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中的上戏答卷(上)

上海戏剧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大考”中的上戏答卷(上)

编者按:

已经过去的2020年春季学期,我们都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大考”。随着全国秋季开学的部署逐步到位,我们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更有了一份期待。在2020年秋季学期的脚步日益临近之际,特发表长篇通讯《“大考”中的上戏答卷》,共同祝福经过“大考”的上戏迎来收获的金秋时节。

2020年3月2日,是上海戏剧学院春季学期开学的日子。

这个学期,对于上戏有着许多特殊的意义:迎接建校75周年;去年秋天落成的昌林路新校区全面启用……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春天来了,校园里却格外安静,仿佛一切都在为那场正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着最真实的注解。

这注定了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学”。就在“静悄悄”“寂无声”中,上戏人行进的脚步并没有停下,甚至比以往迈得更加坚实而有力。3月2日,《上海戏剧学院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发布,学校教学工作按照之前预定的时间表通过网络全面展开,其他各项工作亦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有序推进。

一个特殊的学期以特殊的方式拉开了大幕。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考验着上戏人如何在复杂局面和艰难挑战面前践行立德树人,体现“至善至美”。教务处、学工部、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后保处、信息化办公室……这是一场由全校各个部门、各个院系及各附属学校奋力投入的总体战,是一张由上戏人倾情书写的特殊答卷,必将在上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海戏剧学院

1

1

1

上网课!当全国教育工作者接到这个指令时,上戏大多数老师首先感到的是困惑、压力、茫然。且不说缺少网课的实战经验,艺术类专业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明显实践性特征的课程,如果不能与学生面对面,不能“口传心授”,那又该怎么上?这显然是个现实的问题。

上海戏剧学院

问题导向催生了大规模的实践探索,面对未知的领域,上戏教师们行动起来了。早在二月初,新学期全体上网课的部署刚刚下达,上戏教师的微信群里就热闹了起来。熟悉网络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老师主动分享了适于网络教学的软件,还将操作方法拍摄成视频发到群里“现身说法”。之前上过网课的老师也纷纷提供“秘笈”与“宝典”,一时间研讨网络教学的气氛在教师中间变得空前热烈。

上海戏剧学院

舞蹈学院的朱美丽老师已经退休,但仍承担着教学任务。面对网络授课不得不掌握的各种“新玩意”,她毫无怨言,积极向青年教师请教,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相关操作,对于一位老教师来说,其间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不少院系的动员还没正式开始,老师们就已经在自觉地测试网速、添置设备,修改原来的教学方案,交流遇到的新问题,为网课进行着全面准备。尽管这是一个几乎“宅”在家里的寒假,但教师们为筹备新学期教学所投入的精力却远远超出了往常的任何一个假期。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与此同时,上戏顺势而为推出了《艺术中国》《中国戏曲剧种鉴赏》《影响力从语言开始——上戏台词课》《京韵弦索——京剧器乐合奏》《女红——中国女性闺房艺术》《戏曲小生行身段表演基本功教程》《游戏策划》《表演片段训练》《中国戏曲史》《外国戏剧史(欧美部分)》《戏剧概论》《剧作策划与管理》《经典剧目教学(京剧花旦)》《中国戏曲程式》《动画概念设计》等15门极具上戏专业特色的网络课程,丰富学生在线学习的菜单。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当全院系、全专业、全课程的网络教学大幕悄然开启,一座空前广阔的“空中课堂”搭建完成后,“云上相见”便成为了上戏师生特殊时期最美的遇见。据统计,上戏在疫情期间有近1000门课程参与了网络教学。化挑战为机遇——这从来都是有准备的人的辩证法。在被认为最难以实施线上教学的表演类课程中,师生们充分开掘居家生活最不缺少的“资源”——家具,把家中的桌椅柜子甚至房间的门框都变成上课用的道具或支点。

上海戏剧学院

木偶表演专业的同学手头没有学校里才具备的专用道具,老师就启发大家就地取材,利用1.5升饮用水瓶、筷子、蔬菜等日常物件代替木偶。这一化腐朽为神奇的做法既保证了基本功训练,还在不经意中弥补了以往教学中片面注重模仿的短板,使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得到放飞。随着线上教学步入轨道,我们逐渐熟悉了这样的场景:朝阳初升,同学们伴着线上同步的钢琴伴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一天的训练;晚上十点多,老师还会陆续收到学生们发来的视频作业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看似“宅”在家里,教师们却普遍比在学校里还忙,时常到了晚上还要参加教研室的网络会议沟通上课情况。化危为机,利用这样一个时机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剧本和文学名著,多钻研艺术理论,在这学期的课程设置和考核中加大阅读和史论的比重,补上之前的短板,既是不少院系的应对之策,或许也是为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打开的一扇门。

网络教学的深入展开,带来的收获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在上戏推进得有声有色的课程思政同样没有缺席。创意学院的杨青青老师,在自己讲授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中设置了一个特别的环节:以“饮水思源”为主题做文创图案设计。因为疫情的关系,学生们在家的时间比以往多了很多,更可以静下心来看书学习、思考问题、连接历史、关注现实,而“饮水思源”就是让他们以水杯、水壶、水瓶、饮料瓶等为载体,将家国情怀融入包装设计中,通过自己的创作寻觅并亲身感受中国形象与中国精神这个根本之“源”。

上海戏剧学院

还是在这个特殊的学期,上戏师生共同上了一堂在线课程,而主讲人正是校党委书记谢巍。在这堂名为《在疫情大考下蝶变在奋力拼搏中闪光》的云端思政大课中,谢书记娓娓道来,生动地绘出了一幅全景式的上戏战“疫”图。他以此寄语上戏学子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勉励上戏教师在坚持立德树人中铸就教育之魂;坚信师生们在疫情大考中凝聚起的磅礴力量,必将转化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动能。

上海戏剧学院

这场网络教学,还催生了新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监督模式。不少院系成立了由班子全体成员组成的巡课小组,全覆盖监督各专业教学工作。他们在超星、企业微信、zoom、腾讯会议、中国大学慕课等各个平台上来回切换,“走”进课堂的次数与频率大幅度提升。校级领导也以在线方式“沉”入教学一线直接了解教学状况,有的还同任课老师就课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2020年全国乃至全球超大规模的网络教学,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上戏拥抱了这场革命,也日益赢得了主动权。戏曲学院的朱玉峰老师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他认为线上教学活动的展开,使其获得了一次“强迫”自己学习新领域的契机,传统教学模式虽固有但不能固化,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戏剧教育,重塑了师生关系,这是时代赋予未来的一种教学形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这场教育变革的先行者、开拓者。

1

2

1

6月13日,一个平凡的日子,但上戏人的心中却有着一份按捺不住的喜悦。因疫情防控而关闭145天的上戏实验剧院,终于在这一天宣告“归来”!大家为上戏实验剧院的重启而欣慰,也格外关注其重新开放后的首部公演剧目——大型原创抗“疫”题材话剧《护士日记》。

上海戏剧学院

由戏文系陆军老师、研究生袁荷香编剧,舞美系主任伊天夫老师执导并任舞美设计,表演系、导演系师生演出的《护士日记》,于三月初宣布“云”建组,开始投入线上创作与排练,而当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尚不明朗,因此这也是一部不知何时才能“分娩”的作品,格外考验着主创者们的定力。三个多月后,这部以战“疫”为背景,观照社会众生相的现实主义作品从线上走到了线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上海医务工作者代表成为它的首批观众,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观剧后感言:“获益良多,非常好!向演员们致敬”!

《护士日记》的创作演出,实际上也是上戏自一月底以来便如火如荼展开的艺术战“疫”的一道缩影。面对这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戏人无法到前线救死扶伤,但文艺工作者历来会在危难中高扬起人类精神与信念的旗帜。2月1日,上戏微信公众号首发王苏等四位教师隔空录制的原创诗朗诵《2020,这一个春节》,正式拉开上戏艺术战“疫”的大幕,接着一发而不可收,构成了非常时期的一道风景线。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战“疫”是上戏师生及校友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种重要方式,充分展现了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彰显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使命担当,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艰难时刻起到了聚人心、树正气、鼓士气、强信心的积极作用,讲求人民立场、真情实感、艺术品位。200余件战“疫”主题作品,涵盖话剧、朗诵、广播剧、戏曲、木偶、美术、动画、音乐、文创等各个艺术领域,堪称上戏这所以演艺为核心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展开的一次大规模全方位多领域的专业与思政高度融合的总动员、大练兵。参与广播剧《目标!武汉》制作的电影电视学院师生表示,十年之后再回首这段日子,感受必定会更加真切深厚,疫情终将被时间超越,而我们在前进的路上一步也不会停息。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因为迟到而更被关注的,还有本应在春天同观众见面的2020上戏艺术季。从7月6日开始,上戏艺术季以2020特别版的形式,通过线上平台连续推出16台展演和展览,其中包含了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导演系、舞美系、舞蹈学院、戏曲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创意学院的2016级本科班毕业作品。

最讲求现场感的戏剧能够云端建组、线上排练,这种“悖论”恰恰是上戏人一种状态的体现,其背后的实质就是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上戏迅速重启了若干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领域,这其中除了演出之外,最受关注的便是学术研讨和国际交流。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5月30日、31日,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上海市高校人才工作联盟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承办的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戏剧影视专场,以在上海戏剧学院新实验空间设置主会场,一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者在线研讨的方式成功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比安科尼,通过网络全程参加论坛并发表致辞。《文汇报》《中国文化报》分别以整版篇幅报道了中外嘉宾的主要论点。这是上戏首次线上线下融合并用的大型国际会议,将表演艺术的“在场”与网络时代的“在线”有机地融于一体,人们不禁感叹:久违的国际学术交流又回来了!“面向未来的戏剧影视教育”,是本次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戏剧影视专场的主题。它既凸显了后疫情时代全球戏剧影视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变化,也是作为东道主的上戏致力于“守正创新、融通中西”,实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宣示。国际性专业学术活动的重启,彰显的正是这种决心和态度。

变,是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唯一的不变。当“后疫情时代”这个词语逐渐浮出水面,上戏各个学科和专业都开始积极思考与探索后疫情时代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自身如何面对这种影响等重大命题。自五月以来,上戏已通过网络平台主办或参与主办了多场围绕后疫情时代展开的学科及专业研讨活动,如:“后疫情时代艺术及艺术管理发展高层论坛”“后疫情时代戏剧影视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等,广邀全国各相关高校及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思想的碰撞。疫情挡不住上戏人对于未来的思考,面对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上戏人是有担当、有准备的。

上海戏剧学院

责编:刘佳奇 黄墨寒

文字:方 军

排版:依帕热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扫二维码|关注上海戏剧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戏剧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上海戏剧学院-“大考”中的上戏答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