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上党 | 刘伯承与上党战役

长治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红色上党 | 刘伯承与上党战役

长治学院

关于上党战役

上党战役,是1945年9月10日,我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省上党地区(今晋东南),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其主战场位于今长治境内,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以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十三个师全部消灭"。"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

长治学院

今上党战役遗址

刘伯承与上党战役

内战全面爆发后,刘伯承兼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与邓小平指挥所部以大踏步的运动战,挫败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刘伯承同志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起草的指示,在上党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治学院

上党战役战前背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面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

刘伯承部署上党战役

攻占襄垣后,刘伯承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主持起草了《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开于刘伯承9月5日下发各部队。这个指示客观分析了阎锡山手下晋绥军的优点与缺点,打消了一些干部认为蒋阎军总比日军好打的轻国民党军思想,对战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9月7日,刘伯承与邓小平下达了《晋冀鲁豫军区作战字第一号命令》,决定于9月10日2时30分开始对屯留、上村实施攻击。9月9日23时,即战斗发起前三个半小时,刘邓指挥所推进到潞城以西的中村。9月10日6时即战斗发起后三个半小时,刘邓指挥所又进到故县村,对战役实施指挥。

长治学院

上党战役的胜利

1945年10月7日夜,长治城又是一个大雨天,困守长治的阎军总指挥史泽波率部趁雨夜弃城突围逃上党战役中,八路军攻克屯留城关窜。早已料到阎军会突围逃窜的刘伯承、邓小平得知史部已逃出长治城后,当机立断,命令围城部队一部进入长治,大部跟踪追击,务求在运动中消灭逃国民党军。

广大指战员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忍受饥渴困苦,日夜兼程,向沁水预定堵国民党军地区疾驰而来。终于将从长治逃出的史泽波及其所部万余人,堵截于沁河东岸的将军岭、桃川河一带。12日晨,各路大军对逃国民党军发起攻击,激战两个多小时后,阎军大部被消灭。

上党战役的历史影响

上党战役使得阎锡山损失11个师,对于阎部是沉重打击;对于中共,这次战斗不仅解除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而且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实现了中共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预期目的。从此,中共的晋冀鲁豫地区日益巩固,成为后来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基地,并为后来设立华北局和定都北京奠定了初步条件。

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在抗战胜利后,为保卫胜利果实进行的第一次大的自卫反击战。它的胜利,不仅给予进犯太行区的阎锡山军以迎头痛击,保卫了上党地区,而且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促进了"双十协定"的签订。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的胜利给予了充分和高度赞扬。

长治学院

长治学院

刘伯承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部过程。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斗周密,善于出奇制胜,以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著称。

面对荣誉和功劳,他本人生前曾谦逊地说:"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所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编辑:沈 颍

责编:刘晓垚

初审:李 璨

终审:李书文

长治学院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山西本科院校-长治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长治学院-红色上党 | 刘伯承与上党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