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根本 把握重点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新时代@教育

云南财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立足根本 把握重点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新时代@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被凸显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首要位置。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问”成为每个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赶考”的新答卷。作为从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校工作者,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实际,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的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不忘初心,厚植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习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赋予高校不少使命和功能,但高校的根本还是人才培养,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学校其他工作。这为我们深化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义的思想认同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要立稳根本。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总是在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和强化自身职能。目前,高校肩负和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职能。学校“五位一体”职能的某些方面可能会在学校发展的特定阶段强调和重视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也会在学校内部的不同部门分工和具体岗位职责的体现上有所侧重,但是“本”与“末”、“皮”与“毛”、“源”与“流”的关系是不会有根本改变的。立稳立德树人的根本,就必须牢牢的抓住人才培养的核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在人才培养上做好锦绣文章,锦添再多的花也只是一时的嫁接功夫,偶有成就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其次是要服务根本。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脱离了这个最大实际,高等教育就丢失了办学的根本,就很难办好。有关培养人的“三问”,既是对全国所有学校共同的问卷,更是指向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提问。师无本难立教、生无本难立业、校无本难立身。学校里面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门课程、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都要在认识和行动上用“三问”的立场、态度、行动和效果来检验考量。不能一种药方包打天下,医治百病。每一个学校都要认真的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好当下的事,才是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第三要培树根本。培树根本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须自信有为。每个学校在薪火传承的办学过程中都围绕人才培养做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沉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立德树人的根本不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干事创业需要环境和机制,人才成长需要气候和生态。尤其要注重挖掘、凝练、提升和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的校园核心文化资源,使那些生成和生长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中的文化基因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生动起来、显现出来,以强大的文化自信,推进以文化育人工作,用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

二、牢记使命,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和人民历来对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关心爱护他们的成长,努力为他们人生出彩搭建平台。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既要从“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看到身上肩负职责的神圣,更要从“他们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和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的判断中看到眼下担负任务的艰巨,深入思考三个问题:

一是构建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陶行之在《我的学校观》中提出师生间“互相感化、互相锻炼”才有一个“活”学校。从教师的角度看: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老师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从学生的角度看:因为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教师就要成为学生的句读之师;因为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教师就要成为学生的经师和业师;因为情感心理尚未成熟,教师就要成为学生的人师、引路人和大先生。只有把握“三可”这个师生的互信基础,瞄准“三个尚未”的互动重点,才能真正建立起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师生互生机制。

二是打造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知识会因时代的更迭而贬值,教育应因人才的培养而增值。只有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的增值,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成长。无论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是师生行为文化塑造都要体现人人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生态、天天都有生长的理念。转身见到大师、坐下就能学习、感知既是教育。让学生走进课堂有名师的标准、接触老师有名师的风范、离开校园有名师的故事应该成为每个教书育人的教师内在的追求。尤其当下,一个有利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环境应努力实现三个回归,即学校回归校园有书香的常识、教师回归教书为育人的本分、学生回归发展要全面的初心。

三是转变什么样的思政理念。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从十九大报告中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关键在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宏观层面上要把握四个重点,即在认识上把握思政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高地和教学质量生命线的补给线;在载体上变“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方法上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机制上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真正落实思政教育改革的“一把手”工程。微观层面要把握“三个关系”,即内容上把握“源”和“流”的关系,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将理论原著的内在逻辑、历史运动的科学规律、中国特色的自信自觉讲明讲透,回答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方法创新上把握“道”与“化”的关系,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讲座式教学,回应学生的社会关切,聚焦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适应他们的思维风格和接受习惯,深挖理论“源头”,引入实践“活水”,让思政课不再“冷”;在师道自信上把握“德”与“才”的关系,高校教师既要姓“马”更要信“马”,只有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才能真正成为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翻译者”、课堂教学与心灵教化的布道者。

三、垒基筑台,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导思想中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如果说基础性建设包括条件、平台、载体等硬件支撑,那么基础性工作则更强调依托基础性建设所应有的能力、状态和效果。只有双管齐下、软硬兼施,才能牢固立德树人这个根本。

一是面对面有队伍。习总书记强调:“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要建设好辅导员队伍,保证这支队伍高质量高水准,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要选优配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强化他们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和意识,提高他们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意见》原则之一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这些都回答了我们面对面的队伍在哪里、阵地在哪里、职责在哪里、作用发挥的点在哪里。

二是键对键有能力。讲话将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列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四大挑战之一。“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从一定意义上讲,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学生在哪里,学生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只有提高键对键的能力,才能把网上的舆论引导和网下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我们的学生工作队伍,处于学生工作的前沿阵地和神经末梢,尤其要注重尽快提升自己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能力,防止出现“人还在阵地已经不在了”的情况。

三是线连线成网格。全员育人不是随心功德,全过程育人不是各守一段,全方位育人不是各自为政。各省都相继出台实施办法,我所在的云南省也制定了《云南省高等学校创建一流党建活动实施方案》,从组织角度做出了三级联创的安排,从党员作用突出方面要求细化“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标准,教工党员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表率,学生党员成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表率。这些都已明确为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学校校院二级管理深入推进,共青团的改革全面启动,一心双环的格局正在形成,高校辅导员、组织员等队伍建设的政策正在逐步落实。随着力量的充实和加强,如何按照网络连线定格的要求,整合资源、优化职能、创新机制、改革模式,合力构建学生成长共育平台,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四是点对点不缺失。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高校应该成为使人心静下来的地方,成为消解燥气的文化空间,教师要静心从教,学生要静心学习,通过研究学问提升境界,通过读书学习升华气质,以学养人,治心养性。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师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不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11]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在关心人帮助人中教育人、引导人。经济上、学业上、心理上、生活上等对学生的个性帮扶工作尤其显得不可或缺。(作者王敏系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

本文在云南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征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编辑 | 吴炳昕

实习编辑 | 韦莉温莎

云南财经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云南财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云南财经大学-立足根本 把握重点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 新时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