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浙江越秀”的“三个不断”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国教育报》:“浙江越秀”的“三个不断”

“浙江越秀”的“三个不断”

——记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本文来自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

欣欣向荣的“越秀”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英姿飒爽的“越秀”大学生教官队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场面火爆的“越秀”校园招聘会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充满活力的“越秀”外籍教师团队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如今,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民办高校如何紧密结合实际办出自身特色?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实践在2013年、2014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年度报告》中的显示是,在浙江省硕博授权高校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国际化建设总体水平排名中,连续两年名列首位。2015年学校被省教育部门确定为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高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浙江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浙江省“党建强、发展强”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据统计,学校至今已培养本科毕业生8531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以上。

一座有着25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绍兴和鲁迅故乡的人文山水,映衬着会稽山大禹陵脚下和镜湖新区一所美丽而现代的欧式校园。呵!一群阳光亮丽又充满自信的学生与外教一起谈笑着如沐春风——英语、日语、韩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的学生,穿着体现淑女绅士风度的学士服参加学院的毕业典礼。当听了来自西子湖畔的英语学院1301翻译班女生王咏奕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并取得全国大学公共英语四级统考总分685分的成绩进入浙江省前十名时,学哥与学姐们个个为她这个学妹喝彩,这也是升本后的“越秀人”的自豪。担任过英语专业0913班主任的杨爱军老师说:从2011年到2013年间,他所在班的英语专四统考显现的是“板块效应”,也就是整体冲关,一次性通过率分别为78.5%和58.6%。这与杨爱军的教研论文《课上课下立体式英语教学交流》在实践中运用起到积极作用是分不开的。——“越秀”办学35年来,坚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一脉相承,始终没变的是为浙江省和全社会输送外经外贸等领域的优秀人才的定位和理念。具体就是构建和创新了“12345的SPT人才培养体系”,即追求一个目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个体系(以品德和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三个融合(外语教学和专业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本土教育和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四个协同(校校、校地、校企和国际协同),五种能力(外语应用、专业实践、就业创业、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执行校长詹文都信心满满地说。

在强化学校制度和机制保障中,不断提升“越秀”的核心竞争力

在优化学校教育和教学生态中,不断提高“越秀的SPT”含金量

在美化学校环境和师生心灵中,不断提炼“越秀”的“育秀”文化

如果说一流大学的实现状态自然体现在大学建设的诸要素、环节与功能上,比如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等方面的一流。那么,从“越秀”发展建设的角度看,把握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和要求,更有意义的问题是上述一流状态的背后支撑与内在精髓。在高等教育规律和高校办学规律作用下,大学建设的核心资源与竞争力集中表现为人才与学科。而在“越秀”实质上起决定性作用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形成方式与过程的,不是一个时期的表面性和外延性资源条件,而是其深入“脊髓”的内在制度和文化。

在强化学校制度和机制保障中,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越秀”坚持办学定位和理念的根本。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绍兴越秀外国语学校。2008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升格本科并更名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坚持“集体领导、规范办学、校长(执行校长)负责、专家治校、民主管理”的领导与决策机制,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理事会、监事会、校长(执行校长)职责清晰,理事会赋予校长(执行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校长是学校全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执行校长在校长指导下主持学校日常工作。

升本以来,“越秀”实现了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从行政话语权主导向学术话语权引领的两个转变,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解决办学实际问题等进行科学决策时,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大突破,形成了“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为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学校领导经常到教学工作第一线调研,到课堂听课,在了解教学基本状态,听取师生的意见和要求,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广泛开展“优质课堂创建年”、“学科专业建设年”、“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年”、“教学质量提升年”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等活动,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工作例会等制度。用带有重庆口音的学校纪委书记朱小农的话说,这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的正确方向。

在优化学校教育和教学生态中,不断提高“越秀的SPT”含金量

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在教代会、每年的全校教师大会等重要会议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提出相应的要求措施,是“越秀”升本以来的一个规矩。

通过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办学定位大讨论等一系列深入探讨与研究,“越秀”升本后很快完成了:一是办学层次升本到办学内涵升本的转变,按照本科教育的办学规律和办学要求开展本科建设,办成一所合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二是引导原有教师尽快摆脱高职教育的习惯性思维和习惯性做法,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三是丰富并提升高职办学阶段形成的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内涵,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就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SPT人才培养体系(SPT是System of Professional Talent的缩写,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围绕这一体系的建设要求,学校通过修订并认真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越秀的SPT”含金量——

一个目标是,培养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专业以这一目标为统领制定符合专业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两个体系是,坚持立德树人,强化能力导向,打造以品德与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要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三个融合是,推进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通过“外语+专业方向”、“专业+外语”、“小语种+英语+专业方向”、加强非外语专业的外语教学、开设71门全英或双语课程、增设专业方向、推行辅修制等举措,不断推进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通过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实践教学学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实施项目式任务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手段改革等举措,不断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通过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进国外系列课程和相关教材、加强外籍教师和有留学背景教师的引进力度、有计划开展学生短期出国留学、交换学习、国外实习、建立合作项目等举措,不断推进本土教育与境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四个协同是,强化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和国际协同。学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开展了学生短期交流学习、教师访学、学生考研、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有效合作;与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浙江省宣传部门、绍兴市宣传部门等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行业学会在产学研基地建设、合作共建项目、合作就业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各专业分别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15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家合作开设企业前沿课程,开展了“成功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系列活动,启动了百名企业家进课堂和百名教师进企业的“双百计划”,设置了校企合作课程78门,在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办学的开放式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积极拓展与国(境)外高校的联系,建立并巩固了一批稳定的国(境)外合作高校。目前已与国(境)外59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2+2”、“3+1”、短期留学、海外实习等形式多样的中外合作模式。

五种能力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提出了“五种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强化社会实践、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课外科技文化节、学生社团、社区义工、学生教官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活动和载体,不断加强五种能力的培养。

“越秀的SPT”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确切说,是以原院长杨银千为代表的“越秀人”前十年跨越式发展成果的转化,并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一种激发创新的能量。“是情景教学真正让学生分享到了课堂的快乐……”现拥有3760名在校生的英语学院副院长陈文涛介绍,分院目前已建立“小班+小组的互动教学课堂”,如《高级英语》这门课,老师其实是导演,主演是小组,组员都是主角,老师布置第一课《中东集市》的学习后,上场的是六七个人一组的一个个各有分工的组员,第一组用PPT在课堂上讲中东文化的课文背景,后面的小组组员再接着老师的引导一一分析课文的结构呀、修辞呀……总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全面掌握这篇课文。

在美化学校环境和师生心灵中,不断提炼“越秀”的“育秀”文化

“越秀”发展的魂魄是“和成·育秀”文化,这是指让师生共同在和谐美好的环境里获得更大的成功。“越秀人”明白:建设一流大学,既要强调建设之“建”,又要基于改革之“改”,只有以改促建才能充分展现“越秀文化”的魅力。

除常年聘请百余名外籍教师外,“越秀”自有专任教师中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151人,近三年有97人次赴国(境)外学习交流。学校倡导中外教师合作授课,共同探讨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共同进行语言文化的交流,打造充满活力、敬业爱岗的中外籍教师团队。目前,学校已有6位外籍教师获浙江省颁发的“西湖友谊奖”,7位外籍教师获绍兴市政府部门颁发的“兰花友谊奖”,先后有91位外籍教师被评为校级“SPT优秀外籍教师”和“我最喜爱的外籍教师”。

在“越秀”,把个个教师“当宝”并为他们努力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教师因此形成团队个个“献宝”的氛围浓厚。据了解,学校先后搭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两院一中心”,即浙江国际化战略研究院、网络传播研究院和语言服务与浙江“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创新中心,设立了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中心、大禹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市重点文化创新团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7个校级研究机构和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东亚地缘关系研究中心等院级研究机构。

在政策和教研科研经费分配上,“越秀”做到向教学倾斜。如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岗位津贴、进修培训等方面,向在教学一线岗位的老师倾斜。同时,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制定实施了“2160人才引进工程”、“稽山学者计划”、“博士引进和培养双百工程”、“百名企业家进课堂计划”等。当地政府给予极大支持,给学校600个事业编制,专门用于各类人才的引进,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待遇的绍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近两年,学校通过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建立了一整套教师成长发展的长效机制。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攻关热情。学校近三年获得省级教改项目28项、市级教改项目44项及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同时积极将教研成果转化运用于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提高。2015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还因此涌现出一批省级劳动模范、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优秀辅导员等先进典型。

在建立完善学生国际化培养推动和资助政策体系上,“越秀”从全面加强学生出国(境)学习项目建设入手,制定了《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资助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优秀贫困生出国(境)学习。2014年共有604人次赴国(境)外进行文化交流、访学、实习、留学和就业等。目前,学校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59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为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推进国际化办学步伐,学校自升本以来,已两次举办“中美英语·教育与网络国际论坛”,连续七次举办国际韩国文化学术研讨会暨韩国文化庆典,同时扎实做好中日文化交流、中韩文化交流、绍台义工文化交流、国际教育合作展等常规性品牌活动,其中绍台义工文化交流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并被国家台湾事务办公室列为2014年、2015年度重点交流项目。

令人欣喜的是中外师生积极参与“SPT外语文化节”,使“越秀”校园的国际化氛围格外浓郁。各学院从专业特色出发实现了校园文化项目的“一院一品”,如英语学院的英语文化节、东方语言学院的东方风情节、西方语言学院的欧尚风情节、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的华夏文化节,建立了“留学生语伴”制度,实现了中外学生相互间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交融。英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月齐说,党委下属13个支部,有163名师生党员。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是她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越秀”正运用互联网时代的融合优势,将“党建+学生自我认知和世界探索、人职匹配等”作为政治人文素养为学生“补钙”,广泛传递了“越秀”的正能量。如去年和今年已在和将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越秀”义工翻译的阵容实力受到中外专家朋友的肯定赞扬。

作者:蒋鑫富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教育报》:“浙江越秀”的“三个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