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宁波全域一码通”在全市正式全面推行,截至昨天12点,全市已有400余万人注册“甬行码”,其中280余万人在微信平台注册,占注册总人数的70.1%;另外120余万人在支付宝上注册。
根据我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布的《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的通告》,全市所有村(小区)对持有“甬行码”绿码或“甬行证”的人员,在亮码或亮证、测温后,一律予以放行。“宁波全域一码通”采取动态管理,根据后台大数据的研判,个人“健康码”状态会每日自动更新。
“幕后推手”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陈根浪和他的研发团队
“扫一扫就能出门,这个比通行证方便多了。”昨天一早,家住鄞州区百丈街道演武社区新河花园的张先生出示了手机里的二维码,就轻松离开小区去上班了。他用“扫码”方式进出小区已经多日了,这样的操作模式,小区很多居民也都习以为常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甬行码”(微信版)最早的雏形就是从演武社区诞生的。“幕后推手”就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陈根浪和他的研发团队,二维码背后是整个团队近300个小时的付出。
演武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区老旧小区,常住户3761户,其中1000余户是出租户。社区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量大。陈根浪就住在演武社区,他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带领着智慧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工程团队。可以说,他就是“甬行码”的“幕后推手”。
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后,陈根浪经常在小区门口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手工登记小区居民信息,工作量相当大。“我不能像医生那样去一线,就想着用自己的专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陈根浪的初心是,为演武社区搭建一个信息化平台,帮助社工做好防疫。
2月2日晚,陈根浪给社区党委书记王凌打了一个电话,讲了自己的想法,这让王凌喜出望外。“我们太需要这个了,社工每天要花大量时间给小区居民做出入登记,如果扫一扫就能实现这些功能,就太方便了。”王凌说。
雏形是“社区疫情防控及风险分析平台”
陈根浪的研发团队有13人,大家都在不同的城市,他们夜以继日地花了40多个小时研发“一码通”。
2月4日凌晨4点,“社区疫情防控及风险分析平台”1.0版出炉,功能主要包括小区居民信息注册、小区居民出入登记和社区疫情风险分析等。
2月5日,该系统率先在演武社区的10个小区推广使用,居民反响不错。陈根浪说,这就是“甬行码”的雏形。
“社区疫情防控及分线分析平台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可以显示关联人行动轨迹,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帮助还原该人员出行路线,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线索。”这是陈根浪2月6日13:47分发在朋友圈的信息。
试用效果不错,很快这个二维码就传开了。到2月6日,宁波已经有80余个小区用上了该二维码,覆盖鄞州、江北、北仑和象山等地。
很快,他们推出了“2.0版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居民在家测温上报,还有疫情分析和运动轨迹查询,能更有效地做好小区居民分类管理,后台还可形成疫情风险分析模型,指导社区疫情防控。
升级成“甬行码”在全市推广
2月7日下午,宁波公安系统的工作人员找到了陈根浪,希望“一码通”能在全市推广。这个消息,犹如一剂“强心剂”让整个研发团队为之振奋,大家又开始夜以继日完善方案。
“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公益想法,没想到能在全市推广,帮助更多的人,这一点让我们团队更有动力了。我们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相应优化调整。”
不到一周时间,该系统迅速推广至宁波多个县区及杭州、丽水等省内数十个社区应用,有效提升了社区人员管理及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和效率,也提高了居民出入便捷性。
运行期间,研发团队一边跑现场调研社区新需求和疫情防控新要求,一边加班加点优化系统,先后完成4个版本的升级改造。居民关心的手机号和身份证数据的安全问题,后台都进行了加密处理。
2月15日上午,奋战了几十个小时,该系统的“4.0版”出炉,就是现在宁波推广使用的“甬行码”(微信版)。
昨天是宁波全面推行“甬行码”的第一天,看着用户数据呈几何级飞速上涨,看着系统稳定,陈根浪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第一场仗算是打赢了!”
回想起这大半个月的煎熬,陈根浪直言:痛并快乐着。“最苦的日子已经熬过来了,这半个月来,我们团队基本上都是白加黑模式,一直在完善调整中。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能真正给更多的人带来便捷,这样我们做公益的初心就达到了。”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生就业联合会出品
●图文来源│甬上APP
●今日编辑│招生就业联合会刘司畅
●责任编辑│黄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