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oll down forEnglish
几个月以来,2019届学生Sarah Brooker沉浸在1400年前的敦煌历史中,学习了解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飞天和壁画,作为她本学期在上海纽约大学世界史(全球中国学)助理教授赵璐所开设的“敦煌与全球联系”课程中的课业之一。
上个月春假,赵璐教授、陈无畏教授、BarbaraEdelstein教授和LenaScheen教授,带领了21名学生前往位于中国西北部城市敦煌的莫高窟。在这古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小镇,Brooker不仅看到了她研究了数月的第57窟,还在这里的雕像和壁画前,展示了她用心准备的研究结果。
Sarah Brooker为展示第57窟设计的幻灯片
“在走进洞窟看到佛像的那一刻,我竟然有一种回到了‘家’的感觉,因为我已经研究半学期了,感觉很亲切,”Brooker说。“亲眼看见第57窟,仍让我很震撼,网上的图片完全无法诠释真实壁画的生动与形象。”
让学生亲眼看到自己的研究对象,并进行细致观察,正是各位教授安排此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希望实地考察能让学生建立起与历史更紧密的联系,也希望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赵璐教授说。
在此次实地调研过程中,赵璐教授的八名学生均在各自研究的洞窟中进行了陈述演示。他们所掌握的丰富材料与背景知识,甚至让莫高窟的工作人员赞叹不已,并决定向大家开放更多的洞窟。
在计划此次实地调研时,四位教授希望充分利用各自在历史、艺术和数字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独特研究经历,为学生们创造一段难忘的跨学科学习体验。“我希望学生们能记住在莫高窟现场研究的经历,以及这些大大小小的窟和壁龛所带来的美学体验,”助理艺术教授陈无畏说。
2019届交互媒体艺术专业的宾雪,在去年秋季学期上了陈无畏教授的“数字雕塑及脸部动画”课程。参观完莫高窟后,她对如何利用数字文化遗产技术帮助人们在线参观莫高窟,有了进一步的想法。“在网上搜索莫高窟,得到的都是清晰明亮的图片,这和实地参观的感受完全不同。因为洞窟里很暗,手电筒照到哪里,才能看到哪里。所以,如果不能还原这种黑暗里的艺术品显现效果,就无法替代实地参观体验。“
GIF动图展示交互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数字纪录点云图视觉化初步成果
陈无畏教授说,同学们在旅途中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可进一步转换为交互式三维数字模型。使用者将可自由地浏览数字模型,细观数字纪录技术下的洞窟外貌。亦可利用此网站平台,进行注释及讨论。
2019届学生许心怡写生莫高窟外风景
2019届学生许心怡修读了艺术教学副教授Barbara Edelstein的“中国园林艺术:自然与文化——从当代到传统”课。莫高窟附近的戈壁沙漠景观,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决定在期末作品中,还原敦煌绿洲周围绵延起伏的沙丘和一望无际的景色。
许心怡的期末作品使用了在上海纽约大学教学楼录制的白噪声,并将声音用于算法驱动的水墨风格视频,呈现中国西北地区独特雄浑的景观。
“在这次旅行中,大家都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我们从彼此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许心怡说。“如果没有赵璐教授的学生们与我分享莫高窟壁画背后的故事,我对它们的感受可能只停留于‘好看’,而现在我有了更多的感悟和更深的理解。”
许心怡的敦煌风景和沙漠丁香素描
Click "Read More" (阅读原文) below for the English version.
推荐阅读
聚焦 | 对话上纽大全球中国学助理教授赵璐
校园动态 | 上纽大第三期《滙刊》出刊 电子版抢先看!
WeChat:@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Weibo: @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Instagram: @nyushanghai
Facebook: @NYUShanghai
Twitter: @nyu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