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新学期,一起加倍努力
语文
语文学科组
202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命题呈现出“立德树人、稳中求精、时代导向”三大特点。
一、立德树人
今年的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青年成长主题选取材料,按照文化自信理念布局,内容丰富,整体感强。从第1题“共青团百年历史”开始,选材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方面6个维度引导青年学子关注成才过程中的多重要求:①作文材料凸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新时代浙江省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人才为例,引导考生思考未来发展。②传递爱国奉献精神,如大阅读《逛》塑造军人忠孝报国的情怀,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品格。③关注现代发展理念。如第1题正确认知短视频,第2-3题传播航天精神,第4题关注杭州亚运会、职业教育法颁布、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第6题理解地理标志和乡村振兴。④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如第1题、第2-3题、第4题。⑤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第1题宣传宋韵文化,小阅读《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了解中国悠久丰富的饮食文化,古诗阅读《楼前》《勤政楼》,思辨认识历史事实等。⑥注重自身修养提高。如古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展现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淡泊汪洋的文风;《论语》强调礼乐以仁为本,学习孔子气象从容的君子风范。
二、稳中求精
命题以稳为主,在试卷框架、难度、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试题科学规范,测试目标明确,情境设置恰当,设问科学,选材新颖,表述方式合理、有效,既注意适当的知识覆盖面,又体现考试重点;同时,在遵循《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上,对部分命题的形式、方法上作了精细调整。比如,第5题以补写填空的形式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要求,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第6题以图文材料考查语段的压缩能力和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适当增加了小阅读、大阅读等材料的阅读量。大阅读第13题考查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古文断句另外选取典型文段,古诗分析两首作品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论语》阅读多方面解读孔子的音乐活动等。在试题考核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上均追求精益求精。
三、时代导向
新时代以来,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今年4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又适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新时代中国青年未来如何发展成为焦点话题。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作文材料以浙江省为例,创设真实情境,引导考生思考在未来发展中如何成长为开拓创新的人才。
写作有多个层次或角度,如:(1)开拓创新,助力未来发展;(2)刻苦训练,助力未来发展;(3)勇于钻研,助力未来发展;(4)团结合作,助力未来发展;(5)学习榜样,助力未来发展。论题具有开放性,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散,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谋求发展,成就创新型人才”“放眼未来,助推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等。
作文题要求考生在时代、社会大视野中进行思辨,协调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引导考生增强语文联系实际的能力,主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
数学学科组
2022年全国高考浙江数学试卷,严格遵循《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依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贴近高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重视基础、关注能力、有效区分的命题思路。
一、面向全体、重视基础
试卷全面考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覆盖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中学数学主干知识,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考查了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等高中数学知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这三种类型的试题都提供一定量的考察基础知识的问题,试题的设计注重通性通法,没有偏题怪题,难度适中。
二、强调本质、关注能力
试题在强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问题本质与数学思维。
选择题和填空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强调概念的理解,关注问题的本质。如第8题在图形的变化中,要求考生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理解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第9题,在常见的绝对值不等式问题中,寻找新的设问角度,突出了思维的灵活性;第10题,从简单的数列递推关系出发,选择合适的变形进行放缩,并发掘出精妙的结论,为有能力的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解答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试题分层设计,设问由浅入深,对推理论证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计算量适当。试题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不同方法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并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如第19题要求理解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概念,并能互相转化;第20题以等差、等比数列为起点设计问题,并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加以解决;第21题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将未知点转化为已知点的联系,并利用函数解决问题。
三、精心设计,有效区分
试卷中每种题型的试题排列由易到难,梯度明显。试题立意精准、叙述简洁,为使考生能更有效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对问题中条件的叙述、设问的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合理优化;试题设计背景公平,使考生能正确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试题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现考生思维能力的差异。
第17题,可以根据题意,利用坐标等基本方法解决问题,若利用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可以为问题的解决开辟新的思路,体现了不同的思维层次,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分度。第22题,以高中数学常见的函数为素材,以基本的问题为引导,以常用的方法为手段构造函数,并利用这些函数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研究问题,对考生的思维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为考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能力的舞台,以选拔出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考生。
试卷总体遵循“稳中求进”的整体思路,考查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在常见问题中选择新的设问角度,在基本方法中体现新的思维高度;试卷整体结构稳定,让考生以平和的心态从容地解决问题,正常发挥水平;试题仍然让考生以熟悉的问题为起点,逐步深入探究,充分展示考生的不同思维层次,确保有效区分。总之,试卷设计始终保持和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同向同行。
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学科组
试卷命制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坚持以教材为依托,贯彻政治性、原创性、科学性和公平性等原则。试题在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培育,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试卷延续了近年的命题风格和特色,保持结构、形式和难度的相对稳定,坚持“稳中有进”的主基调。
一、平稳为主,力求稳中有新
命题坚持以稳为主,延续近年一贯风格,题型结构、知识分布、能力立意和试卷难度等方面均保持稳定。试题文字精炼、表述清晰、设问明确,力求减少学生阅读障碍。试卷在保持基本风格稳定的同时,在知识的整体性和试题的开放性两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如第38、39、40题注重对知识整合性应用,其中39题和40题第(2)问答题开放程度明显,这对落实新课改所提倡的大概念、大单元和大任务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又如33题《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块首次采用表格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英国和美国两国政体的区别。
二、知识为基,突出能力考查
试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考繁难偏旧,不考细枝末节,着重考查学生高阶思维和关键能力,旨在纠正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错误教学倾向,以贯彻国家“双减”政策。如第11题考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不能死记教材知识,需要对生产者进行辩证的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如38题第(2)问不局限于考查识别、记忆等低阶思维,侧重考查分析综合思维、辩证思维等高阶思维,要求学生正确识别和理解市场统一和市场分割是矛盾的双方,立破并举是矛盾双方实现转化的条件;又如40题以“俄乌危机”这一复杂的国际热点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解答此题,既要求学生对俄乌冲突复杂的历史经纬有必要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辩证分析,又要求学生通过所掌握的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对国际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三、素养为要,注重价值引领
试题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39题以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逐梦航天的动人事迹引导青年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关注学生答题过程中呈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40题中国政府积极寻求俄乌危机的和平解决,落实了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关注,使学生心有中国情,胸怀大世界,放眼观天下。
四、生活为源,彰显人文关怀
试题编制紧扣时事热点,贯彻中央大政方针,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彰显人文关怀。试题将学科知识、素养和育人价值融入现实生活情境中,既有如第16题纾解企业困难、18题数字化改革、22题中美关系、30题乡村振兴、38题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学生熟悉的国家“大事”,又有如第1题“冰墩墩”玩偶、7题电影《长津湖》、24题网红工匠阿木爷爷、28题疫情下个人情绪、41题所有权纠纷等学生感兴趣的身边“小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领悟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
历史学科组
历史学科命题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在确保试题原创和平稳的前提下,蕴含新方向的探索,对未来新教材形势下的高考命题具有启示性意义。整卷设计集史料解读、情境设计、时空转换于一体,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人文性和公平性。
一、“立德树人”,把握命题方向
试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26题以新四史入题,聚焦抗战阶段之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集中考查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理论成果及其对“中国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回答,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第28题从人地关系认知出发,横通历史必修1、2、3、选修4、6,纵贯古今,站在人类生态文明的哲学高度,思考历史大化演生的规律,聚合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理解人与人之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体悟敬畏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历百代千秋流转变迁,中国共产党“改地换天”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破解了“千年田八百主”的千古难题。第3题敬惜字纸的传统美德,第6题中华海洋文明的源远流长,第8题近代军民的抵抗行动,第12题考查商人阶层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第13题国共合作抗日,第14题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第15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均在深化历史国家记忆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从大历史视野,思考家国命运、民族兴衰,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二、“稳”字当先,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试题设计由易到难,摒弃死记硬背和偏难繁纠,避免偏题、怪题。第1题孔子的政治抱负,考查周代礼乐文明;第2题屈原的家国情感,第4题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第7题顾炎武的学术旨趣,第9题甲午战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第11题近代交通变迁,第16题罗马法,第17题卢梭思想,第19题美国1787年宪法,第20题电影时代,第22题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思考与探索,第24题日本西欧崛起对美国经济霸权的挑战,考查要点均聚焦于主干知识,充分体现了疫情形势下对学情与考情的关切,确保考试平稳。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不间断的对话,对现实问题的历史观照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是史学思辨与魅力所在。反思历史,以史为鉴,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彰显命题的时代关切与家国情怀,注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能力的考查与提升是本卷的立足点。第29题以大历史跨度,联系必修1、2、3、选修6,呼应第27题,以反思为切入点,考查资本主义扩张史,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判断,引导考生在波谲云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确把握当下的国际关系,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三、原创为要,确保公平落地
原创是试题的生命线,以原创为基,通过鲜活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考有所获,确保公平落地。
第26、27、28、29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凸显大历史视野,关注家国命运与国际形势,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第25题以史料为引,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讨论,获得对文献理解的正确认知,提升历史解释素养,落地家国情怀素养。第4、6、24题旨在考查时空观念素养。第5、7、9、11、19、20、24注重考查史料实证素养。第10、12、13、14、15、16、17、18、21、22着力考查历史解释素养。第1、2、3、8、23、25突出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素养的考查。
四、精进立标,力求科学准确
试题在秉承一贯风格基础上,进一步精进,探索未来新教材形势下高考命题的新方向,古今中外的融会交流,贯通中西的历史视界,读史开慧的理性审视。
第6题以中华海洋文明联通中外,认识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对海外的影响;第10题以严复翻译赫胥黎文集,出版《天演论》为情境,理解近代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第18题以亚当·斯密《国富论》对中国古籍资料的引用与以司马迁思想论述自由竞争与价格波动为学术情境,启发认识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第21题从英国近代外交史事出发,认识英国的外交取向;第26、28题从古代中国延展到现代中国,以中国历史的迭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历史的伟力和作用。第27、29题从希腊政治出发,接续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张与经营,从源头厘辨雅典民主政治无可逾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进而在本质上反思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
地理
地理学科组
地理学科命题严格依据《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参照《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核心要求,着力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抽取蕴含必备知识的实际问题,精心创设试题情境,进而设计问题、编制答案。内容分布与题型保持稳定,难度适中,体现“稳中有进”的基调。
一、立德树人、与时俱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次命题从试题立意、素材选择,均体现与时俱进,说好中国发展故事,挖掘社会转型亮点,较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卷中的人工湿地微污染处理系统,生物质能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等素材选取,体现出我国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改进技术水平,注重人地协调,优化发展方向,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26题虽以中南半岛为载体,立意是关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并强调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第28题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哈萨克斯坦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体现出新时期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布局与有效实践,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进展。第29题关注广东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从南方电网东西互补性的原因,到抽水蓄能电站布局的优点,再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对西电东送效益的影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国家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战略,实现绿色、创新与高效益发展的目标。
二、图表出彩,素材丰富,彰显地理学科独特魅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图表素材的丰富性更是地理学科的特色。本次命题的图表运用从数量、类型和质量来看,均达到了较高水平,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构建情境并自然引出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解答。试卷共33张图片,1张表格,其中图片部分包括地貌景观图、地质剖面图、地理流程图、数据统计图、观测示意图、不同尺度的区域地图等,突出了对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考查要求。地貌景观图不仅美观,而且强调学生对真实情境的探究认识。地质剖面图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感,对地质地貌的成因认识更为形象。地理流程图让地理过程的发展变化形成整体感,突出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例如第13、14题的生物质能天然气项目实施示意图,制作精美、流程清晰,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天文、气象等观测示意图占比较多,这些通过实际观测获得数据绘制的示意图,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地理原理的分析推导能力。不同尺度的区域地图,则强调对学生区域认知素养,与综合提取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考查。
三、重视基础、回归教材,突出地理主干原理考查
命题难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全面,重视对地理主干原理的考查。有直接取自于教材内容的,例如欧洲西部的洋流分布与影响,我国四大地区的地理分布,太平洋北部板块分布与宏观地形,中、北亚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有通过情境化素材切入考查地理主干原理的,例如通过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考查3S技术的运用,通过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入示意图考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通过轨道交通开通前后的城镇变化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相关知识,通过塔里木河下游剖面图的解读考查水循环的环节。试题引导教师重视基础知识与主干原理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28题以哈萨克斯坦为区域背景,从当地石油资源的分布描述,到开采利用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从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出口周边市场的原因分析,到工业化对城市化推进作用有限的观点探讨,涉及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成因,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等地理主干知识。虽然设问切口小,有一定的难度,但试题内核均导向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四、关注生活、聚焦探究,引导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
命题的素材选取多源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充分立足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要求。例如第1题采用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的情境切入,考查野外地貌景观识别,无论是从情境还是考查方式,均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开辟田野课堂,提升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第17、18题的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沿线街道的影响,关注城市生活中的交通变迁对当地人口、城镇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第19、20题采用学生天文观测的视角引入,关注学生具有强烈兴趣的地理实践操作活动,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原理的推导与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出地理实践与学习生活探究时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27题聚焦黄淮南部干热风灾害,从干热风的分布、成因入手,深入到当地劳动人民的防灾减灾实践,分析大水漫灌措施对防治干热风的不利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趋利避害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明确实践是解决真实地理问题的关键。
试卷总体体现“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原则,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为基础,将自然和人文地理有机组合,把对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融入到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让考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与育人价值,树立良好的人地观、世界观。
物理
物理学科组
物理选考试卷遵循考试说明,稳中求进,重视实际,强调基础,注重能力。考试卷内容涵盖必修和选修教材的所有单元,主要针对主干知识命题,呈现友好,有利于学生发挥正常水平。试卷的内容结构,区分度、难度及信度保持稳定,体现选考的人才选拔功能。
一、强调基础,知识内容有代表性
试卷强调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直抵概念内涵,物理味浓。例如第1题考查力的复合单位的组成;第2题考查运动场上常见的四类球所受力的性质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第5题考查学生对磁场与交流电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第7题着重考查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以及光电效应的理解情况。物理是实验科学,现象观察与实验操作技能尤为重要。第4题“光的干涉实验”着重考查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和原理理解能力;第17题中的“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求合力的方法”三个实验分别考查了学生最基本的刻度尺读数、描点作图规范和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二、重视应用,情境过程有真实性
试卷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建模能力,情境多样、设置合理。第3题的鱼儿“摆尾击水吞荷花”画面、第10题的晒衣架受力,第13题的高楼提升装置,第19题的物流公司滑轨装货问题,均传递了生活的物理观念;第6题神舟十三号飞船采用快速返回技术,第8题王亚平太空水球光学实验,第14题秦山核电站成功生产碳14,第21题我国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发展等情境,寥寥数语展示了我国的科技进步,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些应用情境很好搭建了考查学生建模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展台。
三、考察思维,建模探究有综合性
试卷十分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与甄别。第8、9、16题考查推理能力,第11、15题侧重推理与归纳,第12、13题又强调了对学生综合分析与质疑能力的考查。物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8题“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分压特性”和解释“两G表指针偏转现象”是对教材实验的适度拓展,能够很好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采用常见物理模型和物理过程的综合应用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第20题涉及碰撞、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多个物理过程,需要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牛顿定律、动能定理等多个物理规律,在解决问题时还需具有推理能力判断临界情况。第21题结合先进科学技术电磁弹射器这一情境,采用学生熟悉的v-t图方式呈现试题,综合考查电磁力和其它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规律、以及电磁感应等核心知识掌握,结合实际应用的能力,还兼顾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第22题采用我国物理学家的速率分布律实验装置,并结合教科书中回旋加速器知识,创设离子速度分析器情境来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这一核心内容,通过转筒旋转的边界条件设问,对运动的周期性、空间建模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试卷总体呈现友好,稳中有新,知识和能力并重,难度和区分度兼顾,考生能充分展现学业的学习成果。
化学
化学学科组
化学学科试卷命制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科学、公平、准确、稳定”的主基调,严格遵循《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试卷结构、形式、难度、知识点的覆盖面等方面保持稳定,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既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又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正向导向作用。
一、精选测试载体,凸显学科价值
坚持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精选真实的、体现化学学科价值的测试载体,将“核心功能”要求融入具体试题中。如21题“废旧电池回收碳酸锂和二氧化锰”,27题“联合生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29题“工业废气H2S的回收利用”,30题“NaNH2的制备”,31题“药物氯氮平的合成”等,不仅全面测试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更渗透了化学学科在创造物质、合理开发及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二、力求试题稳定,重视必备知识考查
试题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全面考查了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等必备知识,体现了测试的基础性要求。如,教材中涉及的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的核心主干知识在命题选材中均有所体现。
三、精心设计问题,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试题重视分层选拔功能,不仅客观题难度有梯度,而且主观题更是通过多种设问方式,考查学生不同的认识视角和思维水平。各大题入题容易,但随着设问的深入,对学生的关键能力要求逐步提高。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分层选拔,体现试题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如:29题从简单的平衡常数计算、反应自发性判断,到表格数据分析、作图、原因分析;31题从简单的分子式判断、结构简式书写、反应类型判断,到信息方程式书写,到有机合成路线设计、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等,问题设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且设问角度丰富。
四、注重知识迁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命制中十分重视知识承载学科核心素养功能的考查,即学生在面对陌生的、不确定的真实情境中,能从试题提供的信息中合理运用化学学科的认识角度和思路分析解决问题,考查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及创新性。如,18题中让学生从“相对能量”数据表中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化学键键能理解的新观念。26题中让学生从不同结构层面分析、解释物质性质,树立“构性相依”的基本观念。30题以陌生的NaNH2制备为背景,不仅考查学生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思维能力,体现实验独特的能力测评和素养价值。
生物
生物学科组
本次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核心,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即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又对中学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坚持一个宗旨
命题明确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和导向教学”为宗旨,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素养。如:以消化酶、神经调节和花生间种发生的结构与生理变化为等素材,考查学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质壁分离、体温调节、耧斗菜的进化、遗传家系图、花生间种发生的生理变化等为素材,考查学生基于试题信息进行合理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以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昆虫杂交实验、转基因植物培育和药物对高血糖症状的缓解作用等素材,考查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质疑、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研究使用药物S快速建成高血糖模型小鼠”对考生科学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验结果的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较高水平的测量;以生物多样的保护、风能和潮汐能、人类遗传病和传染病等为素材,引导考生对社会责任学科素养的关注,特别是以传染病为素材考查疫苗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作用,符合当前国家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方针。
二、坚持主干知识考查
命题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参照《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教学要求,在知识要点的取舍中,突出对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高中学生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不考查细枝末节的知识,试卷中无偏题怪题。试卷从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等六大领域中选取与高中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知识落点,试卷延续了历年来对下列重点内容的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细胞代谢、孟德尔遗传定律、生物进化、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种群、群落、环境、微生物育种、基因工程、植物克隆问题等。
三、坚持“三个一切”
本次命题从试题材料的选择开始,直至成卷为止,始终贯彻“一切为了考生;为了一切考生;为了考生的一切”的指导思想。全卷所有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择兼顾全体考生,如:“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调节”和“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的行为”等背景都选择了所有考生都熟悉并有亲身体验的事实;语言选用学生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题意和解题要求,从而保证试题有较高的内容效度,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坚持“四个特性”
本次命题通过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四个特性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和导向教学的命题宗旨。基础性:试卷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稳中求新,从多角度、多层次检测考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如分析猫叫综合征的病因、顶极群落特征、通过实验设计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等。综合性:整卷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要求考生从基础出发,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体现了必修模块间、必修与选修间的综合,充分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如:孟德尔定理与基因突变、产淀粉酶的枯草杆菌育种与变异的应用、植物克隆与染色体组型等的综合考查。应用性:以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为背景相关试题的考查,增强考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试题的正面导向功能。创新性:全卷所有试题均为原创,部分试题通过考查形式的创新对推动“双减”政策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以表格形式呈现实验结果既降低了考生答题的文字书写量,又能避免以坐标图形式呈现实验结果时,考生并未理解实验原理的情况下猜对答案,使试题具备选拔性的基础上,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
技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科组
本次命题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考查。试卷沿承往年试题形式,在难度、区分度等方面保持基本稳定,知识点覆盖范围广,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联,体现学科素养要求。
一、立足基础,实现稳中求进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发展能力和形成素养的基础。试题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全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学科的核心知识。第1、2题分别考查信息安全、信息获取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反映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第4~7题从基础概念出发,分别考查数制转换、多媒体数字化编码与处理、视频存储容量计算、VB表达式计算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第8~12题以基础算法为切入点,分别考查排序、查找、枚举、解析等算法的理解与应用,其中第9题源自教材,深度考查对冒泡排序过程中数据比较、交换等算法逻辑的理解。第13、14、15题分别考查数据分析、多媒体作品创作、算法与程序设计等基础内容,第16题尽管综合性较强,难度相对较大,但还是立足基础应用。试卷以基础性必备知识贯穿始终,体现学科原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实现稳中求进。
二、贴近生活,体现技术应用
用信息技术分析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实际案例,是本次命题的重要思路之一。第3题从在线学习系统入手,考查数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第13题选择与考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校园消费数据作为处理对象,综合考查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公式计算、图表创建、排序筛选等多种方法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第14题以北京冬奥会中的人工智能为作品创作背景,引导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应用。试题以作品创作过程为线索,从素材处理、交互实现等层面考查观察分析能力和作品创作能力。第15题利用算法解决旅行费用结算的问题,引导学以致用。全卷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学科价值。
三、由浅入深,考查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以解决具体应用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表现为线索,由浅入深考查计算思维。第10题以最值求解算法为基础,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第11、12题分别通过字符串处理和数组应用实例,考查代码阅读与分析能力。第15题以旅行费用结算为情境,通过分析问题、理解模型、统计应还款、计算转账明细等过程,层层递进考查算法思维。第16题是一个以数据排序为背景的压轴题,具有较好的选拔区分作用。程序中运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最大值查找、对分查找、数据插入与移动等算法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试题对高中计算思维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技术(通用技术)
通用技术学科组
一、保持试卷结构、难度稳定,稳中有新
本次命题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与以往基本保持一致,试卷整体难度与历次基本相当。选择题中第1、2题及第10题较为容易,主观题每一道小题都设置易得分的点。难度较低的试题主要通过选择学生熟知的素材、减小知识的综合程度、降低选项迷惑性等措施,让学生一目了然或稍加思考就能答题。选择题中有少量难题,主要增大知识综合度、增加思维的复杂程度,如第13题,非选择题每题都有较难的考查点,例如第15题的方案设计和第17题的电路改进设计。为了增加区分度,主观题细化分值,如第15题的方案设计。在知识点的覆盖方面,坚持“重点内容必考,次要内容选考,辅助内容轮考”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了知识点的综合性,如第14题,涉及技术设计原则、技术试验方法、流程设计和结构设计。第5题的工艺操作更加贴近实际,考核学生简单的钳工操作方法,加强实际操作活动的落实。
二、围绕课程的核心素养,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
本次命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将技术设计、工程思维、创新意识有机融合在考题中。试卷设置了一定量的分析评价题,重点考核学生知识应用和思维能力,例如第3、4、5、6、7、9、11、12、13等选择题、第14、15、17题等。设置了一定数量实践相关的题目,例如第5、10、11小题,覆盖了金工和电子方面的实践操作。为了考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部分试题增加了开放性,如第15题,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案满足设计的功能要求。
三、坚持原创,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表述简明扼要
试题坚持原创,在素材的选取方面尽可能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或教学实践活动中接触到的,使学生看到题目有亲切感,如第2题的智能手电钻、第3题的手钳、第14题的饮料充填封装、第15题的家庭电视机挂架、第17题的车间环保降温等。在题目的表述方面整卷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降低学生审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如第4题中的图样、第17题中的电路等。
四、坚持基础考查,正确引导教学
命题继续坚持加强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坚持正确导向教学,如第4题考查技术图样的正确性、规范性、第14题中考查了技术设计原则、技术试验方法、流程设计和结构设计等基础知识;设置了与金工操作、木工操作、电子实践相关的题目。通过发挥考试导向教学的作用,引导教学回归基础知识、回归教材、回归实践活动。
相关阅读
26日左右查成绩!2022浙江志愿填报日程出炉,速看!
你对“未来”有何规划?2022高考作文新鲜出炉!你会如何作答?(附历年作文题汇总)
高考数学疑似泄题?教育部最新回应!高考第二天,考完一科就忘一科,稳住!
全国高考报名1193万人,创历史新高!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份免费福利助你一臂之力!
高考前的校长寄语请查收,很硬核,要听!愿你们梦想成真,此去,祝大捷!
慕了!6月中旬就开始放暑假?浙江高校暑假时间汇总!
这些学生不用高考已被高校拟录取?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两份名单→
来 源:浙江考试
责任编辑:毛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