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
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是最小同时也是兄弟们中最聪明的。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 画;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 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他所代表的是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造成伦勃朗的伟 大的面目的,是表现他的特殊心魂的一种特殊技术。明暗法,这名词,一经用来谈到这位画家时,便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换言之,伦勃朗的明暗和文艺复兴期意大 利作家的明暗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Fromentin)称他为“夜光虫”。又有人说他以黑暗来绘成光明。
卢浮宫中藏有两幅被认为代表作的画《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我们正可以把它们用来了解伦氏的“光暗”的真迹。
作品《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藏里昂美术馆),通过捕捉面部表情,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了塑造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他毕生研究相学,其探索的成果是他绘画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安东尼·华多
Jean A ntoine Watteau
1684—1721 法国18世纪洛可可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他是一个烧砖瓦窑为生的农村手工业者的儿子,1684年10月10日生于法比交界、原属佛兰德斯的瓦兰希恩村。自幼喜爱文学作品、绘画和音乐。后到当地画家热林的工作室当学徒。
“他于1702年到巴黎,最初在画店里当学徒,为趣味不高的雇主临摹一些销路旺盛的意大利、荷兰的古典作品"。"后来,成为剧院舞台布景画家克劳德·基洛(claud e Gillot,1673—1722)的学生和助手,这使他对戏剧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后来的艺术生活中,他不但经常描绘演员的生活(如这幅《滑稽丑角吉洛[1] 》),而且在自己的油画技巧中大量地吸收舞台场面的构图方式。
他留下了大批素描、速写和草图,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在这些素描中,他出色地捕捉住人物的瞬间动作和表情:偷偷一瞥的眼神,袅娜多姿的动作,漫不经心的手 势,翩翩起舞的姿态,装腔作势的行礼……各种各样转瞬即逝的生动形态,都被画家敏锐的目光和娴熟的技巧所捕捉再现。这些被称做《千姿百态的形象》的宝贵画 册,是素描艺术史上前代大师从未企及的新的里程碑,对后来印象派画家的素描技巧影响极大。
尼古拉·费欣
Nicolai Ivanovich Fechin
(俄语: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Фешин;1881-1955)又译尼古拉·费欣,尼古拉·费迅,全名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申(由于俄文翻译过来和中文差异有多个名字),俄裔美籍画家,出生在俄罗斯喀山的木雕工手艺人家庭。,列宾的学生,作品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秋天》、《卡努里雅肖像》、 《父亲像》等。他的画色彩明快、明暗对比响亮,表现力强。他素描受东方传统绘画的影响,素描头像用炭笔画在坚实光滑的纸上,自成一家,刻画深刻。
美 术学院以严格的素描教学和最新的绘画技法规范着他,列宾给予他精心的培养和特别的关照。列宾的温暖体贴给了他莫大的鼓舞,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费欣长期研究 自己的老师列宾的晚期绘画和肖像作品,并被瓦兰了·谢洛夫的高超绘画技巧吸引着。在学院就读的8年里他有几十幅素描写生和小油画作品参加了展览或被杂志发 表。1908年美术学院春季展览会上展出了这位年轻学生的两件作品《婚礼湃口《菩提树下的妇人》。这两幅作品显露出费迅的成熟和天才。《婚礼》使他获得了 阿·库因芝奖金,《菩提树下的妇人》被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购。
费迅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天才的艺术家、教育家。他的教认真的,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穿着朴素繁洁,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雪茄默默地从一个画架走到另—个画架旁,特别 专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习作。如果发现好的苗头,他会靠近去说:“您的画,依我看,很不错。”然后便拿起铅笔和画笔热情严肃地修改画面。他常常把自己的画架 和学生们的画架摆在—起,与学生们—起画模特儿,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示范教学方法。晚上,他们坐在画室里,费欣就像换了个人,他与朋友和学生们热情地谈论 着俄罗斯著名画家克拉姆斯克依、列宾、谢洛夫,谈起西方画家荷尔拜因、伦勃朗、法朗斯u哈尔斯……谈从他们那里获得的教益。费欣也常谈起现代派,他说: “你们不要听他们的,不要离开自己正确的道路。那一套是赶时髦的东西,今天穿窄裙,过几天又要穿肥大的,你们不要学这个,这是把自己引向虚伪的道路。”
尼古拉·布洛欣
Nikolai Blokhin
俄罗斯美术家协会成员
2002年起,美国肖像画家协会(ASOPA)成员
2004年起,美国肖像画家协会(PSA)成员
尼 古拉·德米特里耶维奇·布洛欣(俄语:НиколайДмитриевичБлохин)的一生都与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紧密联系着。他一毕业就留校任 教,担任素描系的老师。布洛欣的作品经常在欧洲、中国,尤其是美国展出,期间曾在美国的纽约、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波士顿、圣塔菲、卡梅尔、拉斯维加 斯举办过30多场个人展览。
他参加过两次最知名的国际肖像画比赛:一次是2002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美国肖像画家协会(ASOPA)国际比赛,布洛欣赢得了该比赛的大奖;另一次是2004年在波士顿举办的美国肖像画家协会(PSA)国际比赛,他也获得了金奖。
对尼古拉·布洛欣来说,他的展览生涯中特别重要的一次展览是在伟大的俄罗斯美术大师尼古拉·费申的故居及其工作室——陶斯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个人展览(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陶斯市)。近期,大师在俄罗斯也举行相当多的展览,这让他的名字在本土也闻名遐迩。
5
吴 兆 铭
(1955.12—) 广东广州人。擅长油画、水彩。1979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装潢艺术造型专业。1983年毕业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绘画系,获美术硕士学位。曾任广州二轻美术设计公司设计员。
作 为艺术教师,吴兆铭于1983年起任教于中国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1995年至今,任教于美国旧金山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绘画系。作为专业艺术家,他的作 品展于亚洲、欧美多国,获多项国际艺术奖。其中包括:《国际艺术家杂志》2005年度大奖;美国油画家协会2005年度艺术发行奖。
6
Casey Baugh
从师于Richard Schmid, 美国当代口杯最高的写实画家前辈。Casey仪表堂堂 ,他画笔下的女人们更是争奇斗艳。不同于中国式素描的严谨,Casey baugh画素描更像是变魔术,活脱脱把人物从纸上塑造出来。
7
列 宾
俄 国 画 家
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
出生于丘古耶夫,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1873-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1878年,他参加巡回展览美术协会。代表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
列宾的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同时他本人也与进步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知识分子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因此他绘制了许多以反映“革命者不屈斗争”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描绘流放者突然回家场景时的《意外归来》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幅油画就象是一部小说向人们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家人是多么的悲伤,以及流放者不期至后他和家人是多么的意外、兴奋。这是画家创作鼎盛时期的一幅作品。画家的绘画天赋在该作品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画 面上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一袭黑衣的老妇人刚从坐着的椅子中站起来,转向“归来者”,似乎要扑过去拥抱,又抬不动脚步;桌边坐着的两个孩子,稍大的男孩儿 欣喜地抬起头注视着,嘴巴吃惊地半张着,好像要喊出声来;较小的孩子有些胆怯地把目光从读着的书本移向“陌生人”;……再看归来的“流放者”,个子高高 的,瘦瘦的,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脚上是沉重的沾满泥土的靴子,他是经历了长途跋涉才得于与亲人相见,他的姿态有些犹豫,甚至有些不自信,似乎在这久违 的家中他觉得自己像个外人,但他的神态却透出坚毅、勇敢。从流放者身上我们感觉到了革命者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列宾抓住“流放者跨进门坎的一瞬间,他 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表情、行为”向人们展示“惊喜、意外”及其它种种复杂的情感。画家其它革命题材的作品还有《泥泞路上的押送》、《宣传者的被捕》、《拒绝 忏悔》等。
在 一系列肖像画中,最杰出的是《穆索尔斯基肖像》、《斯塔索夫肖像》、《托尔斯泰肖像》。还喜欢用轻松、欢快的笔调描绘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诸如《蜻蜓》、 《休息》、《秋天的花束》等,实际上是一种类似风俗画的肖像画。在皇家美术学院任教的14年中,他为俄国美术界培养了一代后起之秀。晚年以自传体形式写了 回忆录《抚今追昔》。
为 了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在毕业前曾两度到伏尔加去,对纤夫的生活作了长期的观察,画了许多速写,熟悉并了解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在 经过反复推敲和长时期的酝酿之后,列宾笔下的纤夫们,既是苦难的生活底层的人们,也是有毅力的生活的强者。在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 11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刻群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面上对伏尔加河的景色作了很好的布局,使这幅尺寸不很大的画面具有宏伟深远的感觉。它 不仅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同时肯定了社会的积极力量,使俄国风俗画增添了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