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川流不息的大街小巷之中,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人?他们身着朴实无华的衣裳,而身前手工制作的木架子上却插满了琳琅满目的七彩小面人,时而长声吆喝,时而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当中——他们就是粉塑艺人。
4月15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面塑学习活动在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进行。民间面塑传承人陆一飞做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珠宝系)经式学堂非遗课堂,为这里的大学生和闻讯而来的嘉兴实验小学“JS棒棒团”的六组家庭传授捏面技艺。
面塑,即捏面人,也称粉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技艺。
它用面粉、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这种手工制作的面团不仅色彩明丽,而且健康安全,甚至在炉子里蒸一蒸还能食用。
掌间的艺术在陆一飞的介绍与比划中开启,最初是让一块蜜蜡在手中游走了一番,如此,“调皮”的面团便不再粘手;紧接着取材加以捏、搓、揉、掀便将面人成型,最后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
顷刻,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前来学习的小朋友以及大学生都是看得目瞪口呆,个个都是跃跃欲试。经老师的耐心指导,没过多久,一个个小企鹅便新鲜出炉。
更有不少学员,在掌握了捏面技艺后,小猪佩奇、滑翔版QQ、多肉盆栽、三鲜面……各类衍生品也相继在学员们的巧手中诞生。
今年42岁的陆一飞,是土生土长的斜桥路仲人,他笑着说道:“从小就对捏面人情有独钟,小时候在田间地头拔草干农活,闲下来就会拿着泥巴捏个泥娃娃,小伙伴们互相比着、闹着。谁也想不到,这以后,捏面人就成了我的事业。”做自己喜欢的事物,同时传承非物质文化,真是一举两得。
麦秆画、剪纸、蓝印花布、凤桥竹刻、盘扣、农民画、硖石灯彩、南湖菱画、风筝、皮影,粉塑。不算还不知道,如今这个非遗课堂已举办了11项非遗活动。
为什么选择将非遗引进大学?活动负责人何凯伦说:“一方面,是因为非遗文化是国之精粹,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也理应担负起文化学习和传承的重任。
文:陈紫烟曹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