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群众不脱贫,我们不回文山!

文山学院订阅号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群众不脱贫,我们不回文山!

[转载:中国建设报云南记者站]

“村里的水泥路什么时候能够全部硬化?村里的产业要如何来规划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如何做才能脱贫致富……”这些问题是砚山县者腊乡夸溪**的部分村民曾经对到该村驻村扶贫的文山学院扶贫工作队提出的疑问。如今,这些疑问已被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对一一做出了解答。

文山学院订阅号

在者腊乡夸溪**,全村9个村民小组,923户4051人,居住着壮族、彝族两种民族,共有建档立卡户贫困户220户,993人,贫困发生率23.7%。由于村民安于现状,有“等、靠、要”思想,自谋发展意识不强,缺少发展资金,大多数贫困群众只能靠传统种植维持基本生活。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文山学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员参与精准扶贫,着力搭建校县校乡校企合作平台,按照行业扶贫的思路,促进群众增收脱贫。

文山学院订阅号

今年3月被文山学院选派到者腊乡夸溪**驻村扶贫的工作队员陈兴炼老师,从学校教学到进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角色的转变一开始让陈兴炼老师不太适应,但坚毅执着的性格造就了他遇事迎难而上的行事作风。从事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让夸溪村成为精准扶贫的先进村、示范村,成为了他的“脱贫梦”。

作为农民的后代,陈兴炼在工作中,时刻站在农民群众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刚来到夸溪村时,扶贫工作队看到村里的产业十分薄弱,村民们只能靠栽种传统的水稻和玉米生活。针对产业发展的问题,文山学院和扶贫工作队第一时间联系引进了中康公司,流转土地让村民们发展蔬菜产业,破解困扰了夸溪村多年以来的产业发展难题。这一下子,让文山学院的扶贫工作队员在村民们的心里有了位置。

针对近两年夸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致贫情况,陈兴炼和文山学院的扶贫工作队员多次进村入户,引导村民进行种植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产。“发展产业,才能带动群众致富。”这是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心中逐渐明确起来的理念,通过引进产业,建设文山学院的后勤保障基地,极大地提高了村民发展生产早日脱贫的积极性。目前文山学院后勤保障基地蔬菜种植区已建成使用,基地面积3200亩,涉及2个行政村8个村小组679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主要种植菜心、芥蓝、白菜、九条葱等25个品种,预计年产值1900万元,促进农户增收800万元。养殖区110亩,牧场1500亩,养殖规模980头,涉及夸溪**4个村小组496户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预计年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促进农户增收500万元。一件件实事,温暖着夸溪村的村民,也改变着夸溪村的风貌。

今年6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代炳富在挂钩领导文山学院书记熊荣元的带动下盖起了新房,谈到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代炳富高兴地说。“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后,给村里争取了好多项目,其他村的都很羡慕我们村有这样的扶贫工作队。

“原来夸溪村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矛盾纠纷很多的村子,现在不仅环境好了,风气也有很大的变化,今年大家对脱贫攻坚的工作都很满意,村里的矛盾也很少了。”者腊乡的副乡长卢保旺告诉记者。

现在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已经彻底转变了角色,从“我们学校”变成了“我们夸溪村”,从“我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变成了“我是一名村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着他们对挂钩村寨群众的喜爱,也用行动诉说着他们对脱贫攻坚的希望和决心。“我们是文山学院选派出的扶贫工作队员,群众不脱贫我们决不回文山!”。

文山学院党委宣传部 宣

文山学院订阅号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文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文山学院订阅号-文山学院驻村扶贫工作队:“群众不脱贫,我们不回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