所改变,但授课进度和内容并没有因为模式变化而受到严重影响。“云端授课”弥补了同学们线下课堂时间不足的局限,教学资源也得到极大拓展。同时,教学模式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自学空间和思考空间,弱化了填鸭式教育下吸收与转化不足的问题。
艺术教育搬上“云端”,是难点,也是探索和尝试,将为艺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改进与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面对新挑战,戏曲学院全体师生将脚踏实地,沉着应对,这也是上戏人作为人类灵魂青年工匠应有品质的展现。
责编:刘佳奇 黄墨寒
图文:戏曲学院
排版:范泓俊
扫码关注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