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承天下 木撑苍穹)
引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运维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如房屋建筑、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道路、铁路、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防护工程、市政及特种工程等。
上海中心大厦
三峡大坝
国家游泳馆
秦岭隧道
西安钟楼
港珠澳大桥
专业、学科介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1956年由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系科合并组成。现有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智能建造三个专业方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首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为我国首批连续四次(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的10个专业之一,2018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土木工程学科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首批获准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获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并自主设置了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现代结构理论等方向学科。其中,结构工程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均为陕西省重点学科。2013年,以优秀成绩完成了教育部首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始终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秉承“勤奋敬业,严谨求实,潜心钻研,锐意进取”的办学传统,致力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服务于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建筑、冶金行业的技术进步,为国家培养了17000多名土木工程方面的栋梁之才,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8%以上。
专业沿革
★1956年,并校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和工业与民用结构专业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前身;
★1993年,更名为建筑工程专业;
★1995年,首批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
★1999年,按教育部颁发的专业设置目录调整为土木工程专业;
★2000年,第二次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
★2003年,入选陕西省名牌专业;
★2005年,第三次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
★2008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建筑工程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2010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2012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3年,第四次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专业评估,入选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5年,入选陕西本科高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6年,入选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7年,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重点建设项目;
★2018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力量
土木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4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51人、讲师28人,另有实验技术人员14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6个;南非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首批国家“万人计划”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教育部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3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7人、陕西省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5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1人等 。
苏三庆,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冶金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顾问。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工程结构抗震及其防灾减灾、结构安全诊断与加固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郝际平,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副校长,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钢结构30年杰出贡献人物,陕西省教学名师。兼任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六届学科评议组(土木工程)成员,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结构工程(钢结构、现代竹木结构)及工程力学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牛荻涛,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ACI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村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工程结构耐久性及其对策、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与加固、新型材料与新型结构体系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白国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土建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土木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及复杂工业建筑混合结构体系、工程结构抗震、随机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工程灾害诊断与处理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姚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德国洪堡资深学者,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现兼任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岩石力学学会编委会委员,ASCE、ASME、IEEE等协会会员,ABAQUS断裂研究国际专家组成员,本领域国际知名SCI期刊RMRE编委、JMMP副主编。主要从事多物理场及极端荷载作用下多尺度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史庆轩,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标兵。现兼任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高层建筑结构、工程结构抗震及控制、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办学资源
土木工程专业还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和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混凝土结构原理与设计》《钢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3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抗震结构设计》《土力学地基基础》《砌体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地质学》《钢结构设计》《工程概预算》《建设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结构力学》10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
(雁塔校区)
结构工程与抗震实验室
(草堂校区)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综合运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胜任独立承担土木工程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科研和开发等工作,具有较好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潜质,具备获得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和中级技术职称的能力,成为土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沟通表达与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一定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毕业要求与课程
经过4年的培养,学生要达到涵盖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12项毕业要求:工程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研究能力,现代工具使用能力,工程评价能力,可持续发展意识,职业规范素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主要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
建筑工程方向核心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道路桥梁工程方向核心课程主要有: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施工与组织管理。智能建造方向核心课程主要有:土木工程智能施工、结构试验与智能检测、智能机械与机器人、工程结构智能设计。
专业实践环节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测量实习
生产实习
认识实习
学生获奖情况
土木工程学院依托陕西省创新创业试点院系,健全组织机构,出台激励政策,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五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荣获“挑战杯”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20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31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优秀奖1项;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岩土工程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等。在创新创业氛围的影响下,研究生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竞赛中来,五年来,我院荣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钢结构住宅体系创新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其他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获奖百余项,获奖人数超千人。
荣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
荣获“宝冶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荣获第四届全国建设类院校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个人总冠军。
荣获第十二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一等奖。
荣获“易居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房地产策划大赛一等奖
荣获全国大学生钢结构住宅体系创新竞赛一等奖
荣获第十届全国地震工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盲算竞赛一等奖。
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木结构设计邀请赛二等奖。
“不忘初心,与宁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入选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
大学生活
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习,雁塔晨钟,草堂烟雾都将成为你大学生活的记忆,你可以感受到专业的历史底蕴与创新发展,了解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专业知识与建造原理,学习业界大师的学术汇报,聆听老师的淳淳教诲,了解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课堂的板书间、在师生的讨论间、在同学的交流间不断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在结构设计竞赛、房地产营销策划大赛中勇夺桂冠;在专业完备的培养体系下,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各类活动,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胜任独立承担土木工程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科研和开发等工作,具备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党团廉洁知识竞赛
专业学术报告会
结构设计竞赛(专业组)
土木好声音巅峰之夜
校田径运动会
劳作教育
就业去向
毕业生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智能建造等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管理、科研和开发等工作。
就业单位主要有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碧桂园集团、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等。还有优秀毕业生升学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QS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进行学习深造。
知名校友
吕西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济大学教授。先后主持了6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要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主编技术标准5本,参编7本,专著8本。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17项,获专利2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60多篇。
戴治国,先后担任广州市建筑工程局副科长、副经理、副书记、副局长、副总经理等职务,1983年6月任中共广州市委经济工作部副部长,1986年7月任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93年6月任广州市副市长。
吴峥,华诚博远工程设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先后创建了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华诚博远(北京)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和华诚博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建筑设计、咨询、施工企业;2011年组建成立华诚博远工程设计集团。
徐赵东,东南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建筑材料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首届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
冯世进,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曾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浦江学者”、“晨光学者”。
周颖,同济大学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市“曙光学者”、“晨光学者”;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主持科技部973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
梁西军,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安市建委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专家;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首批守信激励青年”、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梁西军劳模创新工作室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示范创新工作室”并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 。
关继发,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董事长;历任北京地下铁道建设公司总经理、北京京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方敏勇,行家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任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等;参与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等工程,曾获国家优质工程钢结构金奖等多项奖励。
段军朝,中建三局高级工程师,工程建设行业杰出科技青年,参建武汉雷神山医院等重大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参编省级标准2部,省部级工法10项、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3项、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1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成果1项。
执行编辑|谢晓娜
责任编辑|李丹 李杨 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