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思审问
明德笃行
崔豪,文山学院人文学院2017新闻学学生,共青团员,陕西杨凌区,疫情期间参加杨凌示范区志愿者活动。
一、 “我马上到武汉,我去支援武汉了”
1月30日 杨凌区 晴
“我马上到武汉,我去支援武汉了。”下午四点,我接到表姐电话。她是一名护士。
“你可以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这是她说的第二句话。
“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不能出门,西安这边也挺严重的,出门万一被感染怎么办?”
“表姐这次去武汉会不会感染,如果我参加我们当地的志愿者会不会感染?“
“表姐发挥了自己专业特长,我新闻学怎么发挥自己的特长?”晚上我躺在床上左思右想,担忧、紧张、渴望各种情绪扑面而来。
晚间看到宣传部招募志愿者的公告,我决定向表姐学习,毫不犹豫填了报名表。那一刻,我无比期待新的一天的到来。
二、-5℃的天气外出拍摄 摔坏了云台
1月31日 杨凌区 多云 (-5℃—5℃)
七点起床,洗漱完毕。五分钟之后,毛巾冻住了。
八点半我带着口罩拿着相机、脚架出门了采集素材。
经历二十分钟的小区门口卡点检查,九点钟终于走出小区门口。到达了目的地,刚把脚架支好,一股寒风立马就吹倒了我的脚架,我的云台也摔了一条裂纹。手上拿着相机,手指已经冻得没有知觉了。那一刻我其实想转身回家。
“小伙子这么冷的天气你出来做什么,来我给你一块热石头暖暖你的手,看手冻得红的?” 一位60多岁环卫奶奶看到我冻的哆嗦,给了我一块暖石。这块石头缓解了我的焦虑,也把我从放弃的边缘拉回来。
目前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医生是逆行者,新闻工作者又何尝不是。作为一个未来的新闻人,在这个时候,我也应该坚守新闻人的初心与职业道德。
(崔豪拍摄的照片)
三、整理素材1600余个 凌晨两点交稿
2月1日 杨陵区 多云(-7℃—3℃)
今天的工作任务是整理剪辑素材。
早上我把昨天采集的1600多个素材整理一下,直到15:40才挑选出了600个能用的素材。坐在电脑前,剪辑了5个多小时的视频。长时间的工作让眼睛又干又涩,刚刚准备起身活动,家里突然停电,电脑关机了。剪辑了那么久的素材没有保存,我这一下午是白忙了。
我在卧室,发了一条朋友圈。然后安慰自己,一会肯定就有电了。但心里也担心今天的视频不能顺利完成,今天的工作不能顺利完成。所幸九点多来电了,我马不停蹄地加夜班剪辑。在最后修改的过程中,我在担心每一个视频过渡是不是合理,受众看了会不会不喜欢,于是我反复斟酌每一帧,每一个过渡效果,直到了凌晨2点把视频发给宣传部,我才真正放下心来。夜晚回头看了看这几天的工作内容和状态,我好像从志愿者变成了一个工作者。
当下的每一家媒体都在报道抗疫新闻,在没有硝烟的战线上,大家用文字、影像、声音,记录了这个时代真实的故事,传递了温暖的感动和民族不屈的战斗精神,新闻人也是抗疫逆行者。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与有荣焉。
四、宣传部需要工作人员,你愿意来这里吗?
2月2日 杨陵区 小雪(-6℃—-2℃)
早上起床看到了宣传部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心里很开心。准备再接再厉计划出去拍摄严寒雪地上的疫情防控工作素材。
9:45宣传部打来电话,“崔豪,你是新闻学的吗?今天有一个新闻需要你的采访,疫情期间不能聚集,你一个人去采集新闻?”独立采访以前还没有过,相当于我一个人要同时完成采访者和拍摄者的任务。既忐忑又紧张,最后担心无法圆满完成任务的我还是咨询了我专业的肖老师,她给予我很多指导建议。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回到宣传部。
在和大家聊天的过程中,夏舒平区长问我:“崔豪是哪个学校的?大几了?我感觉你的能力挺不错的,我们现在宣传部需要记者,问我愿意毕业后来这里工作吗?”
“文山学院,今年大三了,下半年可以回来实习的。”我欣喜若狂,有种被饼砸中的感觉。
这次疫情阻碍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但在共克时艰的过程,时间让人们更懂得了奉献、关爱、同情、理解。于我而言,志愿者活动给了我更多的选择,它成为了一块未来新闻人的敲门砖。
果然人生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走,都是算数的。感谢这一次特殊的经历。
(崔豪参与的作品)
五、志愿者活动临近尾声,回家自行隔离14天
3月5日 杨陵区 多云(-2℃—13℃)
今天杨凌示范区召开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大会,会议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突出贡献的57位优秀志愿者颁发了证书及纪念徽章。虽然知道我肯定在列,但听到自己名字那一刻,内心依然躁动欢喜。
拿到证书之后,发现宣传部颁发的证书用了我做的海报做封面。
“我看了你的作品,感觉真好。”和我一起做志愿者的阿姨跟我说,那一下,仿佛在心上长出了一朵花,温暖又开心。我想这句话,未来可以支撑我在成为新闻人的路上走很长的路。
至此,志愿者活动暂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重心是居家隔离,认真学业。又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我已经准备好了!
后记:这个不一样的寒假,志愿抗“疫”,有你有我,未来如果需要,我也当一往无前。我相信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一定是我们!加油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
(人文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