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这台戏 就像儿女在回忆自己的父亲

上海戏剧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创作这台戏 就像儿女在回忆自己的父亲

上海戏剧学院

上戏佛西楼,熊佛西先生塑像的正对面,一出剧目在这里正式宣告建组。

这台戏,剧名《熊佛西》。

2019年12月,《熊佛西》曾在上戏校庆时首演。今年,为隆重庆祝上海戏剧学院成立75周年,纪念熊佛西先生诞辰120周年,全新打造的2020版原创话剧《熊佛西》将分别在上海和熊老的故乡江西丰城上演。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在11月2日举行的《熊佛西》建组会上,总导演熊源伟作了长达两个小时充满创作激情和理性思考的导演阐述。有幸受到熊佛西老院长亲身教诲的熊源伟导演,开篇便引用余秋雨先生曾说过的话来阐明该剧的创作主旨:“奉献是一种高贵,对奉献的记忆也是一种高贵!”整个剧组将怀着这样一种心情从事该剧的创作,礼赞熊佛西大师的治学精神、学术传统和人格品质。

上海戏剧学院

不了解熊佛西,就不可能了解中国近代戏剧教育史。从1926年自美国学成归来后,熊佛西先生便倾其一生投入戏剧教育事业,先后在北京、河北、四川、上海等地从事戏剧教育。上世纪30年代初,他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农民戏剧运动影响十分深远,抗战时期定县农民面对强大的侵略者进行了殊死反抗,学界认为他们的觉醒意识、爱国情怀同戏剧的启蒙和熏陶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熊佛西先生戏剧教育事业最辉煌的阶段在上海。从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一路走来的上海戏剧学院,给了熊佛西先生一方精彩的人生舞台,而他也为这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使我们至今仍然受用的戏剧教育遗产。熊源伟导演将熊老的戏剧教育遗产总结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人格的陶铸;兼修并学,建立综合艺术的整体观;严谨学风,养成苦练基本功的习性;打破堡垒,虚心学习民族传统戏曲;重视实践,强调成立剧团的重要性;开门办学,接触社会观察社会百态。话剧《熊佛西》将聚焦熊佛西先生生命中的最后十六年,从1949年5月带领师生迎接上海解放到1965年10月病逝,这是熊老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上戏,谱写中国戏剧教育新篇章,同时自身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时代的十六年。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熊源伟导演说:熊佛西,还有朱端钧,是历代上戏人心中的丰碑。是他们,为上戏奉献了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心中有了他们,戏剧的方向和本体便了然在胸;心中有了他们,上戏教书与育人便有迹可循。据悉,朱端钧先生的形象也将在《熊佛西》一剧中出现,“上戏人心中的丰碑”将在他们热爱的舞台上“重逢”。对于每一位上戏人来说,无论是参与这部剧的创作还是作为观众在台下观摩,那种情感都像是儿女在回忆自己的父亲。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全程倾听了熊源伟导演的阐述,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堂导演阐述不仅是讲给剧组听的,也是一场生动的校史教育,我们应该经常回顾一下先贤们是怎样办校的,他们对这所学校曾作过什么样的思考。

上海戏剧学院

2020版《熊佛西》将邀请上戏优秀校友尹铸胜主演。

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敏,《熊佛西》编剧孙祖平,导演熊梦楚,演员尹铸胜、刘婉玲、薛光磊等,以及其他主创人员参加了建组会。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责编:刘佳奇 黄墨寒

文字:方 军

图片:高扶风

历史图片来源于熊梦楚

排版:范泓俊

上海戏剧学院

扫码关注上海戏剧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上海本科院校-上海戏剧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上海戏剧学院-创作这台戏 就像儿女在回忆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