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咱们今天继续讲讲滚雪球,巴菲特的财富人生。巴菲特跟随格雷厄姆工作之后,人生开始开窍了。他跟随格雷厄姆一起研究,发现了一个公共汽车公司的股票,这个公司当时已经跌破净资产,股价反映出来的市值,还不如他在银行里的现金的一半,巴菲特兴奋了,他说这就是扔进去5毛钱,掏出1块钱的游戏。于是他甚至登广告到处收购这家公司的股票。
26岁的巴菲特回到了奥马哈之后,甚至用到了退休这个词,他当时有17.4万美元的资金,他的年开销只有1.2万,所以他觉得,他如果能保持稳定的投资回报的话,基本可以退休了。他预计自己在35岁,肯定会有1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800-1000万美元,而事实上,巴菲特的计算有些保守,因为在这之前,他每年的财富增长率高达61%。
退休是玩笑话,他急需在投资市场上证明自己,证明他不仅仅是格雷厄姆的跟班。于是他也要成立一个公司,这是他想的最好的办法,因为他可以在家里工作。那么问题来了,要拉谁入伙呢?巴菲特的自信心是相当脆弱的,他不愿意别人对他的投资品头论足,所以他决定,只找自己的亲人,于是他的7人合伙公司在1956年5月1日成立了,其中他的岳父投了2.5万美元,他姐姐一家投了1万美元,他的姑姑投了3.5万美元,他的大学第一个室友,就是嫌弃巴菲特邋遢,乱扔衬衫的那位投了5000美元,室友的妈妈投了2.5万美元,他还有一个发小投了5000美元,这是第六位合伙人,他自己是第七位合伙人,奇葩的巴菲特自己只投了100美元,他觉得他这叫智力投资。不知道那六位仁兄看到巴菲特这么干作何感想。是不是有种上当的赶脚。
不过巴菲特随即发布了分配方案,让大家放心了一些,他说4%以上的收益我拿一半,4%以下的只收四分之一,如果不赔不赚,他就没钱可赚,而且他承担最后的无限责任。也就是说他来兜底。
现在咱们能接触到的基金公司的制度是,不管你赚钱还是赔钱,只要你一买一卖,都会赚取你的交易手续费。所以基金经理与投资人的利益并不是共存亡的。
也让我想到一些学校老师,孩子最终的升学情况,如果不跟老师的工资挂钩,孩子考上考不上都与这位老师收入没关系,那可能这老师能卖力的教孩子的几率不大,要指望人人都有高尚的道德水准,恐怕够呛。所以这是我读这本书的一点收获,与你分享。最好能找到与你利益共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