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高考作文两大热点素材多角度思考示例

编导艺考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材料分析/高考作文两大热点素材多角度思考示例

对于热点事件的关注与分析,无论对于高考作文、编导故事写作,还是更为直接的即兴评述、演讲、辩论、自由讨论等考察方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热点事件,可以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素材,不论是叙事、评论,还是抒情,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积淀,而每天发生的事件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对热点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对事件的内在逻辑分析,对由事件所引发的各类行为反应进行理智客观地研究,将积极影响剧作故事创作能力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即兴评述、命题演讲、辩论、自由讨论等等考察都与故事写作有很大关联性。换言之,对于一个事件(现象)的深入分析与探究,有意识地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故事写作基本训练功课,同时也是故事构思能力的重要体现。

故事写作及未来剧本创作,本质上讲都是对某人、某事、某现象、某理念等等方面的看法表述。优秀的故事都是有着作者自己的独到分析、独特观点和与众不同的叙事与论述逻辑。在我们故事的学习中,把带有作者个人想法和看法的事件连接称之为情节(在影向故事课程中,吴老师将进行详尽的概念讲解和案例分析)。从上文的简单描述中不难看出,对于媒体事件来龙去脉的逻辑进行深入探究,本身就是在学习故事了。

因此,要记住,同样是关注媒体事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与他人不一样:不要流于表面,不要懒于动脑,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孤立分析,要敢于质疑,要敢于挑战,要敢于颠覆。

我们以“钟美美模仿秀、江苏小学生跳楼”两个热点事件作为案例,来说明多角度分析对于理解问题的重要价值。

钟美美模仿老师视频秀事件

艺考

事件概要

黑龙江鹤岗的一名13岁男孩钟宇升(网名钟美美)录制模仿老师抱病上课、接电话、上公开课、生气发飙、痛批早恋等日常行为,将视频发布在快手平台而“爆红”。随后因视频遭遇下架引起广泛争议,有传言他因某些部门认定的传播“负能量”被“约谈”了。之后,钟美美这位“影后”视频作品风格大转型,表演依旧自然流畅,但关注者似乎对此不太“满意”。

艺考

分析角度参考

1、从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谈起,这是一个优秀的素质教育成果代表:悟透表演真谛,表演功底可与北电、中戏出身的演员媲美。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孩子是怎样被培养出来的。应该围绕着社会教育改革,学校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核心议题评论此次事件。钟美美爆红的“意外”,不是意外,是当地教育部门、学校、社会齐心协力开展高水平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要盛赞此次意外事件让这么好的教育经验通过互联网传播开来。至于视频下架被约谈,只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诋毁当地教育相关部门,不属实。我们要抵制谣言,为营造美好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编导艺考中的演讲可以继续展开;命题辩论可以结合下列各个角度展开。即兴评述,借此完善论证、补充论据、强化核心观点即可。【影向只提示评论角度,不展开】。

2、网络流量,是何物?初中模仿秀视频走红,看似意外又不意外。一个多重反差的模仿秀视频,具有了传播学意义上的基本元素。但是被卷入巨大的流量网络后会给一个未成年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一两个月的时间,被网络流量裹挟着进入成年世界,被无数人围观,被无数人评价,也被无数人赋予新的期待:有人要搭车宣传更多地正能量,有人希望他能不要荒废学业等等。同时也给孩子带来明星、名人都无法抵挡的诱惑:签约、广告代言、无数赚取光环和金钱的机会。当下我们需要帮助这位“戏精”弄清楚网络流量是何物?

3、教师这个职业,天生的伟大,作为从业者要高度自信!一个事物的好坏,品质高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用平实的心态面对它,比如人性,这是个复杂的事物。人的一生都在与之为伍,都与其阴暗面对抗,小心翼翼地呵护,不能无视更不能幻想美好无边。认识到这一点,与人有关的所有行为活动,我们都应客观理智,不能为了不能言说的目的刻意回避。比如,职业。任何职业都是人在操作。所谓的职业中的专业理念、操守、精神等等问题,都与人有着直接的联系。不能想当然地界定,这种职业是高贵的,那种职业是不重要的,这种是灵魂级的,那种是普通级别的,这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那种是不可或缺等等。类似偏见背后是某种神秘力量在支配着,很多观念是特有年代下的特有产物。教师这个行当与社会上其他职业一样,都是由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组成的,同样面临人性困境问题。因此,无论什么职业,都会面对人性考验,其中的从业人员都有好有坏,这是客观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问题及时指出来,把缺失找出来,积极寻找补救方案就可以。不会因为找出问题,指出缺陷,这个行业就被“污名化”。即使有恶意亵渎职业圣洁的人或言论出现,也大可不必惊慌,因为任何一个具有成熟规则和理想信念的伟大职业,盛名不会轻易被撼动的。何况,这只是一个学生正常并无恶意的“戏仿”,需要有关领域及人士那么紧张吗?需要对一个游戏行为那样敏感吗?需要搬出“正能量”这个伪概念工具挥舞一番吗?善待提问题的人,直面问题本身,自信一点会更显伟大。

3、对老师的“敬与爱”,应该把求知放在第一位,更加重视实质才是真正的尊重。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爱,是一种绝对善意的友爱,也只有真爱才会近距离观察,观察后留存特质用模仿来流露真挚的喜爱。换言之,只有足够了解才可能亲近,像家人、友人一样去开玩笑。孩子模仿任何老师,不必然代表对他的态度好恶,反而代表一种童真。对此给一个涉世不深地孩子贴“负能量”标签,是不是有点不妥呢?敬与爱,有很多方式,但形式主义不是首选,否则就陷入唯“面子”的低级怪圈。

4、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它不是捏造,也不是污蔑,常常是善意的。(鲁迅《什么是讽刺文学》)

在国外,讽刺风格的作品在媒体上是受欢迎的,讽刺作家、写作者或传媒从业人员一直被视为公共语言的清道夫,表达上剔除所有形式上的虚假修辞,帮助受众认清错误、谄媚和愚蠢,理解神秘事物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好的讽刺文学融合了愤怒和创意。

钟美美模仿老师的短视频,很大程度上恰中肯綮。

江苏小学生跳楼事件

艺考

事件概要

江苏常州五年级学生缪XX再一次作文课上课过程中,从教室跑出后翻越教学楼护栏坠下楼,不幸身亡。8天后,常州市金坛区政府办公室、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给出结果:1)、排除他杀;2)、课堂上,教师袁某不存在对缪XX打骂行为;3)、作文中的批改痕迹是孩子自己做的。警方的初步结论是,缪XX的跳楼和教师袁某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该小学校长和金坛区宣传部副部长邢某也作出回应。李校长重点是肯定袁某是好老师,业务能力很强,是常州市学科带头人。该校长还称,从未接到过学生、家长对袁某的举报,在学校对老师的满意调查度中,也未发现袁某存在问题;这位袁老师还是常州市十佳辅导员。

艺考

另外,此次事件发生后,缪XX所在的班级微信群内,有家长发起为袁某点赞的行为,也引起网络关注者的讨论。

随后,网络上不断出现与此次事件相关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目前能大体上获知:作文课上,班主任语文老师袁某对缪XX的一篇读后感作文进行了点评,老师指出作文的词句文法问题,作文头部批语是“传递正能量”。

艺考

分析角度参考

1、事实从哪儿来呢?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缪XX的死亡。但实质问题,是死亡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是什么给了孩子死亡的“勇气”?网络及其他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口味”的信息,很多言论中充斥着主观猜测的味道。在今天高度宽广的媒体通道面前,对此类“恶性”事件,我们为什么总是无所适从,总是在揣度中寻找想要的信息呢?是什么原因导致“媒体越发达,有效事实越稀有” 的怪现象?(试着分析有效事实被垄断、信息自由并不代表有诠释自由;限于篇幅,此处省略2000字。)

2、在有限的事实面前,我们可以选择有限的分析角度:比如此次事件中的“正能量”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可以有把想说的话说明白。

正能量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赋予它巨大的能量?所到之处,只要亮出“正能量”就像原子弹爆开一样,威力无比,一切观点,一切洞察,一切言论瞬间被批的体无完肤。评述或演讲或辩论或讨论,不要浪费时间解释这个“概念”之伪,要重视解读此类词汇传播广泛的原因在哪里?探讨分析一个主流媒体都在使用的“只能有选择地理解的词汇”背后所反映的客观境况(推荐阅读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理解其中“新语”规则问题)。

关于此类角度辩论中论据的几点提示:假定大家对于正能量理解具有伟大的合法性,那么以下问题如何解释?

正能量代表积极向上的行为,是好事情的总结词汇,但是消极如何面对?如果不谈论,又如何被知道呢?只谈所谓好的一面,“坏的”随时在暗处伺机危害我们怎么办?

只谈正能量,我们就不要去看“四大古典小说”。因为《西游记》一路都是打打杀杀,唐僧一路上遇到的都是吃他的妖魔鬼怪,按照正能量逻辑,应该直接找到作者吴承恩把《三打白骨精》之类的情节删除掉,改写唐僧师徒从大唐一路坐祥云去西天取经,又顺利又积极又满满正能量;《三国演义》通篇都渗透着阴谋诡计;《红楼梦》“表面繁华”背后只是无数鲜活生命的消失,吞噬一切的革命即将来到;《水浒传》所描述的情节、细节更是不能令我们直视。按照“正能量”者们的话语指向,这些经典都应该烧掉。细数一下,历史上但凡流芳百世的作家或其他有大作为的人物,有多少在当时只传播“正能量”得来的:孔子、屈原、杜甫、岳飞、颜真卿、于谦等等。

正能量“只能有选择性” 去理解,比如只能谈事物或事件的有利于宣传的一面,不利于“面子”的都是“负能量”:教师、医生等职业都是伟大的,从业人员都是神,他们都是道德楷模,说他们收红包,受贿,打骂服务对象,缺德等等都是别有用心,都是无耻的行为等等。(鲜活论据有无数,只要你稍加动脑,即可唾手可得;笔者不再罗列)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写到,必须对太相信令人失望的豪言壮语的民众说:英雄的谎言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出世界的本来面目并仍能去爱它。而当下某些人担心的是,负能量说多了是不是民众就不爱这个世界了呢?

人,有时候会得病。得病的时候,会有医生帮你诊断、治疗。社会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反对“医生”的存在,病入膏肓那不是太可惜前世的努力了吗?一个期待中的具有真正正能量的社会,绝不会反对“医生(发现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的存在。这就是某位独立思考者所言:“正如一个人的两面,一个真正正能量的社会,应当是人们既有积极的自由(比如“说不的自由”),又有消极的自由(比如“不说的自由”)。最好的状态是,勇敢者推动积极自由,懦弱者捍卫消极自由,两者相加而不是互相指责、相减。”

3、关于教育到底是去个性,还是追求共性?一个老话题,借新案例可以展开谈谈。

谈论这个话题是比较有意思的,因为参加编导艺考的同学们都属于“被教育界”的一员,有发言权,不用担心被人反问“你有没有进过学校,怎么知道这么多”、“你没有出门调查,都是听说的吧”,好在我们都是为了评论、辩论、讨论考试,不是为了写小说,更不是记者调查。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角度去论述,会得到考官更多赞许的。

作为“被教育届”的一员,受教育的体会,你是有话语权的(这就是钟美美的模仿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

教育,是互动的。不是单向的灌输,更不是专制型的:对与错只有教育者说了算。知识传播并非教师职业的所有。一个合格的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即使在考试的框架下需要标准答案,也要重视得出答案的路径思考,而标准答案不是唯一目的。否则,学生一旦被“标准”俘获,一切教育努力都将白费(近日,“小镇做题家”“ 98five”废物圈,是个迟来的警醒)。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阐述道: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鼓励真诚,鼓励个性,鼓励想象,鼓励反叛,鼓励独立是一个作为教育引导者的基本出发点。

艺考

4、“505一家人”的班级群里的一部分人(为袁某点赞),为什么成为“乌合之群”呢?

一部分人的行为加重了以后“遇到此类事情”能侥幸活下来的人的痛苦,这就是“悲伤之上的悲伤”。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他的著作《乌合之众》中解读了这种慵懒、愚蠢(“505班群”里面的一些家长打着正能量口号,昧心排队点赞,取媚“权威”,颠倒黑白的群体行为)的群体心理,其敏锐的洞察力一直被后人称道,其理论直到今天依旧有助于解读群体行为和一些社会问题(笔者多次提醒学习即兴评述的孩子们,不要只关注所谓技巧,沉下心好好用原理性的洞见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

可点击阅读编导艺考网公众号文章:

这位“爷”的洞见和思考方式,对学习传媒的编导考生有着巨大价值

在勒庞看来,“乌合之众”就是聚集在一起丧失自觉的个性、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群,他认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群体的思想就占据了统治地位,许多人凑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505班级群中发起的点赞,就是家长背后某些人的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不要用无奈开拓,本质就是无原则,无底线,无判断力,与家长学历,资历,经历无关),本能自觉的使自己处于一个领袖的领导或者统治之下,群体服从领袖“要比服从ZF温顺的多”。从解读群体心理的角度分析,将是对此次事件未来意义的一次深入探讨。

5、随波逐流、放弃权利、自觉维护套路的后果便产生了潜规则。

权力是什么?一种支配他人的能力。它的重要行为特征在于,它会在意识上和实际上不断自我膨胀。任何领域的权力,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时常会把自身看成是整个大派系权力的小型复制品。换言之,它虽然无意识,却事实上认为自身具有对一切“上位法(如学校、教育部门规定)”的解释权。对于班级的一个小范围而言,这几乎相当于用几乎无限的权力来管理非常有限的事务。如果权力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无限的,那么它会寻求什么?

当然是寻求服从,而且是最彻底的服从(上一个角度谈到的505班群的行为就是此类意志的结果)。

服从表现为秩序、 整齐划一,而最彻底的服从表现为最简陋的秩序——比如,我说的都是对的,不按我的做你就是有问题(作文的格式化,批改背后的权利意志体现,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为你好”)。并且,这种最简陋的秩序,可能源自于某一个掌握微小权力人的最廉价的利益需求。江苏常州这所小学505班级的某些家长,需要臣服于暂时主宰孩子学习的拥有微观权力的老师们。

这样下去,会如何?

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缪某某,时间、空间待定。

笔者附注

改编后的《西游记》并非原著《西游记》的全部,更未展示原著精华,甚至在普及古典文学方面,电视改编不但没有起到推动作用,反而极大地削弱了学生们阅读原著的动力。不信,你问下周边的同学,有多少读完《西游记》原著的?就不要说认真读,更不要说“二次阅读”了。没关系,好作品有一个最大特点:永远不过期。经典作品永远等着你去“带着大脑去遨游”。

我们一起重温下《西游记》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片段。

在这个故事里,孙悟空也受到了老师唐僧不公正的指责和批评,和可馨小朋友一样。吴承恩在那一回故事的结尾,这样写孙悟空无法平息的冤屈: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同样是被误解、被指责,悟空用“把地上的树藤都蹬翻”那样的力量,跳上天空,离开了伤心之地。但十分惋惜的是,可馨小朋友不是大圣,无法腾云驾雾,自由逃离是非、伤心之地。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被唐僧冤枉而赶走的悟空从花果山回来,拯救了唐僧。原文说道——长老现了原身,定性睁睛,才认得是行者。一把搀住道:“悟空!你从哪里来也?”……

三藏谢之不尽,道:“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

行者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话儿,足感爱厚之情也。”

老师唐僧因为白骨精事件,让学生孙悟空受了冤屈。

但是唐僧这“一把搀住”,主动放低姿态,悟空的那些委屈、不平也就化解了。

而现实呢?


关于“钟美美、缪某某”如何编织进故事呢?

最后,我们看个故事,导演张元的电影作品《看上去很美》

艺考

影片开始,一个叫方枪枪的小朋友初到幼儿园,后脑勺留了一条小辫子。

艺考

有小辫子,哪能行?学校里都要“平均发型”,老师要给你理发(先把个性小辫剪掉)。

艺考

方枪枪不愿意,要跑。

艺考

老师就指挥一排小朋友去捉他。

艺考

最后方枪枪被七八个小朋友摁在地上,老师拿出剪刀,咔嚓再补上几刀,口中念念有词:剪掉是为你好。

艺考

艺考

如何控制这些处在个性“张牙舞爪”时期的孩子们呢?

艺考

这,难不倒老师们。「小红花」成为约束和控制小朋友行为最得力武器。

艺考高墙里的幼儿园,对于方枪枪小朋友当然不自在。过得太不快乐了,他试图逃离(越狱)。

艺考

艺考

但,当他逃到外面广阔天地后,

院里整齐排队的小朋友被列队前进,口号整齐划一,胸口带着更大「红花」的“大朋友”所取代。

艺考高墙内外,

到处,都是“红花会”,满满的正能量气息,小朋友无处逃遁。


艺考

想参与热点分析、故事写作、影片分析直播课程的同学

可微信联系本文作者(微信号 beishiting)

艺考

一年后,你想成为哪个“院里”的专业系成员?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主页-艺考号-编导艺考-材料分析/高考作文两大热点素材多角度思考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