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我们共有过去,各有未来

石河子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夜听|我们共有过去,各有未来

石河子大学

↑↑↑戳上方,欢迎收听本期夜听

石河子大学

在时光的漫长甬道中,我们时常独行。即便如此,也要鼓足勇气,勇敢地大步向前。余生很长,总会有人不期而来,愿意跟你一起颠沛流离,陪你一起看四季的变换。

半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匆匆过去,不知道此时正在收听栏目的你这学期过的怎么样呢?有没有达成自己的小目标?做成自己想做的事?读上几本列在书单里的书?

石河子大学

本期夜听要跟您推荐的是新疆作家李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

李娟可能是大家不甚熟悉的一位散文作家。籍贯四川乐至县,1979年出生于新疆奎屯,1999年开始写作至今。曾有过一段在阿勒泰牧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与牧民一起转场的短暂经历,过着平静而自由的生活。

《我的阿勒泰》是一部描写阿勒泰人文风情的散文集,记录了李娟在阿勒泰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清新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阿勒泰的风光。此书出版后,人们总爱把李娟的阿勒泰与萧红的呼兰河做对比。两位都是女作家并且把自己的家乡写了出来。在我看来,李娟的文章更多了一份淡定从容。她写的是藏在我们记忆里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琐事。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日渐格式化时代的人,多了一份对内心世界的渴望与诉求。

石河子大学

接下来请静静聆听一段节选自《我的阿勒泰》中的《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

我在新疆出生,大部分时间在新疆长大。我所了解的这片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的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在这里,我们报不出上溯三代以上的祖先的名字,我们的孩子比远离故土更加远离我们。哪怕再在这里生活一百年,我仍不能说自己是“新疆人”。

哪怕到了今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离家万里,过去的生活被断然切割,我又即将与外婆断然切割。外婆终将携着一世的记忆死去,使我的“故乡”终究变成一处无凭无据的所在。那个地方,与我唯一的关联似乎只是:我的外婆和我母亲曾经在那里生活过……我不认识任何一条能够通向它的道路,我不认识村中的任何一家邻居,但那仍是我的故乡。那条被外婆无数次提及的大黄猫,如被我从小养大一般,深深怜惜着它。当我得知它在远方迷失,难过得连梦里也在想:这么多年过去,应该往它的石钵里注上清水了!

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今天,似乎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永远地留住了我。那里每一粒深埋在地底的紫色浆果,每一只夏日午后准时振翅的鸣蝉,比我亲眼见过的还要令我熟悉。

还有那只猫,它的故事更为漫长。哪怕到了今天,它仍然在回家的路上继续走着。有时被乡间的顽童追赶过一条条陌生的沟渠;有时迷路了,在高高的坡崖上如婴孩一样凄厉厉地惨叫;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浑身的毛乍起,看到前面路中央盘起的一条花蛇……圆月当空,它找到一处隐蔽的草丛卧下。有时是冬月间的霜风露气,有时是盛夏的瓢泼大雨。

总有一天,它绕过堰塘边的青青竹林,突然看到院子空地上那台熟悉的石磨,看到石磨后屋檐下的水缸——流浪的日子全部结束了!它飞快地窜进院子,径直去到自己往日吃食的石钵边,大口大口地痛饮起来。也不管这水是谁为它注入的,不管是谁,在这些年里正如它从不曾忘记过家一样,从不曾忘记过它。

石河子大学

李娟的文字真诚干练,凝实质朴。文章的灵魂并不会因为这些质朴的文字而失去光芒,反而越发地明亮。她笔下的生活、人物和她一样都是极其平凡的。她能够感受到哈萨克族游牧人面对生和死的平静,也知道如何把艰难单调的生活写的有趣。

阿勒泰的风土人情、细碎生活被她织成一张记忆的网。有时描绘着美丽的景色,有时叙述着人物性格,有时又有点孩童般不经意的小幽默,这就是书中描绘不一样的人生,远离世俗后的浪漫艰辛。

懂得在喧嚣中安静,才能在安静中沉淀。生活没有捷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脚踏实地的把事情做好,才能去迎接那个耀眼的自己。

愿你我温柔善良,世界温暖如初。时光的留声机正在记录着我们的故事。时光消逝,故人不散。愿惦念的人能道句晚安。

石河子大学

文字:高 倩 龚炯舟

音频:龚炯舟

编辑:郑 爽

编审:赵 欣 周小斌

石河子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新疆本科院校-石河子大学-微高校-院校号-石河子大学-夜听|我们共有过去,各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