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有了新突破!
今天上午,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实验校现场推进会暨《法治教育教师读本》新书发布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举行。这也意味着国内首部权威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师读本正式发布。
《法治教育教师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由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编写,共三册,涵盖高等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旨在为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指导与参考,体现了法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基本规律。
《读本》由来自全国十余所院校的37名教师参编完成,全书共计165万字。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我校马长山教授担任主编;我校张卓明副教授、王涛副研究员担任《读本》(义务教育阶段)副主编;我校叶慧娟副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李泽副教授担任《读本》(高中教育阶段)副主编;我校陆宇峰副教授、于明副教授担任《读本》(高等教育阶段)副主编。
编写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为全国首部针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读本,它从编写开始就收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谈及编写起源,陆宇峰解答道:“这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一重要决定,根本上改变法治实施的滞后现状,确保‘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障。”
2015年以来,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各领域法学专家,以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根基为目标,先后投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解读》的编制工作、上海市《法治教育(试验本)》和高校非法律专业法治教材的编写工作、教育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审查工作。
2017年以来,鉴于全国范围青少年法治教育合格师资的严重匮乏,中心又将工作重点转向全国法治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和教师教学辅助材料的编写工作。《读本》的编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启动的。
主编马长山教授
“从17年年初开始策划到正式出版的过程中,我们举办过的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论证会、讨论会十余次,其中教育部与上海市教委领导参与的会议就达三四次。”马长山回忆道。
“特别是在《读本》编写期间,恰逢党的十九大做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部署,以及201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五次修改。”陆宇峰不无感慨,“这客观上要求我们根据党的十九大新要求与宪法新精神对读本内容进行大调整。”两年多时间里,读本七易其稿,其中的艰辛很难用言语描述,但一字一字都凝聚着全编写组的点滴心血。
编写难点:以实用性破解普法难题
向非法律界人士普法本就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针对心智尚未成熟、知识体系有待健全的青少年。因此,在如何深入浅出地将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融合进《读本》中,也是考验所有编者的一大难题。马长山深情地说:“这本书,凝聚着37位老师的心血,是各位老师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他介绍道,读本编写组以青年学者为主,大多是著名大学毕业的优秀博士和博士后。在理论方面,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参与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解读》的编写工作,经验丰富;在实践方面,他们又是上海法治教育实验学校的指导专家,有着扎实的实践基础。
“我们总体上以宪法为主线,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在参与编写的各位老师的努力下,这本书充满了法律气息,却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不能过于专业化,因此《读本》注重通俗化和生活化,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实践能力和切身面临的问题。《读本》深入、系统地阐释了不同阶段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法治原理、法律知识、逻辑规则和典型案,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编写组基于上述考虑和《大纲》的总体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侧重国家认同、家庭关系、公共生活、规则意识的内容安排,以期通过初步了解、认知规则和社会秩序,来确立学生的法治意识;在高中教育阶段,侧重法律知识、法治原则、制度体系的内容安排,以期加深、强化学生对法律规则、法律知识、法治原则等的掌握,从而确立学生的法治观念;在高等教育阶段,侧重法治原理、法治理念、法治国家、法治道路的内容安排,以期牢固确立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法治信仰。
《读本》(义务教育阶段)
全书内容按照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阶段(7-9年级)的教学体系划分,分为上、中、下三编,共二十四课。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不同阶段目标,本书三编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同时注重各阶段之间的知识衔接和递进关系。教师们根据学习和教学的需要,可通过对各编内容的相互参照予以充分利用。
本书各课开篇设有“导读”,旨在说明教学目的、核心精神、内容主线、教学注意事项等。课内每节设有“知识要点”“教学参考”“案例与故事”“思考题和教学实践”等栏目。这几个栏目的设计和内容安排,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旨在为法治课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便法治课教师根据学生读本加以有效利用。
《读本》(高中教育阶段)
高中法治教育以小学和初中法治教育为基础,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更强调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共计十六课内容。上编为“法治入门”,中编为“法治的制度基石”,下编为“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突出体现了从理念到制度、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提高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结合本书的编写目的和实际使用效果,每课都设计了灵活且实用的主题版块,包括本课导读、知识要点、问题研讨、案例/事例分析和延伸阅读等五部分。这些版块的设计,旨在帮助教师系统理解和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并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途径,协助教师组织教学,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版块设计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读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减缓了法律内容过于专业化带来的枯燥和乏味。
“通过精心地反复打磨,我们编写了这本意在帮助教师成为法治教育进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的教师读本。”在本书的后记中,编者深情地写道。
《读本》(高等教育阶段)
《读本》(高等教育阶段)共17讲,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第1-4讲是法治源流,讲法治历史;第5-7讲是法治原理,讲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模式;第8-10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体系和道路;第9-14讲是部门法中的法治原则;第15-17讲是公民参与法治的内容。
高等教育阶段的《读本》主要面向高校非法学专业法治教育教师,因此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根据知识结构和授课需要精心设计了5个栏目,分别是“本课导读”“知识要点和核心理论”“难点问题与深度扩展”“教学参考与背景材料”和“重要文献与延伸阅读”。
“这些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师,体现《读本》(高等教育阶段)的实用性。比如我们在‘教学参考与背景材料’部分所摘编的各种故事和案例,就是为了帮助丰富课堂内容,便于感兴趣的师生进行深度学习。”于明说。
意义深远:让法治教育从“小”开始
“每一位公民都会形成自己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权利义务意识和宪法精神。”对于编写本书最大的意义,马长山这么认为:“如果能建立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公民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遵守秩序、遵守规则。如果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行业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马长山说:“《读本》的意义在于从‘小’着手,从每一位公民接受教育开始,从每一个家庭单元开始,从每一位法治教育者开始,有了很多‘小’,才会有‘大’。当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法治观念了,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也会取得极大的进步和发展。”
他还进一步结合目前的社会现实,阐述了《读本》丰富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首先,在于形成全员的法治意识、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从孩子一年级开始直到大学,通过老师的法治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长,健全法治观念。
今天的会议现场
其次,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存在着家长过度溺爱、过度保护的情况,使得孩子自我个性太强,而忽略了和其他人交往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在高等教育阶段,编写内容“侧重法治原理、法治理念、法治国家、法治道路的内容安排,以期牢固确立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法治信仰。”于明介绍道。
再者,网络通讯发达,信息量巨大,但青少年意志力比较薄弱,经不起一些不良因素的诱惑,容易诱发实施犯罪。此外,一些特殊情况的存在,比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容易缺少关爱等,都容易导致青少年缺失健全的法治观念。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存在的趋势。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马长山坚定地说,“我们《读本》的意义也在于此,特别是在法治教育方面,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不仅立足现在,《读本》更“放眼未来”。陆宇峰说,在不超出教师知识能力的前提下,《读本》也着力反映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领域的一系列新成果,既包括民法总则的制定、立法的修改、宪法的修正、监察法的实施、党内法规的完善等法制改革成果,也包括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法治理论成果,“非常注重‘关注前沿,体现时代性’”。
源 |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摄影 | 江兴伟
采写 | 路玉婷 钟怡晖 郑润泽 叶子芩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更多阅读
实习招聘启事!报考华政是家庭年度最佳投资!李宗盛没想到华政期末考题能翻红《爱的代价》!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关爱每一位青少年健康成长!
给我个“好看”我更美!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