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者,
不失赤子之心!
11月18日的夜晚,
属于“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北京的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
这位老人拿走了100万美元的奖金,
但这一次,网友们却没有“仇富”,
反而一边倒地支持:
“袁老,就是送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不过分!”
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展览馆内有一幅精美的湘绣
——“禾下乘凉图”,
诉说着这位质朴老人一生的梦想。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
长得跟高粱一洋高,
穗子像扫把那麽长,
颗粒像花生米那麽大,
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图中的老人前额微秃,
留着不满三寸的短髮,
一手托腮,一手持穗,
在结满黄澄澄谷粒的水稻下乘凉,
十分满足。
这个梦,袁隆平只做过两次,
可是为了实践这个梦,
他坚持了半个世纪。
这段传奇,
起始于吃不饱饭的1960,
“路有饿殍“成为现实的残酷画面。
“我亲眼看到过五具饿死的尸体躺在路边。“
定格在30岁袁隆平记忆里的画面,
他大半辈子都忘不掉!
也就是那个时候,
幸免于难的他下定决心:
一定要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
1964年,在湖南乡下的一所专科学校里执教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生长良好的天然杂交稻,他精心培育了一年,希望第二代会有更好的收货,但是那株水稻的第二代却出乎袁隆平的意料。
水稻产量的结果,令他大失所望,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击垮袁隆平,反而激发了他不同的灵感,他怀疑,这很可能是一个天然杂交种。于是乎,他开始进行人工杂交的实验。
经过一年努力,他证实了杂交粮食的优势,并希望藉由不同品种的交配,类似马跟驴配出骡来,来改善稻米的产量。但与其他农作物不同的是,这条路,异常艰辛。
先是理论上,早有学术权威直接否定了杂交稻的可能性。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的《遗传学原理》,也明确指出:“杂交无优势。”
但,此时的袁隆平“心满意足”了吗?
恐怕还没有。
年近九旬的“老顽童”,
还在农田里摆弄稻苗。
别人劝他在家颐养天年,
他说:“要让我不下田,
除非田里没有水稻了。”
在一个人均GDP排世界100多位的国家,
一个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一的国家,
一个有数千万未脱贫人口的国家,
一个轿车和葡萄酒销量第一的国家,
袁隆平的世界显得那么的小,
小到只有他试验田里的水稻。
甜酱精选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
—精彩视频—
2017毕业典礼|珠江版《成都》|肆月快闪
—大国工匠—
古法技艺|中联制造|两把刀|国家博物馆
—珠江视角—
拒绝诈骗|珠江新变化|跟着《人民的名义》学英语
—优秀专题—
请多指教|你,彷徨吗?|珠江一线牵|实习基地
—马季杯相声展演—
马季|“马季杯”新闻发布会|“马季杯”圆满结束|大学生
图文|耿旭飞
排版|耿旭飞
审核|校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