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华政,也许跳进你脑海的第一个词是“法学”;如果再了解得深入一些,你会知道华政也有外语学院,但听及此,也许你也只会想到“英语”。华政外语学院日语系——一个或许你不太熟悉的“小众存在”,却是从2005年就开始了本科专业招生的“不容忽视的存在”。
日前,第十届“CASPO杯”中国日语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演讲辩论大赛决赛落下帷幕。本赛是全国各高校日语专业的一项传统赛事,是国内高校日语教学界最高水平的学科技能比赛。在决赛中,只有6人能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24名优秀学子中胜出,分获一、二、三等奖。而代表我校参赛的外语学院日语专业大四学生贾介安在如云强手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十分难得。
贾介安与日语专业李锦老师(左)、外教驹崎达也(右)
淡定背后,是平日的付出
本次比赛的决赛分为上午、下午两个半场,分别进行个人三分钟演讲和小组辩论,对选手日语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结构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贾介安是通过老师了解到这个比赛的。“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的,也没想过会得奖,就觉得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吧。但既然参加了,那就全力以赴。”他坦言,比赛前的准备其实是很紧张的,他为此看了许多辩论视频,还阅读了许多专论。
指导贾介安的日语外教老师驹崎达也老师来自东京,拥有一口纯正的日语。老师虽住在市区,但为了保证对选手的指导充分及时,他即使没有课也会搭车赶到松江来指导贾介安训练。由于外教老师比较年轻,两人很聊得来,这让他发赛前准备进行得十分顺利。
贾介安介绍,在前期的训练中,每次训练前老师都会用日语跟他聊天谈心,帮助他找到自己的演讲方式。到了后期,则会随机选题进行演讲,锻炼应变能力。
贾介安的另一名指导老师李锦则着重于形体和外貌表情的指导,比如入场要站定后再鞠躬,西装不能配白袜子等等。李锦认为:“书面知识掌握和语言表达的要求达到了,外貌形象方面也必须到位才行。”
此外,贾介安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日语系老师们,他们尽管不是贾介安的直接指导者,但只要遇到可能对比赛有用的资料,都会收集起来提供给他。可以说,这次比赛能够成功,和日语系整个团队的凝聚、团结、付出是分不开。比赛前的准备是如此充分,到比赛当天,贾介安反而没了诸多顾虑,“直接就上去了”。
运气很重要,关键在积累
此次贾介安演讲的题目是《做义工的意义》,主要是要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贾介安曾在上海民政局与日本冈山县社会福利部门的交流会上做过陪同翻译,那次经历给了他灵感:“交流会的一个讨论主题就是关于养老院和孤儿院这种福利设施怎样改善,怎样提高福祉。”于是他就把其中的一些内容和理念运用到了自己的演讲中。
能够对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做到如此灵活运用,与贾介安平时在应变方面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他还特别感谢了此次比赛中的“好运”。“抽题、出场顺序很重要,而这两个都得靠运气。所以我真的觉得很幸运。”
到了辩论赛环节,贾介安所在的小组题目是“电子支付能否取代传统支付?”。辩论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对手”——正方一位辩手在辩论中引用了关于双十一消费的一组金融数据用以辩述,贾介安和队友出于常规思路,询问和质疑了数据来源,然而却忽视了对方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在这方面十分专业。对此,他十分感慨,还是需要依靠平时的积累,不管是知识、技能还是应对各种场景的方法演练,光想着依靠“临门一脚”是不可能的。
低调的学霸
这次,上海诸多高校的参赛选手中唯有贾介安杀入了决赛,在参加决赛的24名选手中,也不乏来自全国各顶尖高校的学生。华政并不是一所以语言见长的院校,能从比赛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当问及获奖感言时,贾介安却很淡然:“还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李锦对贾介安的能力和水平称赞有加:“贾介安知识基础扎实,思维能力较强,比赛方面的知识储备量比我这个老师还要多!”此外,贾介安良好的个人素养也令她印象深刻,“他非常守时,从不迟到,会跟老师主动问好,垃圾也会收拾好,是真正学习到了日本文化中严谨和有礼貌的精髓。”在她认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做事能力和待人接物的素质水平。
贾介安学的是日语专业,但他辅修了法学,这方面的学习也提高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学一点总没坏处,现在这个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他谈到,“有很多选手的日语水平很高,但在辩论过程中,他们的表达并不能够表达出他们的逻辑思维,这也是某种能力欠缺的表现。”
他把这次成绩看做成一笔很好的精神财富:“当你以后想起自己曾获得过这样的成就,接触过这么多优秀的人,会更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所以,有机会就试试吧,万一成功了呢?”
采写 | 孙力欣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投稿请至ecuplweixin@163.com
常年招新 @华政通讯社·融媒体中心
更多资讯 @华政报 / 官网 / 微博 / 头条号 / 澎湃问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