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 影向
“反映现实一直是我们文学的弱项”
在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中,作家梁晓声的《人世间》获得最高票数。小说描写了北方某省会城市十几位平民子弟的起伏人生,如同画下1970年代至今的时代画卷。该书的影视改编版权,已经在2019年1月卖出。
分 · 隔 · 线
【节选】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注:下称茅奖)揭晓那天,陕西作家陈彦结束探亲,将从老家返回工作地北京。临别前,七十八岁的母亲执意要亲自张罗一桌菜。家人正在热气腾腾的厨房忙碌,手机响了,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获奖。
母亲问是什么奖,陈彦的侄儿抢着介绍:“叔获了一个文学大奖。”韭黄大肉馅儿的饺子端上桌,正合庆祝气氛。母亲问:“是不是喝点酒?”陈彦回答:“不了,正吃头孢,不敢喝。”
......
【节选】
四十一岁的徐则臣是茅奖历史上第一位70后得主,也是最年轻的得主之一,仅次于获奖时四十岁的古华。
60后评委徐兆寿在评审时着意关注作家的年龄,他列举了入围本届茅奖的70后作家:葛亮、石一枫、任晓雯、付秀莹、李宏伟,以及他同样欣赏的弋舟和田耳。徐则臣是他心目中70后作家的领军人物。2015年,徐则臣就凭借《耶路撒冷》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前十名,距获奖一步之遥。
......
【节选】
“把社会的方方面面 都搅动起来”在写作之外,五位获奖作家都有工作职务。
作家李洱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任职,每天上班要开各种各样的会议。“经常有朋友问,你怎么受得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李洱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对作家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无意义的,包括那些看似无意义的生活。”
......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短书--影向阅读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短书--影向阅读】
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