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重的审美
⊙失重原本是一种物理学意义上的空间现象,现在成为了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空间现象,而且是相对于正常现象的反常现象,它呈现了事物在微重力环境下所处的不确定状态,这种状态值得描绘,更值得联想。
⊙与正常的空间状况相比较,失重表现出的特点是“动”,而不是“静”。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状态,前者是正常的,后者是反常的。而我们更习惯于审美的正常状态,习惯于正常状态下对于静态事物的描绘,具体地说,是对于那些具有确定性因素的描绘,并且由此养成了绘画应该是一种正常状态的审美判断。也正因如此,我们只习惯于描绘“静”,不习惯描绘“动”。因为“动”有违于正常的审美准则,它的不确定性常常让我们无从把握、无从判断,久而久之,我们便只能认识“静”,不再认识“动”了。这就是我们画得了“静”,画不了“动”的原因,也是我们始终依赖客观描绘,敬畏主观表达的原因。
⊙其实动态的事物,并不比静态事物更难于描绘,只是描绘的意义有所改变,由原先对于“静态空间关系的记录”,变为了现在对于“动态空间关系的组织”。一种是被动的刻画,另一种则是主动的塑造。而审美教育的核心,恰恰是培养学生主动塑造的能力;主动地塑造形象、主动地塑造画面、主动地塑造视觉规律,并最终达到塑造他们自己的目的。长久以来,我们过于重视被动的刻画,过于轻视主动的塑造。所以我们越来越擅于用手去画,越来越不擅于用心去想,不知不觉中,我们审美判断能力已经变得不再完整。
⊙失重虽然改变了原有视觉因素的规律,也就是“静中求动”,却让我们发现了新的视觉因素的规律,也就是“动中求静”,这无疑是对素描教学的思维拓展。以往我们画画,是在规律中寻求变化,重在刻画记忆,是能力的体现。现在我们画画,是在变化中寻找规律,重在调动记忆,是想象力的体现。我们的素描教学正在改变,也正在进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其中。
设计学类专业试卷
题目:失重
时间::3小时
工具:黑色铅笔或炭笔
满分:250分
要求:
1、画在试卷纸正面,横竖构图不限;
2、想象生活中的物品在失重情况下的漂浮状态,要求刻画不少于5件物品,物品种类及环境不限;
3、符合题意,写实画法。构图完整,造型准确,结构严谨,质感真实,刻画深入,空间感强。
1、作者完全领会了题意,画面中的物体与光影纵横交错,有序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有情趣的画面。其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关键在于画者是否是个“有心人”,深入的观察和发现能力是绘画者应有的素养。
2、画面的物体被放置于一个浅灰调子的空间中,其中黑白对比、形体空间、点线布局都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物体之间相互结合、相互衬托,丰富而有序,体现了作者的综合能力。
3、作者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题材,在日常上火中寻找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需要日积月累,绘画时难得的是情动于中。
4、作者在经营布局中可以保持着单纯性,画面内容简练色调表达明确,在墙面上的影子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纸面上由于交错纵横的运动线和蜿蜓曲折的波纹线而显得充满动感。
5、设计类素描的题材与生活中的场景或物件多有联系,如何从纷繁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可入画的景物,需要平时多一些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可谓入微,湖面朴素而不单调,呈现了较强的塑造能力。
6、作者运用单纯的横向构图,点缀以桌椅、电扇等元素,使画面的氛围变得活跃丰富,画面调子的层次也同样具有空间感,能够反映绘画者的综合素描能力。
7、练好素描的关键是对描绘对象秩序感的表达塑造,作者想表现的内容太多,反而削弱了画面的表现力。所以日常的训练更多应关注素描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非猎奇性的内容。
8、作者选择了冬日的一个街角进行刻画,斜向对角的构图使画面在活跃感中具有稳定性,失重后漂浮的物体增添了趣味性和新鲜感。
9、这张素描的构图因为俯视的视角而显得活跃,作者又通过加入横向和竖向的线条因素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感,这成为一个亮点。
10、画面选用放射性构图,具有视觉上的张力,而且作者能够紧扣题意,失重感表现得较为充分,缺憾的是刻画得不够深入。
11、作者选择的是日常中熟悉的教室一角,采用了仰视的透视视角,一束光给画面带来某种具有舞台感的神秘氛围,灯光下的失重物体在空间里漂浮,作者的塑造整体中又显丰富,综合能力较强。
12.作者选择了単纯的物体进行布局, 斑驳的光影丰富了构图,画面整体感较强,比较取巧。
13、作者采用了近距高大视角的构图, 在纷繁的生活环境中选取了几样日常素材进行描绘, 而且刻画得较为深入充分,呈现其深厚的造型素质,以及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力 。
14、作者用大片的暗部效果作烘托,去表现那一束光中漂浮的物体,以及物体因角度而产生的光与影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对于光影的感受和体验,画面也由此而显得不同 。
15、作者经过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这个构图,空间中的物体刻画得比较清晰扎实,画面布局较为合适,整体关系把握得当。
16、平稳的对称式背景,错落有致的物体,层层叠叠的视觉体验,使得这幅素描具有某些别样的动人之处。
17、画面的亮点在于斑斑驳驳的光影效果,令人想到午后的阳光,作者对于体积、质感及结构的表达同样可圈可点。
18、作者采用倾斜的构图, 使画面透露出某种不稳定感, 大概是结合了失重的题意,整体塑造得平稳、朴实、认真, 只是刻画得稍显欠缺 。
19、作者采用满构图的手法, 使视觉上产生垒叠的效果, 让人目不暇接, 别有一番意味 。
20、素描中的各种因表需要有节奏地搭配和布局,在空间、色调、明暗等方面均需要作者仔细地比较,反复地推敲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
21、熟悉的日常物件组合构成了画面,涵盖了诸多生活中的视觉信息,尤其对失重感的表达较为充分,说明作者具备一定塑造能力。
22、作者用大面积的白挤压出被表现物体的外轮廓,形体的塑造基本完成,但缺乏刻画上的亮点,有些过于面面俱到。懂得取舍应该是绘画者的素养之一。
23、大概作者熟悉于火车的环境,画面构图单纯,内容简洁,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失重的题意,空间、秩序、调子的刻画一丝不苟。
24、作者选择了一个较独特的正俯视角度,构图平稳完整,杯子、蛋糕等点的因素活跃着方正的面,黑、白、灰的层次有序地分布于画中,体现的是作者的素描综合水平。
25、又是一张充满生活情趣的构图,失重的因素使得画面超离了平常,作者的素描能力较强,画面明暗层次丰富细腻,具有观赏性。
26、这是一幅从生活中找寻绘画素材的素描,生动而自然,画面色调清新,黑白节奏明确,虽然还不尽完善,但鲜活的气息和较深入的刻画可以弥补诸多不足。
27、作者画得平稳,刻画得扎实。不同的作者其素描的气质会不一样,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气质选择素描的方法。
28、素描中的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与形体结构的刻画是技法的关键,考生应该把精力集中于素描语言的研究,以及素描认识水平的提高。
29、画面构图完整,具有生活气息,能够看出作者努力想描绘许多细节,但略显琐碎,并非任何视觉信息都适合入画,符合画理的因素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0、对于冰糖葫芦的味觉记忆被作者唤醒了,漂浮状态中的冰糖葫芦显得欢愉、自信,这种轻松而浑然天成的感觉使画面发亮。
31、画面情趣浓厚、层次丰富,作者擅于刻画处于暗部的物体,在不同深浅之中塑造形体与结构,说明其综合素养较高。
32、作者选择了一个高明度的空间做背景,烘托深浅不一的热闹氛围,几点重色调提高了色差度,使得画面洁净而明快,提现了作者的素描能力。
33、午后阳光的集体失重,画面有一种慵懒的气息,美中略显不足的是刻画中缺乏的取舍意识。
34、这是今年画鱼的试卷中较为出色的一张,鲈鱼在画本中占据突出的位置,而且刻画得生动厚重,处于浅灰调子里的其余物体有条不絮,失重的感觉诠释得较为充分。
35、这是一张大透视的构图,布局形式比较取巧,具有视觉冲击力,再配以深入的刻画塑造将更为出色。
36、这样在等下等下伏案学习的情景大概深深地刻印在作者的记忆中,选择最能感动自己的题材是值得警醒的事。
37、作者对于画面的空间、黑白、光影的布局井然有序,使得物体之间相互衬托,而且能紧扣题意,表现得较为充分。
38、作者能够理解失重的题意,以视觉的形式进行诠释,具备一定的能力,只是刻画上稍显粗糙。
39、画面由几个三角形构成,整体布局井然有序,体现了作者的素描综合能力,尤其对日常器物的运用,呈现了作者对于形态的敏锐感觉。这种敏锐同样被运用在调子的表现上。
40、简洁是这张作品的最大优点,构图简洁,内容简洁,意境简洁。作者恰到好处地把握着画面的整体效果,形体塑造得单纯而厚重,能够说明绘画者的综合素养。
41、能如此细致入微地刻画生活中的物件并非易事,作者的塑造能力较强,形体、结构、透视、质感的描绘得心应手,可见其能力。
42、作者充分理解题意,将日常生活场景加入了失重的元素,使画面具有非常规的视觉经验,场景刻画得完整深入,体现了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积累。考前的准备,除去大量的技法实践,应该还包含着视觉记忆的搜集和对生活的图像化记录。
43、画面中的物体放置于浓重的人造光源之中,由于失重而产生的光影使画面具有了某种非现实的意味,飞溅而出的火花任性地介入到画面之中,形成了空间中一道道飞旋的弧线,画面的意境营造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体察深入细致,充满情感。
参考文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试卷评析—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