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声乐大赛夺冠!他在华政园点亮艺术之星!

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国际声乐大赛夺冠!他在华政园点亮艺术之星!

华东政法大学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文伯书院教师郁华在意大利千年古城马泰拉唱响这首苏州古曲《枫桥夜泊》时,从没想到自己会因为这首唐代张继描写苏州寒山寺一带景色的中国古诗《枫桥夜泊》改编而成的、颇具苏氏韵味的中国古曲,夺得意大利巴茜里卡塔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

▼一则震撼视频,让你身临其境郁华比赛现场!

漫步西方古城,唱响东方之声

“运气挺好!”回顾此次赴意参赛全过程,郁华笑言:“原本不抱希望,没想到最后很顺利!”

华东政法大学

对郁华而言,参赛完全出于“巧合”。于华政任教一年后,他萌生出暑假外出学习的想法,恰巧此时上海歌剧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张峰跟郁华介绍了一个国际声乐比赛。“当时张老师向我介绍到,这是一个规格很高的国际赛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文化旅游部、巴茜里卡塔大区和马泰拉市共同主办的国际声乐比赛。”郁华回忆。

事实上,一般的国际声乐大赛都会设置参赛年龄限制,恰巧这场比赛并未设限,且大赛可供选择的曲目大都是郁华已驾轻就熟的。而去马泰拉参加比赛,更可以满足他外出游学的愿望。一切就是这么的“巧合”与顺利,郁华在今年暑假踏上了赴意大利的参赛之路。

华东政法大学

郁华与大赛评委、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钦伽里耶罗合影

漫步在有“失落之城”美誉的欧洲文化之都古城马泰拉,郁华并未时刻将比赛挂在心上,更多的是去充分感受这座千年古城带给他的冲击与震撼。于他而言,这次参赛更像是参加一场文化盛宴,欣赏到来自不同地区、国家歌唱家们的天籁之音,学习到他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与诠释。

2008年法国普朗克艺术歌曲比赛一等奖、罗马尼亚布拉索夫国家歌剧院纳迪尔角色奖第一名、2008年蒙特利尔歌剧比赛一等奖……往昔获得的荣誉让郁华在大赛中如有神助。凭借丰富的获奖经历,郁华被大赛方赋予“直通”特权,免除他三轮赛事中的前两轮,直接晋级决赛。据悉,获得这样待遇的选手包括他在内仅有寥寥数人,其他选手则需要通过前两轮的角逐后才能晋级决赛。

谈到最终决赛,郁华用四个字形容:很有意思。决赛共分两轮,第一轮时大赛要求演唱一首咏叹调,而郁华演唱的曲目是法国作曲家马斯内的歌剧《维特》选段《春风啊,你为何唤醒我》。“这是一首很有名的咏叹调,有意思的是我之前在音乐学院学的就是歌剧专业,且在剧目上偏向于法语作品,而我的导师周小燕先生也曾教过我这首作品。”

他接着说:“评委里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世界十大女高音之一黎恰莱丽,她是帕瓦罗蒂那一代最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对于我这样一个中国人,能出现在此类国际声乐赛事中觉得很有意思、很关注。”

华东政法大学

郁华与大赛评委、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黎恰莱丽合影

当时,黎恰莱丽建议郁华在决赛第二轮唱艺术歌曲时选择一首中文作品,他当机立断决定演唱中国古曲《枫桥夜泊》。这首颇具艺术色彩的作品与郁华渊源颇深,早年郁华曾在上海歌剧院开音乐会时就演唱过这首作品。这首描写苏州寒山寺一带景色的艺术歌曲,于他也可谓“天作之合”。

祖籍苏州的他,平常素爱演唱、研究古曲,求学时代起就热衷于撰写关于古曲的乐评和论文,对于这个领域颇有一番研究。“从小在家里我祖父母那一辈也很喜欢评弹昆曲,耳濡目染之下我也都会唱这些。”郁华笑言。因此,用这样一首作品去比赛,他很容易诠释到极致。

一切是如此顺利,在完成两首作品后,他夺得了第一名。问及得知获奖的第一感受,郁华感慨地说:“我当时觉得很意外,因为我心里觉得我会得奖,但不会是第一名。”按照常理,对于一个国际声乐比赛来说,中国人得第一名实在很难。他直爽地说:“可能这就是哀兵必胜吧。”他笑称自己来学校教书之后“业务”水平想必会略有下滑,自身也不在比赛的黄金年龄,因此这个第一名对他而言是个意外之喜、却也是对于他、对于中国人实力的证明。

华东政法大学

郁华获意大利巴茜里卡塔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证书

结缘于华政,归根于文伯

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郁华会选择从一位职业歌唱家转到来华政文伯书院教书。郁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一是缘分,二也是因为自己向往高校教师的生活。”

常人往往觉得,像郁华这样的歌唱家,即便转为教学岗也应该选择艺术类院校,而他最终的选择却令人“大跌眼镜”:他选择了一所或许与艺术丝毫不沾边的政法院校——华政。“这真的是缘分!”郁华感慨地说:“当然只看到了华政一所高校在进行人才招聘,恰巧我这个人很‘死心眼’,看了一圈儿后没多想就投了华政。”

华东政法大学

在上海歌剧院工作时的郁华,时常憧憬教学、研究和学术的状态:“就是一种很安定的生活,可以有时间安心做点儿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适合我、也更像我。”

作为本科第一名、硕士第一名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郁华是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涯,他最想感谢他的三位老师:第一任导师廖昌永教授、第二任导师邱曙苇教授和第三任导师周小燕教授。之后进入上海歌剧院工作,郁华又得到了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张峰老师的教导与提携。“我感觉我十分幸运,每当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总会有这些老师在帮助我。”郁华充满感激地说道。

华东政法大学

郁华与恩师周小燕教授合影

华东政法大学

郁华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张峰合影

从投简历到面试后,郁华进入了漫长的等待,以为没有希望的他甚至已经开始接起新的任务,准备奔赴爱沙尼亚进行演出。就在这时,一通电话改变了郁华的命运。“当时华政的于老师给我打了通电话,告诉我已经通过了业务、人事方面的甄选,让我直接来办手续准备入职。”郁华惊喜地跟记者说,“当时我就决定退出之后的演出,开始入职和转型方面的准备。”

“真的是缘分!”这样的感慨时常出现在郁华的嘴边。是啊!一位音乐院校出身的职业歌剧演员进入一所政法院校教书,缘分二字道尽一切。冥冥之中皆有定数,郁华的祖父早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而他来华政任教,或许正是命运的安排。他说:“我十分感恩华政、感恩文伯书院给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希望转型的时候来校任教。”

华东政法大学

郁华认为,文伯书院作为新成立不久的学院,却又不同于华政其他的学院。“它是书院,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一起共事的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激情、很开通、很包容,感觉在这里工作很开心。”他如是说。宽松的工作环境、自由的学术氛围,这些都是吸引郁华来华政、来书院工作的原因,也正如他所言:“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做业务很幸福,这是我很看重的。”

在华政任教一年的郁华,便已经拿下学院的教学评比一等奖。他半开玩笑地说:“我觉得我还挺适合教书。”他进一步说:“本身就是做演员的我往讲台上一站,自己还挺有感觉。新来的教师还会紧张,我就感觉很好。”

华东政法大学

艺术都是“泡”出来的

谈及艺术素养,记者向郁华抛出一个问题:“您认为华政学生的艺术素养如何?”思索片刻,他认为华政的学生有一特点:基于文科优势,同时兼有法律理性的头脑。在他看来,华政学生的艺术素养不同于艺术类专业院校:“艺术类院校表演系的学生,在技术性上会强一些,但他们在人文方面的逻辑性理解却未必占优势。”

他为华政的学生点赞:“这点上我们华政的学生就做得很好,他们能主动、努力地去体会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有自己的想法、观点,这在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则并不普遍。”

华东政法大学

郁华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不赞成这样的观点:艺术类课程只是在普通高校众多主干专业课充斥之下给大家的一丝放松。在他看来,放松是放松,但是他要让大家在艺术课程中学到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简而言之,开放性就是你要会自己想事儿。”他坦言,当下的很多课程也好,教学也好,可能普遍存在一个固化的模式,要求学生一定得这么想,考试一定要这个答案。“我要求学生各种各样的答案都得有,你这样想也对,你那样想也对,然后我看谁的创造性更多一点,我要这个过程。”郁华跟记者分享他的教学理念。

华东政法大学

本学期郁华开设的《歌剧与文学》就是一门贯彻他教学理念的公选课。他介绍到,歌剧是一种文学作品的音乐延伸产物,比如说《茶花女》《奥赛罗》《麦克白》等,这些歌剧都是源于文学作品的。他想通过这门课程,去打通这两个学科门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剧与文学、音乐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给学生欣赏不同音乐的同时,他以音乐史的纵向线索来进行授课,例如从早期的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再到古典主义、浪漫派、20世纪、印象派等。学生学习过程中,他会跟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研讨,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与个性化的审美,大家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而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华东政法大学

如何在华政这样一所政法院校内增添艺术气息?郁华给出他心中的答案:“艺术气息都是‘泡出来’的!”在他看来,良好的艺术氛围时刻“熏陶”着学生,而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会得到真切的美感,从而提升自己。他认为,学习过艺术的学生在人性方面就会变得比较通融,而思考问题时思路也会更开阔,对于今后的发展一定很有帮助。

在郁华看来,华政的艺术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合唱团、管弦乐团、话剧社……人文艺术社团在华政的蓬勃发展无疑为这所政法院校增添了不少的艺术气息。“校团委排练的音乐剧《雷经天》我觉得就做得很好、很有意思、有高度,我在来华政工作之前就早有耳闻,这个项目也只有华政才能办到。”他如是说。

此外,他认为适当地举办一些音乐会及艺术实践活动,更能为学校增添艺术人文气息,让华政学生“泡”在艺术的海洋当中。

郁华也跟记者分析了华政学生存在的问题。“华政的学生感觉还是腼腆了些。”他觉得,这可能是当下大学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他坦言,很多学生有表现的能力,但就是不敢去表达,可能还缺少一些情境,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表达艺术感受,他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能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激情。

华东政法大学

今年9月初,郁华有幸参加了九三学社的全国青年骨干社员培训。在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咏萤火》来勉励年青人。在采访最后,郁华跟记者分享了这首诗: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他鼓励同学们有想法就要去实施,不是谁说不行就不行,要勇敢地去实现梦想。同时他也给自己下了定位:学会去做“月边星”。

他说,艺术类学科或许在华政不是主角,但也有自身所应有的定位和价值,要努力去点亮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从今日起,华政官微将在每日微信文末开辟“春华秋实·79说”专栏,持续连载1979级校友撰写的华政园回忆图文节选,以致敬华政复校40周年,致敬美好的1979-2019。

别梦依稀咒逝川,校园四十一年前

(节选)

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

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都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都不会丢脸;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毕业后,我们编织了日子。

作者:一九七九级一班 王学杰

毕业后到中南政法学院民诉教研室工作。一年后成为武警上海指挥学院法律教官。1991年东渡留学后就职。1999年加入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侧身律师界至今。

华东政法大学

往昔华政园

(前排左起忻贤麟、叶智兴、王小萱、唐瑾、汪敏华,后排左起刘宪权、戴克霆)

华东政法大学

采写| 郑润泽 钟怡晖

编辑 | 郑润泽

责任编辑| 叶子芩

更多阅读

华东政法大学

@全球校友,一起回家!华政复校40周年校庆标识发布!

华东政法大学

华政人拍下美图写下美文发出心声!

华东政法大学

追寻办学育人初心使命!华政这样做!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为优秀的老师们打call!

给我个“好看”我更美!美美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华东政法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东政法大学-国际声乐大赛夺冠!他在华政园点亮艺术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