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作者”马长山:带着家国情怀斤斤计较做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高产作者”马长山:带着家国情怀斤斤计较做研究

在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的2016年CLSCI“高产作者”名单中,马长山排名其中。对于此次入选,他很谦虚:“高产作者当然是对一个学者学术能力的肯定,但更主要的是一个量的评价,它肯定的是学者勤奋的科研态度,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还需要从更多方面去看待,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华东政法大学

马长山,教授、博士生导师、法理学科带头人,现任《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先后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上发表权威期刊论文十二篇。

“真正的学术研究,很多时候会有一种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在里面。”

1995年,马长山第一次走上讲台担任大学老师,距今已经有22个年头。走过二十多年的老师生涯,马长山对于科研最深的体会有二:第一就是兴趣。在他看来,每个大学老师所研究的领域一定是和兴趣密切相关的,有不同的兴趣,才有不同的研究领域。

华东政法大学

第二就是做研究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主要的还需要“家国情怀”。所谓的“家国情怀”,是指所做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知识上的探讨,还要能深切关注国家与社会的生活现实。他自豪地说:“对于从事法学研究的老师来讲,就是要能够解决法治或者法律方面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老师通过教书育人来铸造青年人的灵魂,培育社会价值,呵护社会良知,是一种‘天使’般的工作。”正是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学理探索,马长山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

华东政法大学

助力马长山荣获2016年度“高产作者”的3篇文章分别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共建共享”路径与策略》《国家“构建主义”法治的误区与出路》《互联网+时代“软法之治”的问题与对策》。谈及这三篇文章的研究,他说:“这三篇文章尽管题目不一样,但其实是属于一个研究方向之内的,是具有关联性的系列研究。比如,《互联网+时代的“软法之治”》实质是强调民间规则在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国家“构建主义”法治的误区与出路》是剖析国家‘构建主义’策略所带来的一些局限,前者讲的是社会,后者讲的是国家。而《法治中国建设的“共建共享”路径与策略》,则是将两者放在宏观视野中整合起来,指出法治建设需要国家的力量,也需要民间的力量,二者应该是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所以应该走一个‘共建共享’的路径。换句话说,法治建设不能单凭国家力量来构建,也不能仅依靠社会力量来推动,而是国家与社会的平衡制约和‘双向构建’,过于偏向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导致秩序风险,甚至会在集权和无政府之间动荡徘徊。所以说,从表面上看这是三篇文章,其实是对我国法治建设路径研究的同一个切面。”

华东政法大学

未来,马长山的科研之路依旧“道路且长,脚步不歇”。谈起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他说:“我还是按照自己关于中国法治模式、法治道路的研究方向来前行。目前,在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的期刊上,已经发表了两篇,一个是《社团立法的考察与反思》,另一个是《从国家构建到共建共享的法治转向》,是我去年研究成果的延续和深化。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只是按照我特定的学术兴趣、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来做我喜欢的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

“做科研,要靠每天的‘斤斤计较’去挤时间。”

作为老师,马长山有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时又兼有《学报》主编的行政工作。对于如何兼顾各方工作,他说:“行政上的工作不能耽误,老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更不能耽误。”

说到这儿,马长山笑谈:“很多人认为老师有假期,不用坐班很舒服。事实上没有干这一行,就无从谈起所谓的‘不坐班’究竟是什么状态。或许老师的时间是相对自主的,但大量备课和科研任务压在身上,其实天天都在上班,而且每天工作时间远超八小时。因此,在家是上班,在单位是上班,甚至是在高铁上也都是上班。”

华东政法大学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举例:就像去外地开会,我一般都选择坐火车,不愿意坐飞机。我会选择靠过道的位置,上车就把笔记本打开,可能是在写东西,或者是在处理文件等等,时间都是抓得特别紧的。”

一如他平日的生活状态一样,做科研之于马长山,就是一项精雕细琢的慢功夫,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每一个像样的研究成果,其实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利用各种可能的时间和精力来去收集资料、细致分析和深度论证,所以要靠每天的‘斤斤计较’去挤时间。”

华东政法大学

这种“斤斤计较”甚至穿插在了马长山每一天简单又平常的生活里。他说,他游泳锻炼时,因为游泳只是一些机械动作的重复,有时他就会在脑子里断断续续地思考未完成的文章。包括坐地铁或者走路,也会利用在地铁或者路上的“空闲”时间来思考一个学术问题,慢慢就养成了在这样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里“挤时间”的习惯。

华东政法大学

科研成果的背后,更多的是孤独和艰辛。古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有耐力、忍孤独、有追求,有了这些因素之后,用苦中作乐的精神将这些很苦的东西转化成一种追求、一种乐趣,才能真正长久地坚持下去。

更多阅读:

连续七年入围“高产作者”,实现“大满贯”:听刘宪权教授科研一席话

高产作者王立民:学会坐科研“冷板凳”

采写 |王怡静 鲁淼

编辑|曾妮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投稿请至ecuplweixin@163.com

常年招新 @华政通讯社·融媒体中心

更多资讯 @华政报 / 官网 / 微博 / 头条号 / 澎湃问政号

华东政法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东政法大学-“高产作者”马长山:带着家国情怀斤斤计较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