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开学到现在,近两个月的线上授课,让我越来越接受、认可并且适应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不得不说,疫情带来特殊困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方式变革的机遇和挑战。教学活动从传统的教室转战到互联网,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如何在线上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个一线老师都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探索的经验是:教学内容要“博采众长”“贴近生活”,教学方式要“设置悬念”“频频互动”,这样才能极大地吸引学生,持续地专注于直播课堂,做到线上学习不掉线。
教学内容要“博采众长”
随着线上授课的开展,师生更加关注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各种在线教学平台汇集了大量名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颇深的专业造诣,讲课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整合各个优质课程,搭建自己的课程,使得知识框架更加富有逻辑,内容更加详实,案例更加丰富和生动,例题更具有代表性,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到“博采众长”,使学生能够快速高效地汲取“营养”。例如,我在准备《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教学内容时,参考了中山大学的《医学统计学》(国家精品课程)、福建农林大学的《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南京农业大学的《生物统计学》(国家精品课程)、苏州大学的《实用医学统计学》等;在准备《食品毒理学》的课程时,参考了河南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食品毒理学》,以及山西大学和上海交大的《环境毒理学》等,结合食品学科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整合资料,精心备课。
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科学地选择、调整和构建教学内容更需要来源于生活实际,将生活搬进课堂,更富有时代气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在讲授《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枯燥的统计分析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挖掘生活资源,揭开统计学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统计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提升了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问题的能力。
寻找生活材料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疫情这一特殊情境,结合自己的课程,将疫情中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地有机融合。例如讲授数据资料的整理时,涉及到定性资料的条形图表述,课堂上引入了当时世界疫情统计图,完善教学设计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把抗“疫”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变成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引导学生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方式要“设置悬念”
线上教学如何能吸引学生一直听讲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比如讲《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的“假设检验”时,提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判断药商的说法是否正确?”,《食品添加剂》中“怎么将动物的数据推测到人身上?”等。线上课堂中适当的设置悬念,可以很快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听讲的良好学习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对新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逐渐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经过逐步展开破解,可以启迪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做出判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告诉我结论”转变为“我来找答案”,通过在评论区表达想法,即达到师生自由交流、充分互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性解题思路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式要“频频互动”
线上教学要有上课的仪式感,让学生感受云课堂的氛围,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相比于教室,距离屏幕比距离黑板更近,看得真切,听得清晰,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观看回放。对于爱学习的学生,线上上课正是“弯道超车”,“加速漂移”的好时机,但是对于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家上课更易被外界吸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频频互动”是个不错的选择。互动穿插整个过程,包括课前签到,课上讨论区互动,随时点名连麦,课间上传笔记等。此外,课上随时提问,一起做题,及时复习,都可以进行有效互动,做到线上更专注,学习不掉线。
新时代已经到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时机,利用好线上资源和平台,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一起攻坚克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教务处、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供稿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更多资讯,请关注山西工商学院官方网站www.sxtbu.net/gs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