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学院第140期推送
投稿邮箱:qzxyrmtzx@163.com
日前,“TI杯”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总测评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举行。求真学院理工分院学生彭松涛所在队伍在比赛中表现优异,获得全国一等奖。此外,由理工分院学生金松超、李佳侃、祝佳龙和何璟涛、李殊鹏、阮勤晖等人组成的两支队伍均获省级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极具影响力的针对在校本专科大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TI杯” 2019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市赛区的1109所院校报名参加,共计17313支参赛队伍,报名学生人数高达近52000人。采用“一次竞赛,两级评奖”的规则,分为“赛区奖”和“全国奖”两种形式。各赛区竞赛组委会在竞赛结束后需要将本赛区优秀参赛队的设计报告及有关材料报送至全国竞赛组委会,最终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及专家组通过复测、综合测评等评审环节,评选出全国竞赛的一、二等奖,获奖总数仅为全国实际参赛队伍总数的8%。
他们认真钻研学术,孜孜不倦
他们亦是科研竞赛场上
光彩夺目的明星
不畏困难
永不言弃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背后的故事
个人简介
彭松涛,求真学院理工分院电子信息的大四学生。在今年的“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斩获全国一等奖。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校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是浙江省省政府奖学金、青年五四奖章、校一等奖学金的得主,连续两年获得校优秀团干部的称号。在学习之余的他喜欢看书、跑步,他觉得这样的活动能使他收获到许多东西,特别是自己人生态度的转变。
"一切都是兴趣使然"
彭松涛在采访中首先提到自己第一次参加科研比赛的机缘。他第一次了解实验室是他的学长带着一些自制的并且很难懂的电路板到寝室里宣传,从那时起他就被深深吸引住想要去实验室学习,便报名参加了考核。他笑着说没想到考核竟然没通过。于是在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加深了对专业认识的基础上,他越发想加入实验室。最终,他在一位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了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遇到困难,更需勇于克服"
在谈到这次“TI”杯比赛前期准备中遇到的困难时,他向我们透露由于比赛的题目是在当天下发,所以他们并不知道会出什么样子的题目,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历年比赛的题目找出来做。但这些题目是为了考验全国的大学生,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对他们来说从着手准备再把题目完全做出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他们专业知识上的一些欠缺,就导致他们会不认识某个东西,或者不理解某个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就算理解了,也很难把它做出来。所以他认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需要整个团队耐心地一起合作完成。
"点滴积累是成功的关键"
另外,他还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在科研活动中非常重要但却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他认为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平时的积累。能够在竞赛中获奖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聪明或是多厉害,而是靠着平时一滴一点的经验去积攒出来的,是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努力,默默地付出才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这些经验的积累不仅仅需要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平时一些小事的培养。
个人简介
李佳侃,求真学院理工分院电子信息的大四学生,曾获浙江省电子信息技术比赛二等奖,“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三等奖。
"努力做到更完美"
在被问到参加这次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准备工作时,李佳侃回答说为了应付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他们的团队提前做好了各种模块,敲写完成了各种代码,方便在比赛中直接运用。虽然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但他们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是选题的时候成员有一些纠结,等到定好方案后,他们又发现所制作的机械精度并不是很高,于是花了许多个夜晚去进行调整。虽然最后精度有所提高,但是比赛也接近了尾声,对于这一点他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团队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力量"
同时,他也向我们分享了在这次竞赛中一些难忘的时刻。最让他感动的就是在竞赛中他们所展现的团队合作的精神。由于这次竞赛总用时是4天3夜,所以每个人的努力对于这支队伍来说都十分重要,缺少任何一位的辛苦付出,都会使比赛无法顺利进行,就是这样一种相互的扶持的精神让他们成功拿到这个奖项。所以,想做好一件事,团队精神是必不可缺的。
最后
让我们听听学长们关于科研竞赛
想对学弟学妹们想说的话吧
融媒体中心
责编 | 赵书琴
校对 | 陶艺曼
编辑 | 邱颖胜 刘静怡
排版 | 缪鑫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