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 | 王喜艳 杨建中

新疆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抗疫英雄 | 王喜艳 杨建中

新疆医科大学

在9月8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喜艳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内科主任杨建中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新疆医科大学

王喜艳:身为医者,挽救生命,使命光荣,乃我之责

17年前的“非典”,12年前的“汶川地震”,他都奔向了最危险的一线支援。在北京隆重表彰“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时候,他依然守在乌鲁木齐阻击疫情的最前沿。他就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获得者,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喜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20年新春,湖北疫情告急,近花甲之年的王喜艳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武汉。“虽然前方情况还不明了,但我很有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打赢这场战役!”面对媒体的提问,王喜艳的回答坚定而有力。因为他知道,作为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肩负的责任重大,就算前方有再多困难,他也要咬紧牙关和大家一起挺过去,因为队员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领队传递给大家强大的信心和能量。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作为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其中ICU和CCU是承担救治任务的重点,风险最大,强度最高,对医护人员非常具有挑战性。刚刚改造完成的传染病区存在着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医疗物资的严重匮乏,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延长,劳动强度增加;收治的病人重症、危重症居多,抢救难度大,队员们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面临着巨大考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由新疆医科大学六家附属医院组建起来的医疗队还要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进行整建制融合,这样临时整合起来的队伍要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难度可想而知。所有的压力和重担、各种因磨合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140多人的后勤保障问题,都需要王喜艳一一协调处理。

“队员的管理难度是有的,但我最重要的任务还是给大家做好服务,让队员们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要给每个队员传递信心,让大家充满斗志、有必胜的信念。”大战当前,王喜艳深知,作为队长,他必须要能顶得住、有担当、敢作为。当医疗队员不眠不休地抢救病患时,王喜艳守在抢救室外一刻不离,陪着队员们一起扛;当队员们想吃家乡菜时,王喜艳想尽各种办法,协调各方资源,在膳食均衡、饭菜花色上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上日夜操劳,倾尽全力为队员们打造一个相对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医疗队驻地,王喜艳仔细检查感染防控的每一个细节,细心观察和了解每位队员的精神状态,时常和倒班的队员聊天、唠家常,给大家解压鼓劲,让大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体力和高效的战斗力。

新疆医科大学

从1月30日晚开放17个病区,收治285名重症和危重患者开始,到3月24日七个普通病区、两个重症病区共收治重症、危重患者528例,其中重症患者433例,危重患者95例,是所有支援武汉医疗队中诊治患者数量最多的。35名孕产妇中,19名孕产妇顺利生产,并取得了新生儿零感染的佳绩,向祖国、向湖北、向家乡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与其说是带队支援武汉,不如说是带队回家共同抗击疫情。”2月25日,王喜艳在一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朴实话语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透过口罩后的面庞,人们看到了这位来自新疆首批医疗队队长略显疲惫但真诚坚毅的眼神,更感受到新疆人民对武汉,对湖北人民的深情厚谊。一时间,“带队回家,共抗疫情”成为那场发布会的热词,也让全国人民认识了这个不曾谋面的新疆医务工作者。

新疆医科大学

虽然,王喜艳的日常工作不是抢救和护理病患,但他却是整个新疆医疗队重要的核心和主心骨。出征时,有的医疗队员忍不住抱着王喜艳的胳膊流下眼泪,他轻拍队员们的后背鼓励说:“有我呢,放心,我们一定能赢!”凯旋归来时,队员们喜悦地紧紧拥抱着他,他的眼睛终于也湿润了。

面对表彰,王喜艳谦虚地说,“我也没做什么,应该把荣誉给一线的队员们,大家才辛苦!”7月16日,乌鲁木齐出现新冠肺炎新发病例,王喜艳统筹协调医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通力安排采样、核酸检测各项事宜。7月26日,他再次带队奔赴抗击疫情一线,至今仍然坚守在前沿阵地。

杨建中:唯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负这份国家荣誉

“党和国家给予了我这么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唯有更加努力才不辜负这份国家荣誉。”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建中仍坚守在抗疫一线,为新疆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新疆医科大学

杨建中和同事一起观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7月中旬,新疆局部地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杨建中再次站在了抗疫一线,这次他为家乡而战,“有你在,我们就放心了。”与他并肩战斗的同事把他当做可以放心托付后背的战友。

杨建中和同事们在医院收看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一次抗疫的经历再度浮现在他的眼前。1月28日,杨建中随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1月30日晚,他们连夜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其中,杨建中带领的重症小分队进驻东院ICU,与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晨亮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并肩战斗了59天。

“9mm,大瞳孔,生命濒危。此时,真想让生命多留一会儿;9mm,死命令,新疆湖北联队,彻夜守护,汗湿衣襟,不言疲惫。”杨建中平日里喜欢写诗来记录生活,《9mm》这首诗是杨建中和周晨亮一同写下与“死神抢人”的战“疫”经历。

杨建中回忆当天的情形,“那天查房的时候,我发现病人脚背上布满紫癜,经快速评估后,认为虽然患者血压正常,但实际上已经处于休克状态。在立即给予液体复苏等积极治疗后,30分钟后病人突然心率下降、血压下降、瞳孔扩散,护士当时量了一下,9毫米,快散到边了。”

新疆医科大学

李学惠感谢杨主任对她的救治,她已经正常上班了

这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经过长达5个多小时的抢救,患者的血压总算稳住。“我醒来后听说是杨建中主任和周晨亮主任把我从死亡边缘救回来,还守了我48个小时,之后杨主任对我也非常关照,新疆队的医护都非常好,非常细心。我身体恢复的很好,已经正常上班了。”《9mm》这首诗描写的主人公李学惠前不久给杨建中和他带领的团队寄来了锦旗,她说,“我对杨建中的感谢无法用言语表达,这次的荣誉他名至实归,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从武汉回来,作为医学教师的杨建中给新疆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们上课时,总会强调院感防控的重要性。结合武汉的抗疫经验,总结新疆的战“疫”经历,他认为院感防控相关理论、实践知识、技能应该是每一位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无论将来从事任何专业。“疫情下医学生的培养和思考”也是他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他希望能将院感防控的学习纳入医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学生应该从学生时代就重视和系统学习院感防控相关知识和技能,做到有备而战。”

从武汉抗疫到现在,杨建中在家的时间很少,他的妻子陈小兰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情况,“他们急诊科几乎没有正常下班或者节假日,逢年过节他基本都是在单位值班,这次情况特殊,他能回家的时间更少了。”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杨建中的妻子来送行

上次去武汉,杨建中怕母亲和儿子担心,只说去外地出差,后来家里老人和孩子还是看新闻才知道他去武汉抗疫一线。“医者使命,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我们必须支持。我能做的就是把家守好,让他没有顾虑,安心工作。”陈小兰说,“我和家人都等着他回家,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来 源:人民网 宣传部 附属肿瘤医院

责 编:余淼董兵

新疆医科大学

反响|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医科大学召开援疆干部人才座谈会

新疆医科大学

【媒体新医】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新医大二附院穆清爽的抗疫事迹

新疆医科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新疆本科院校-新疆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新疆医科大学-抗疫英雄 | 王喜艳 杨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