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支丽蓉
古往今来,写长安的文章不计其数,但我相信,每支笔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我的笔下是西安的几个片段,关乎天气、城、山和人。
在西安,令人舒服的季节总是短暂的,还没来得及感受春天的绚烂,夏天便逼迫着你接受她的热情,而且绝对饱满。天气燥热,大家都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可是不得不外出的时候,挤公交车绝对是最头疼的事,但凶悍的女售票员总是能利用任何空间拉上乘客。西安惯于用持续两个礼拜的雨来宣告秋天的到来,在这里上学的孩子每逢开学便要下雨,于是把开学也当做“祈雨仪式”的一种。秋雨过后,舒适宜人的初秋好天气就像美丽的姑娘一回眸,你被温暖了一瞬后她便立马转过身去,消失在人群里了。接着,最符合这个城市特质的深秋和冬季便来了。
冬天那种铅色的天空,也要持续将近两个礼拜,它是史书气质的,使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更显厚重。我曾经在一个下午沿着南边的城墙行走,午后黄色的阳光铺满城墙的每块砖缝,远远地看见一个乞丐靠在城墙上晒太阳,他微微闭目,背靠城墙,将自己全身心的交给太阳,而太阳也毫不吝啬的给予他阳光。土灰色的城墙,乞丐土灰色的衣服,灰黄色的阳光,和谐地融为一体,看到这一幕,我内心产生了不小的震撼,也只有在西安,你才能看见这样的情景。帝王将相也好,乞丐也好,历史和太阳对谁都是平等的。
我在城墙脚下见过剃头师傅,一把剃头刀,一个板凳,一块白布,一盆水和一个毛巾便撑起一个摊子。虽然现在的美发店栉比鳞次,各种发型鲜亮美丽,可是鲜有人愿意给老年人剃头,又麻烦又不挣钱,剃头是个慢活,需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我曾好奇的驻足,心想像西安这样的大都市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老手艺。可是大都市的美誉从来都是奖给高楼大厦的,城墙脚下还没拆的的小胡同里,才有家长里短的寻常生活。
每到下雨或者下雪过后,是欣赏终南山的绝佳时期,空气纯净,透明度高,山里的树木似乎都“晴川历历”,对于南郊来说,近处是农田,远处是南山,多少还有些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气息。我曾在南郊的常宁宫看日落,看南山和远处的林场。这个城市如何发展,如果能让你找到安静的一隅总是好的。可是谁能预料到西安四个郊区的发展速度是这样的快。近处的农田已被房地产商收购,当土地不再成为人们最单纯的生产资料和精神归宿,而是作为商品被衡量价值时,多少让人感到焦虑和浮躁。
我想告诉你的西安就是这样,有一如既往的四季,它们是这里的转轴,人们的种种活动都照应着自然,传说二十四节气就是按照关中的气象而定。有静静伫立千百年的文物,它们是这里的脊梁,撑起西安宽容的历史胸怀。有匆匆忙忙和平平谈谈的生活,它们是这里的血液,展现西安的活力。但是我希望西安不去急于证明什么,而是步伐能慢一点,能稳一点,能自信一点。
微刊发布:每周日晚发布最新一期《微享周刊》,敬请留意微信提醒。
查阅往期:回复对应期号(阿拉伯数字)即可获取相应微刊。如输入数字【059】,将会收到第59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