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三十载,鲜衣怒马曾少年(下)

云南财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悠悠三十载,鲜衣怒马曾少年(下)

06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那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三十年前的云财,周围是大片大片的农田,那些土坝子上的白昼黑夜,哪怕是凛冬的清晨,总是回荡着阵阵洪亮的朗读声,求知若渴的涂云聪就是那其中之一。涂云聪是我校商经系8623班的校友,他说,“我是幸福的,我想那时的财大是一片涌动着求知欲的希望的田野。”

对于求学一事,涂云聪是恳切的。1986年的中国,“对知识的渴求到了极致”,到现在涂云聪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当时他和同窗们无休止的学习劲儿:“当时读书的确艰苦,但心中却有莫大的幸福,艰苦是各类软硬件设施贫缺,幸福是因为自己可以尽情地吸吮知识的雨露。”担任学习委员的涂云聪对学习倍加用心,“太渴望学习太渴求真知了,时不时有教授来作交流讲座都是虚无坐席,之前一窍不通的英语通过一次次读背最后也变得游刃有余。”

走在我国市场营销学前沿的吴健安教授,治学严谨从不迟到拖堂的企业管理概论老师马光群,让同学们爱上数学的刘祖佑老师……“特别是教我们商业会计的钱思礼老师,教学极为严谨几近苛刻,43人参加期中考试,及格的只有一两个。”三十年光阴匆匆,涂云聪依旧对尊敬的老师和他们教授的课程记忆犹新。

“求学将以致用”是对所学所感的最佳注脚。经过两年的潜心学习,涂云聪回到原单位——昭通市财贸学院,教授财务管理课程,也把学业收获的点点滴滴回馈在春风化雨中。“教书,以育人为先,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拥有良好的品德,特别是从事会计这一行业,应时刻遵守职业操守。”在日常教学课程中,涂云聪还注重书本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贯穿,作为云南国浩印刷有限公司的运营者,涂云聪把自己创业时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运用到了教学中,他认为,讲清楚一个知识点并不难,难是难在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加以应用。“比如市场细分理论,有哪些细分市场,怎样找到需求点,这也是我在实践探索中逐渐领悟到的。”

记者 李玲娜肖虹任静

07

期待下一个30年再聚首

云南财经大学

初见杜红琴,她被围在一群老同学中间,正排练着献给母校的节目。吵吵闹闹的他们好像回到了那个最美好的学生时代,互相纠正读音、确定站位,努力呈现出好的舞台效果,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让人忽略了年龄,爽朗的笑声与活力让人觉得他们依然还是二八少年。

1984年,杜红琴初中毕业,在十四五岁的年纪,走进了当时的云南省财贸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可亲可敬的班主任陈寿娟老师和一群可爱的同学们。陈老师对她而言就像母亲一般,陪伴她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四年时光,一直教育着她做人做事的道理。“非常感恩我的老师,当初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点点滴滴都渗透到了我的生命中,也影响了我对孩子的教育。”这样说的时候,杜红琴像个孩子般双手搂着陈老师。虽然已离校三十年,但这三十年间她每逢节假日都会找时间回到母校,专程看望陈老师。

云南财经大学

“在云财的另一重要收获就是我的这群同学们。”三十年眨眼而过,再次归来时,原本意气风发的少年们脸上已有岁月的沧桑。虽然多年未见,但杜红琴与同学们之间情谊丝毫未变,排练节目之余,他们如以前一样嬉笑打闹。“那个年代的同学情都很单纯,我们的关系也一直保持到现在。”由于工作关系,有的同学甚至三十年都没有相见,这次能够重聚,仍感觉亲密无间。“经过岁月的洗礼,大家的容貌都有所改变,但是还是能一眼认出彼此,这大概就是最好的同学情吧。”这一群84级家电三班的老同学们,仍然一同期待着另一个三十年的聚会。

记者 张译文 蒋顶 葛凡铱

08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别是一番回忆在心头

随着典礼的结束,成群结队的老校友们纷纷聚集在汇文礼堂门口拍照,原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工业经济管理班86经工班的翟建华待在老同学身边,眼神里满是对母校的无限眷念和重返校园的激动。

“毕业30年了,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重回母校,以前也会回来,但对学校了解不全面,今天看到学校发展成为如今这样一所财经类的多科性大学,确实为它感到自豪,未来肯定还会更好。”在那段奋笔疾书,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的日子里,翟建华孜孜不倦地在学校里汲取知识的养分。当年,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作为一所培养国家经济人才的学校,对于学习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需要学生先工作满五年才能报考就读,21岁就参加工作的翟建华,凭借着一股韧性和努力最终踏入学校的大门。“都说当你尽力而为,上天自会主持公道,所以只有认真地学习,才能对得起自己。”

云南财经大学

踏遍山水,历经人间,方知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白驹过隙,转眼已是三十载,对如今孜孜不倦学习的云财学子,翟建华祝愿道,大学生活很美好,也很难得,但更多的是要培养一种认识、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今后步入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用处。更重要的是要珍惜师生情、同学情,要珍惜这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记者 王琳 吕泽芝 刘书含

09

34年——奋斗者,建设者,见证者

云南财经大学

对于云财,他有着多重身份,他是云南财贸学院金融8411班的学生,是云南财贸学院的第三届本科毕业生,他在我校人事处、监审处、后勤产业集团等部门工作过,也是今年毕业30年返校校友中的一员……他就是现任我校统计与数学学院党委书记的许家旺老师。34年的时光里,他是云财的奋斗者、建设者,也是学校多年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云南财经大学

图/叶琪

上世纪80年代大学录取率低,许家旺经过高考的“独木桥”,在1984年9月以金融8411班学生的身份走进云南财贸学院。“那时的大学生活是单调的,每天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那时的目标是单纯的,好好学习,好好就业;那时的学习气氛极好,早读学习英语,晚上自发上晚自习,深夜点着蜡烛看书……学习劲头十足。”

云南财经大学

回忆大学时光,加入田径队投掷组是许家旺大学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一次冬运会上,他以9米多的成绩夺得铅球比赛冠军,在田径队老师的几番劝说下加入了田径队投掷组。与现在优越的训练条件相比,那时有一袋奶粉或者白糖作为训练补助就已经很满足了。为了在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取得好成绩,许家旺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坚持训练,最终在1986年的云南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男子铅球项目第三名,他也是当时我校参赛运动员中唯一的获奖者。这次获奖激励了他坚持训练提高自己,并在1988年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

大学毕业以后,他选择了留校,先后服务过很多不同的部门,在后勤产业集团任职时,许家旺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深感学校的设施设备陈旧,赶不上学校的发展,为了云财学子能有更好的校园环境,他推动并参与了海棠餐厅、景华苑学生公寓的建设,以及菁华苑、逸远楼、旅服餐厅等学校建筑的改造项目,是学校发展当仁不让的建设者。时光匆匆30余年,看着学校一步步的发展变迁,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记者 何莉 李雪梅 杨娇霞

10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财经大学

重返二十岁

毕业十年,他依然把母校视为自己的家,昆明也就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是统计04-1班的班长尹志超。

站在汇文礼堂主持校友会,他好像还是20岁,不需要为生活奔波,是那个见证了学校由云南财贸学院更名为云南财经大学的大学生。来的同学彼此间也和以前一样熟悉,虽然外貌发生了变化,但是谈吐间还是那群一起畅想未来、高谈理想的青年人,连最爱的玩笑话都如同当年。尹志超说,同学聚会,少有人愿意谈起十年间经历了什么,更愿意一起回想他们曾经的20岁。

云南财经大学

转眼十年,同学们还亲切地称他为班长,他为班级的付出大家一直记在心中。同班同学一起去参加拓展训练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情。三米的高墙,踩在同学的肩膀上,被大家连拖带拽地推上墙,即使体力透支,大家也都咬牙强撑。尹志超回忆说,全部爬上去后,班里的女同学大部分都哭了,累极而哭,也是感动而哭。

工作的繁忙与压力让他格外怀念读书的时光,有时周五坐飞机来昆明,周末再赶回家工作,舟车劳顿,仅仅是想出现在图书馆旁的小花园,坐在那里看一整天的闲书,有时恍惚间抬头好像自己还是十年前上学的模样。或者想闪现在大学室友的办公室沙发上,好像对方忙完工作就能像读书时一般,一起回宿舍喝啤酒、谈理想、玩狼人杀。他也愿意找曾经的老师聊天,总觉得老师们还是当年在讲台上那般神采奕奕的模样,不经意提到某个话题时,眼前又浮现出老师在讲台上说“你们现在不努力,毕业了就该后悔了”的情形……太多的情谊沉沉,老同学聊天时常常有人提议辞了工作,一起回昆明上班。这个时候,想念便如期而至,20岁的青葱校园,明晰一如昨日。

记者郎雅欣 王凤杰 陈希雅

11

学习是最简单也是最幸福的事情

云南财经大学

十年前,这些清澈的双眼中只有最单纯的感情,在那个没有充斥着各种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年代,他们说,“学习是最简单也是最幸福的事情”。来自信管04-2班的陈根生、苏云杰、肖明文回忆着,记忆中的老礼堂早已经拆掉,变成了如今的逸夫楼,刚种下的小树苗也已经长成了一片树荫,回味着龙泉餐厅一楼回族食堂的饭菜,还有那个可以刷学生卡的小卖部……

泡图书馆、打篮球、看电影、玩游戏、弹吉他,那些年同学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总是喜欢一起做许多事情。当年宿舍里的几个人买了电脑后,把几台电脑摆放在桌上,因为熄灯断电,没看完的电影只能几台电脑轮换着播放,每台电脑大概播放四十分钟,另一台接着来,直到把一部电影看完……陈根生笑言,“信息系的同学还有个爱好就是喜欢重装电脑系统。”

云南财经大学

(图为陈根生)

“整个大学四年都是值得怀念的,当走出校园,才后知后觉学校生活那么的美好。虽然已经毕业十年,回想起来还是怀念有这样一个群体,大家从全国各地聚到一起,在一起学习生活,没有顾虑,特别单纯。” 陈根生说,“我们班和老师的关系特别好,每次我们打电话给老师,说起一两句,老师马上就会记起‘噢!原来是你……’”工作后才发现,学生时代策划活动的经验,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原来自以为的那些在大学中没什么用处的东西,在工作中却是不可缺少的,陈根生感叹,大学实在是迈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无论对于思维的培养还是知识的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最留恋的还是财大,”苏云杰说,每次一个人来昆明,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学校,看看那时候上课的教室,即使进不去图书馆也要站在门口看看,没有特别的事情,就只是去怀念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就像回到家那样。

记者 柳晨仪 吕泽芝 林晶

云南财经大学

文字 | 云财记者团

编辑 | 张薇 吴炳昕

排版 | 范兆琦

实习编辑 | 陈克花 曾荣

云南财经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云南本科院校-云南财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云南财经大学-悠悠三十载,鲜衣怒马曾少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