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妈妈自述:孩子上小学后,才发现学校教育只是冰山一角

少儿小故事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名校妈妈自述:孩子上小学后,才发现学校教育只是冰山一角

说句真心话,这届家长不容易。

孩子3岁前,只要他们吃得好睡得好不生病,我们就没啥烦恼。一过了3岁,我们就不仅要承受学区房和各种兴趣班带来的经济压力,还得苦练十八般武艺,掌握一身鸡娃的硬实力。

陪伴大家多年,我们一起在养娃中探索,共同成长,然而,我们心中也一直有一个疑问,当我们讨论教育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好像我们掌握了那么多理论,看了那么多心得,却很难找到一条属于自己清晰的育儿之路。

所以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小学看家长,到底看什么?》,作者是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中的图图妈。

教育背后,需要的是决策的智慧和能力,在图图妈的文章里,我们总能感受到这种干练与清晰。

当我们像图图妈这样,跳出琐碎的日常,去思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就会发现,眼光一旦放长,眼前的问题倒小了。

除了图图妈之外,公众号【三个妈妈六个娃】还有另外两个主人——吉米妈和啾啾妈,她们三个都是北大硕士毕业的二胎妈妈,吉米妈和啾啾妈还在读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博士班。

她们是彼此生活中的好闺蜜,又是养娃路上的好伙伴。2017年同年生了二胎,她们已经原创了近千篇文章,分享着自己的二胎生活,也分享着自己的育儿观、教育观,从早期教育,到亲子关系,从学科干货,到宝藏资源,甚至还有儿童用品、食品的专业评测。

可以通过这几篇文章先认识她们:

吉米妈:二胎家庭实录:老大吞金,老二吃土

啾啾妈:当妈之后,我彻底成了一个“野人”

图图妈:领跑的“海淀妈”们,是教育焦虑的根源吗?

建议大家扫码,关注她们。

你关心的问题,一定可以在她们那里找到答案。如果你想看二胎家庭的欢乐日常,那她们也是我们再好不过的朋友!

凯叔讲故事

凯叔讲故事

北京开学了,线下培训机构也开始复课了,各种热门的辅导班又开始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作为二年级家长的我,比一年级新手家长变得“成熟”了,家长的成熟不在于信息量更大,而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节奏。

成熟也体现在课外班的选择上,我不再像两年前初入海淀黄庄时的莫名崇拜和疯狂,孩子跟不跟得上,家长陪不陪得起,比报上什么名师班、高端班型更重要。名师讲得再好,不陪读不复习,一切都是浪费。

经历过半年疫情在家学习的过程,孩子坐不坐得住,学习习惯好不好,家长陪读时间够不够,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个答案。

对我来说,这个答案并不正面。

首先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我和图图爸身上,作为陪读家长我们不合格。如果你还质疑孩子小时候学习为什么要管?那么要不就是你生了个天使宝宝,要不就是你孩子还没上小学。

孩子的自觉,最早是靠“管”出来的。主动的自律也许存在,但大多数的自律是从被动开始的,也称为“他律”。

“人的自律有不同的层级,就像是成佛之前的孙悟空也仍然要靠紧箍咒;高级的自律就是唐僧,你不需要提醒他为什么要去取经,因为他内心很明白目标在哪。”

我也曾试图用讲道理、鼓励、谈意义的方法告诉图图学习的重要性,可你会发现这些方法对孩子来讲就像对着没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空谈理想。

孩子需要首先养成的是机械习惯,因为机械习惯带来的好结果,让孩子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再和孩子谈自律的重要性,也许才听得懂。

一旦正向循环开始,孩子感受到自律带来的获得和赞赏,会激励TA继续自律。相反,如果因为付出不够导致长期没有正向反馈,孩子会习惯自己“落后”的局面,甚至自暴自弃。

上个月,我去了上海一位鸡娃博主的家里,我们聊天的一个多小时,9岁的哥哥和5岁的妹妹各自在房间里进行着自己的学习内容。

我很惊讶这种和谐自觉的局面如何养成的?那位妈妈告诉我,你一定要在孩子学习之初立好规矩,养成好习惯,只需要1-2年的付出,之后就大功告成了,完全不用管。

凯叔讲故事

“小学看家长”是我过去一年最深的总结,比起当初以为买了学区房就可以走捷径的想法,现在的我很笃定:家长才是最好的学区房。

我曾经分享过一位教育多年从业者的看法,(查看文章: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么?)

小学看家长,到底看什么?一看规划,二看陪读。

前几天我和一位北京的奥数名师请教,聊起为什么以前我们小时候需要家长参与的教育决策好像很少呢,除了择校也许就是报志愿了。

但是这个时代的教育选择已经多元化了:

公立教育、民办教育、国际教育,到底选哪个?

高考还是出国?

学区派位还是点招?

课外兴趣选择哪些?

学科提高班怎么选?

......

太多的方向选择、战术选择,需要家长来决策,所以这位名师也和我说到多年的感受:这个时代的教育,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所以,看家长首要的就是看规划,不仅要向外看,了解升学政策、周围孩子的情况、课外教育资源,还要向内看,自己的孩子适合怎样的路径规划,有什么优势可以被放大等等。

二看陪读。家长陪读陪什么?

我认为首先是陪习惯,预习、学习、复习,别看这六个字简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习惯的养成很不容易。

从整理书包、记每天完成的事、独立做作业、阅读、预习、练字,这些最基本的事情每天跟着一轮下来,真的要花费家长至少一小时的时间。

千万别觉得这一小时坚持下来容易,想想我们成年人的时间安排里,有什么事情能保证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小时?

凯叔讲故事

曾经一位刚转入高端班型的家长告诉我,去了所谓的“牛娃”班才发现,真正的区别在于孩子的习惯,而不是智商。普通班的孩子课间都是赶紧玩,“牛娃”班的孩子们课间喝水上厕所后,主动回到座位预习。

玩,是本性;学,才是自律的结果。

其次,是陪学。

报兴趣班、课外提高班,几乎成了这届孩子的标配,一开始我也混入到各种牛娃群,打探各种名师,然后想尽各种办法进入他们的班。

这两年的课外班经历告诉我,课上的学习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努力来自于家长和孩子课后的付出。

凯叔讲故事

还记得我曾经分享过海淀名师拒绝我们东城家长拼班的故事吗?(查看文章:领跑的“海淀妈”们,是教育焦虑的根源吗?),老师们太清楚了,想获得好的学习结果,家长必须付出很多。

海淀一个知名机构的老师也告诉我,他曾经在海淀、东西城、朝阳都上过课,孩子们的条件其实没有区别,学习能力差别不大。

差别在于同样20个人的班课,海淀家长恨不得来30人,一家来两个家长是常事,一起记笔记听课,回家给孩子复习;东西城能来15位左右家长;朝阳家长会把孩子准时送到,但是陪听课的家长也就5位左右。

这里,没有任何地域歧视,只是一种现象,大家可以各自评断。未必说朝阳家长的适当放手就是错,只是在小学阶段,很多课外班的知识点有了家长的复习陪读,才能真正有效果。

而我,之所以给自己评分不及格,就是因为图图的很多课我和图图爸都无法陪读,事实证明,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不理想。

因为,课外机构的很多提高内容,根本不是课上45分钟就能掌握的,家长不听课,连解题思路都讲不清。学费白花,孩子的时间白费!

凯叔讲故事

作为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家长,有了第一年的反思总结,我想做得更好,比去年的自己更好。

看过了周末清晨7点半的海淀黄庄,我知道有这么一群家长的存在,他们在陪读的路上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

凯叔讲故事

拍摄于周六早上8点的银网中心(海淀黄庄)

也许多年后我也做不到他们的付出,但在自己精力资源的范围内,我们都应该和孩子一起,每一天都在进步,走出自己的节奏,迎来属于自己的进步。

-END-

开号近三年,三个妈妈写了近千篇原创文章,分享了很多二胎妈妈的生活和经历:

凯叔讲故事

教育干货

二胎妈妈回头看:3-6岁的数学启蒙该怎么做?我说服了一年十几万的国际幼儿园,免费开放他们的课程

5岁16秒解出数字华容道,孩子的数学思维我是这样培养的

用20周陪孩子读40本书(附0-6岁中文阅读书单和打卡计划表)

一年级新生妈妈日记:如何规划孩子的课内和课外学习?

不看后悔系列:英语普娃的KET最全备考之路

凯叔讲故事

教育理念

中产家庭的教育军备竞赛,是制造焦虑还是顺势而为?给老大报了14个兴趣班的我,现在轮到老二,我开窍了没有海淀的学区房,你也配写教育文!

我采访了几个牛娃的家长,看看别人家的娃都是怎么养出来的

“为什么宁愿花800万买学区房,也不愿花300万送孩子上国际学校?”

凯叔讲故事

家有二胎

二胎家庭实录:老大吞金,老二吃土

中年而已,二胎而已

二胎家庭鄙视链:宅在家的日子,谁落在了最底端养老大什么都要最好,养老二潦草又环保

养老大要命,养老二续命

凯叔讲故事

职场妈妈

35岁,怎么了?什么是中年妇女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两次怀孕时光,我都独自在异乡度过

西二旗,梦想被阳光照耀的地方当妈之后,我彻底成了一个“野人”当妈后,我把24小时过成了42小时,却没有1小时属于自己毕业十四年:从广州到上海再到西雅图,如今我在北京安家

喜欢就赶紧扫码关注吧!

凯叔讲故事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儿童画-儿童画资源-儿童号-少儿小故事-名校妈妈自述:孩子上小学后,才发现学校教育只是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