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毕业季:1568名基层卫生人员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

西南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别样的毕业季:1568名基层卫生人员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

导语

5月20日, “泸州市2017-2019年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总结会在城北校区第一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我校交出了一份校地合作助力健康泸州进程的满意答卷。2年来,为泸州培养了1568名基层卫生人员,其中村医1068名。我校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泸州日报、泸州发布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一起来看看吧:

西南医科大学

5月20日,泸州天气并不热;然而,此时正在西南医科大学举行的“泸州市2017-2019年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总结会现场气氛却很“热”。“学习的内容很接地气,都是当前我们基层面临较多的问题和急需的中医技能”“希望以后还有这样提升能力的机会”……来自全市乡(镇)、村的基层卫生人员道出心声。

“泸州市2017-2019年基层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从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结束,历时两年,对全市2000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有1568名学员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参加培训的乡镇医师、乡村医生以及村预防保健员,尤其是1068名村医对这次培训的欢迎程度,超出了校地合作双方的想象——主动要求晚上补课、主动要求增加教学内容、“毕业” 后还常常请教老师……据长期在卫健系统工作、现已退休的周宏介绍:像这样政府投入近1300万专项资金,把基层卫生人员分批安排进西南医科大学及其教学医院进行培训,在泸州尚属第一次!

西南医科大学

蝶变:从带“小情绪”入学到舍不得“毕业”

西南医科大学

“新生”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走进西南医科大学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一半学员没进过大学学习;而有一半学员,工作后就再也没进修过。作为基层卫生人员,他们承担着泸州市全面预防保健服务、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重任,直接服务广大**,对提升服务能力的愿望很迫切。听说市政府出钱安排到西南医科大学进修,他们当然欢迎,但脱产学习待遇又会受影响......带着这些“小情绪”,他们来到西南医科大学。然而,开学没几天,他们感觉到西南医科大学上学值啦!

给学员授课的,都是西南医科大学的教授或者副教授,以及西南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临床一线很有名气的专家,91.4%以上的老师都是副高级以上职称。对于在乡(镇)、村等基层工作的卫生人员而言,不少教授或者副教授、临床一线专家都是久仰其名,这次培训算是见着真人啦!而学员们所学的教材《泸州市乡镇医师培训班讲义》《泸州市乡村医生培训班讲义》,是由西南医科大学与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多次调研与协商后,针对基层卫生学员基础较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量身定制”的。“学习的内容很接地气,都是当前我们基层面临较多的问题和急需的中医技能”学员评价说。于是,学员们化被动学习到主动对接,积极参与医科大的教学调查,反馈信息,新增基层经常遇到的急性中毒、哮喘、胰腺炎等急症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授课时预留提问时间,面对面解决基层卫生工作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乡村医生班,在完成了“规定”培训教学外,学员们还主动请求专家晚上加课。专家们有时从临床科室下班后,来不及吃饭就直接赶到教室给村医上晚课。专家讲得用心,学员听得专心。“每天早上8:15按指纹打卡上课,晚上有老师查寝,期间还安排趣味运动会等,真的像回到了学生时代。” 几个月的培训结束了,村医们感觉还没学够,不想“毕业”,有的又参加下一期的跟班培训。

西南医科大学

校领导带队检查

提升:从以前“不敢动”到学后“底气足”

西南医科大学

课堂教学

村医们把这次能力提升培训称为“及时雨”,对让他们学到“干货”的西南医科大学评价是:非常满意!

马志勇,是来自江阳区蓝田街道的村医,在杨桥村卫生室工作已经20多年了,在当地以中医针灸治疗而小有名气,其平时业务量六七成是针灸。他说,在基层平时学习基本靠自学,像这样到高校系统学习中医西医理论,到临床让理论和临床经验都非常丰富的专家手把手的传帮带的机会几乎没有。马志勇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系统学习全民预防保健和临床技能的相关知识后,更加重视老年病在基层的防治。他以前治疗偏瘫、面瘫,相对疗程要长一些,经过培训后,有些病种减少了一半的疗程,这让**既节省时间又节约费用。“基层能治疗的病,我们尽量在基层给老百姓治好。”学成后的马志勇,信心满满。

中医技能培训,在这次村医培训中很受欢迎。泸县太伏镇张枣村第三卫生室医生张世江,对中医技能提升在基层的重要性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说,“来我们卫生室的患者大多对中医认可度特别高,就拿一个普通的感冒来说,很多患者就更愿意买点中药或者刮刮痧就把问题解决了。村医服务能力提升的最大好处,就是把常见病实现本土化治疗,小病留在基层。”在龙马潭区罗汉镇石梁社区卫生服务二站工作了20年的毛小焱,参加了2017年5月3日的第一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学习。其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接诊最多的就是各种慢性病和常见病,“其实,就我周围的患者来说,很多人并不愿意为小病就到大医院去排队候诊,更多的首选到我们服务站来看病,我们只要能力达到患者的要求,就能得到患者的认可和信任。”如今,学成归来的毛小焱,谈起培训后这两年的变化时说:“以前在基层工作中不敢动的病症,现在可以很有底气的开展治疗,周围找我针灸、理疗的病人是以前的2倍,基层能治疗的常见病,目前治愈率都在九成以上。每月我都要收到一二十面锦旗。待遇比以前也好了”

多开展这样的培训,让更多的村医有机会到西南医科大学提升医疗服务素养和能力,是马志勇、张世江、毛小焱等村医们的心愿——只有业务能力提升了,服务百姓的底气才会更足!

西南医科大学

中医技能培训

效应:从一所高校到辐射全市143个乡镇

西南医科大学

趣味运动会

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的这批学员,覆盖了全市143个乡镇,特别是上千名村医像“毛细血管”连通了我市各个乡村。这次培训不仅为泸州市培养造就了一支素质较高、实用性强、本土化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也让西南医科大学及其三甲教学医院的服务辐射到了全市143个乡镇。

马志勇介绍,虽然他们在医科大的培训结束了,但他们与医科大专家之间、三甲教学医院与村卫生站之间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才刚刚开始。以“先心病”的治疗为例,先心病的手术在基层医院不能开展,但在三甲医院很成熟,只是治疗需要争分夺秒,以前让他从村卫生室把急症病人转诊到三甲医院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而培训后,他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刘铭教授保持了联系,遇到类似病症,可以通过刘铭教授开启绿色通道转诊到附属医院。“我们服务好了,群众对我们的满意度会更高。”在学员组建的微信群里,记者看到一条条沟通的信息:5月21日,叙永县兴隆镇黄桷坪村卫生站的温向清医生接诊的头晕病人想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于是温医生把内容发到了微信群里,晚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外科的专家曾宏回复他可以到神经内科治疗;5月22日,学员同根把病人的患处照片发到群里,咨询专家们……

集中培训项目只是西南医科大学校地合作,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小缩影,专家们关联基层卫生人员,帮助他们提升服务能力,以健康扶贫为切口,开通远程诊疗、绿色通道、义诊服务、到村卫生室示范坐诊……西南科大学回报社会所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西南医科大学副校长何涛表示,西南医科大学植根于泸州这片沃土,理应回馈泸州这片热土。学校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履行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以培养服务地方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全力支持泸州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卫生健康高地。

来源:泸州日报

文:陈易君

图:继续教育学院

编辑:谢明雄 秦湘悦

西南医科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四川本科院校-西南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西南医科大学-别样的毕业季:1568名基层卫生人员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