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围绕关于作家“余华”【为辅导机构站台恰饭】的话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文学家不该恰饭
这类网友认为,本该与世俗无染的作家竟然向资本投了降,“真《活着》”。他们觉得,余华以“先锋派”作家身份进入文坛,曾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作品,现在却要靠为辅导机构站台恰饭,姿态似乎不太好看。
2、文学没死,但余华不是讲授中高考作文的好人选
这类观点不认同“文学已死”的论调,但他们指出余华本人的求学经历在谈高考作文这件事上并不具有说服力。“然而余华老师本人两度高考落榜…”,“余老师还真不一定能讲特好,也许还不如一些中学和培训机构里的老师,毕竟术业有专攻,大家方向不同”。《新周刊》今早推送的微信文章也基本持该观点:“如果以文学成就来看,余华来点评几句作文当然绰绰有余。只不过就像一些网友调侃的那样,用他的写作风格应对中高考题目,大概率得不到高分。”
3、名作家讲写作,无可厚非,没毛病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作家授课无可厚非,余华对文学具有深沉的热爱,参与到应试写作中也是一种“改变与建设”。况且余华曾连续三年作为《钱江晚报》新少年作文大赛的总评委,对学生的作文总该“颇有见解”。仅就目前获取的信息来看,余华只是在一次活动上结合自身写作经验发表了关于中高考作文写作的一些建议,并非打算展开长期、系统的中高考作文教学,似乎也并不会对广大考生的应试写作带来决定性影响。
1993年余华在北京团结湖公交车站
相比余华该不该指导作文,我们更关心文学是否“已死”,不妨再看看之于余华新作《文城》的两个讨论【深度文章,识别二维码阅读】。
今年2月,余华时隔八年推出长篇新作《文城》,在文化圈内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与讨论,截至目前,本书在豆瓣有着8.0分的较高口碑。在认可余华写作诚恳态度的共识下,这个讲述“凡人英雄一场漫长的寻找”的故事也在评论界引来看似两极的评价:
评论家杨庆祥赞赏《文城》中体现的“信”与“义”,指出“在当代写作中,这样的侠义和孤勇,前有写了《心灵史》的张承志,后有写了《文城》的余华。”
余华《文城》:文化想象和历史曲线
评论家李壮则指出了小说有“纯文学爽文”之嫌,认为《文城》是个好故事,但不是个好小说。
余华时隔八年写出的《文城》是“纯文学爽文”吗?
“神像被搬下了神坛,赞美歌变成了流行乐。”
添加微信阅读【作家们下凡】延展深入分析
在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阅读之间,
影向阅读,为你的编导名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