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杨学军:三十载教学路,潜心育人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教书育人|杨学军:三十载教学路,潜心育人

编者按:一道烛火点燃万家灯火,一支粉笔引领百年育人。又是一年教师节,辛劳的园丁们即将迎来第36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近年来,我院教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辛勤的工作作风与饱满的教学热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成绩喜人,教育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教师和先进教师。为了弘扬师德师风,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特推出学院老中青三位优秀教师专题报道,展示他们的教育人生,致敬他们的教育情怀,并通过他们向全院、全国的老师们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

杨学军,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教师,博士,教授,曾先后在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西矿业学院、太原工业大学(现太原理工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任教,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山西省高校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并因此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二等功。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告别家乡远赴绍兴

2003年是杨学军与元培结缘的一年,那年杨学军博士毕业后,告别家乡,远赴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并从教于绍兴文理学院。而当时成立仅3年的元培学院师资缺乏,他在本部从教的同时还肩负着元培数学、物理教师的重任。从教仅一年,他便被评为教授。2014年7月,他正式转入元培学院。今年3月,他光荣退休,返聘为元培学院外聘教授。

回忆起2003年刚认识元培的样子时,杨学军感慨万千:“那时的元培学院刚设立不久,师资大多是文理学院各专业的教师兼职。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没有自己独立的校园,只是在本部南山校区内东北角有2、3幢办公兼教学楼。”2008年开始元培学院渐渐独立,并以引进和划拨方式积极发展师资力量。在本部南山校区新建四幢各六层的教学楼,逐渐具备独立办学的条件。由于师资相对缺乏,教师们工作量比现在大些。”2014年,杨学军正式转入元培学院,全心全意负责元培学院的教学工作。他笑着说,“很巧的是2015年,元培学院整体搬迁到镜湖校区。我那时刚好是以一个全新的元培学院教师身份踏入崭新的校园。”话里,杨学军仍然透露出激动的情绪,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光阴匆匆,一晃已到退休的年纪。“退休那会,我几乎是一种‘失恋’的心情。离开我热爱且三十年相伴的讲台,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得知我受到反聘时,油然而生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了。”杨学军告诉记者,能一辈子做着喜欢的事情、能做一名老师就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幸事了。如今看着元培学院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师资在不断增强,硬件软件也早已“更新换代”,就像见证了一位“孩子”的成长,甚感欣慰。他坚定的说:“亲身感受着元培学院的壮大,每次开会时听着学院的发展目标,一切都让我感到向往。我相信学院之后会更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教伊始,杨学军便常在课堂上“灌输”这样一个理念:学生不该只在考前为了应付考试而努力学习,死记硬背,训练出学生的解题思维才是理科学习的目标。他解释说:“工科类专业的学习一定要重视数学和物理。数学、物理是基础,他们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杨学军时常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坚持着为学生答疑的习惯。结束完一上午的课程,杨学军匆匆前往食堂吃了中饭,便回到办公室等待着学生前来,进行答疑。做这事不难,难的是坚持。杨学军坦言说:“即使一整个中午都没有学生敲门,我也绝不会提早离开,就在办公室里备课做题。有时来的学生多,就一个个解答演示,再让学生自己梳理一次,保证每个问题都被解决,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嘛。”一位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的同学告诉记者,杨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特别投入,完全沉浸到一步步的计算过程中,给同学们分析解答思路特别详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大家都教会。

“教育这条路,要想成为靠得住的领路人,自己就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如果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应当先有一缸水。”相似的课程内容,杨学军一遍遍进行备课,愈磨愈精,力求每堂课都上出新意;题海无涯,自己先行,捉摸透了,才算有了给学生讲的资本。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从2003年从教至今,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变化,教学工具愈加繁杂,杨学军也在学习应用着。传统的板书逐渐被ppt所取代。虽然节省了上课的时间,但杨学军发现,ppt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远不如板书那么记忆深刻。这该怎么办呢?杨学军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简单知识点和复杂的作图都提前在ppt上准备好,而能体现思维方式的计算过程,他都用板书的形式边讲边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他说:“发展改革总是有利有弊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好的地方是一定要保留下来的。”

不忘育人初心无悔教师职业

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令杨学军印象深刻2009级物理专业的孙兵,他对物理的痴迷让杨学军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特别喜欢广义相对论,这也碰巧是杨学军的博士研究方向。杨学军和他可谓是一拍即合,有了很多的课后交流。在孙兵准备考研时,杨学军更是推荐他报考自己曾经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而孙兵同学最终也得偿所愿。他们两人,不只是师生,更像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杨学军在教育中,始终怀揣着对它的敬重之心,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杨学军眼里,每一个学生都在散发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光芒,需得平等的对待。他觉得,不仅每个学生是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也是平等的。“老师只是先学会了知识,传授给还没学会的学生而已。我的学生们有一天也会和我一样,或者比我更强。”他深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守住自己的职业底线,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才无愧于心。

迈入教师行业三十余年,记者问起杨学军从教以来心态的变化,杨学军却只说:“保持初心。”教师对杨学军来说,一直是神圣庄严的职业,三十年以来,杨学军带着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敬重扎扎实实地走下来。“我从开始读书,后来上大学,硕士再到博士,然后成为一名教师,大半辈子一直没有离开过学校这个环境,我觉得学生们的朝气能影响着我,让我也一直保持着年轻的心态。”谈起自己的经历时他说。

三尺讲台存日月,三寸粉笔写春秋。三十年来,杨学军专注课堂,致力教学,用心对待每一堂课,用爱浇灌每一株桃李。同样在人生的课堂上,他谦逊严谨,认真负责,励志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照明灯、引路人。他潜心治学数十载,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之一,而他对教育事业的真挚热爱、辛勤耕耘的奉献精神也必将鼓舞着元培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只要有需要,我愿意一直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他说。

END

来源 | 党委组织宣传部

文字 |周凯莉

编辑 | 庞丽卿

责编 | 金礼莹

终审 |齐陈蕴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浙江本科院校-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教书育人|杨学军:三十载教学路,潜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