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信息工程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数学系、电子工程系3个二级系6个本科专业和1个实验中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378 名,教职工107人,82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8.78%;博士28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92.68%。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科研软硬件实验条件充足,拥有5个专业实验室,4个实训机房,3个学科竞赛工作室,4个科研实验室,总面积35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共计有2300余台(件)。
学院“立足西安、依靠西安、服务西安”,全面对接西安市基础教育行业以及电子信息支柱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内涵式发展,积极开展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建设理工结合的高水平电子信息专业集群。目前学院拥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等3个省级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市级科研平台,1个陕西省人才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院高度重视一流课程建设,目前已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所有课程都建有资源丰富的课程网站,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学院长期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定位,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及大创项目,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逐年提升。2021,2022年学院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省级立项31项;在“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荣获省级以上奖励334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1项。2022年我院学生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全国铜奖。同时,学院充分利用已有的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西安市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市物联网应用工程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担任教师科研项目团队的助手,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够参与科研、体验科研,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了专利授权或发表了高层次科研论文。
学院不断探索和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重点着眼信创产业链的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领域,积极探索并确立适合学院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已与中软国际、叩持电子、艺霖科技、华清软件等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及实习实训基地,针对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和就业推荐。2021年与华为、西安软件园签约共建了西安文理学院-鲲鹏产业学院,2022年获批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课程计划,引入IT 领域新课程,实施面向行业需求的人才培训和职业认证,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行业认可的从业资格。学院每年与企业合作组织多场面向鲲鹏生态体系、信息技术产业、基础教育行业的毕业生双选会,积极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实现高质量就业。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代表
专业概况
序号 | 专业名称 | 科类 | 学制 |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类 | 四年制本科 |
2 | 软件工程 | 理工类 | 四年制本科 |
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理工类 | 四年制本科 |
4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类 | 四年制本科 |
5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类 | 四年制本科 |
6 | 电子信息技术 | 理工类 | 四年制本科 |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0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专业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教学团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13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者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1.5%。
本专业秉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重视学、产、研紧密结合,与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行业和社会的需要,已形成特色鲜明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西安、面向陕西,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法律意识、环境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计算机的工程实践和应用方面受过良好训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开发语言、软件、工具,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设计计算解决方案的能力、实现基于计算机原理的系统的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专业表达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及良好沟通能力,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导论、离散数学、数字逻辑、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网页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工程等。
实践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有入学教育、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公益劳动、专业认识实习、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力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课程设计、Web应用设计能力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生产实习、项目实践技术讲座、综合性项目实践及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产品的开发、测试、运维及管理等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学生参加现场编程竞赛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第七届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信息工程学院承办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赛
22届蓝桥杯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课程训练
软件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
软件工程专业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7年获批陕西省一流培育专业,2020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本专业目前拥有软件技术省级教学团队、《数据结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西安市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等。拥有一支由专任教师、企业外聘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12人,高级职称5人,博士4人,硕士8人,双师型教师7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西安,面向陕西区域经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具有较强软件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研发能力,具备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经验,在创新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外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跟踪软件工程前沿发展,理解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主要包括软件工程专业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面向对象技术与Java、Java Web开发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高级网页设计、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需求分析、Python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设计模式与架构等。
实践环节:
专业认知实习、C语言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前端开发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企业实训)、工程技术讲座、综合性项目实践、毕业论文(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发、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教学环境
学生实践实训课程
专业认知实习(科大讯飞)
举办软件杯大赛
学生实践实训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专业概况: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988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我校最早开设的本科师范专业之一,2017年获批为陕西省一流培育专业,2019年获批为陕西省一流专业,2022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是全省同类院校中首家通过认证的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7人,教师获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多项,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能手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本专业突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全过程、多路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师教育体系,拥有包括西安高新一中、西电附中、周至中学等省级示范中学在内的10余所优质教育实践基地,培养的学生在本地区的基础教育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专业构建了“一轴两翼四体系”的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21年荣获陕西省普通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西安,面向陕西,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地方基础教育数学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培养身心健康,坚持扎根基层,矢志奉献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师德师风优良,数学学科知识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兼具数学文化底蕴与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能力突出,注重反思创新,能胜任基础教育学校、培训机构数学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工作的中学数学骨干教师。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复变函数,计算方法,数学教育学,初等数学研究。
实践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中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近年来,平均就业率在90%以上。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023年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
教育实习
三笔字大赛之粉笔字比赛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于201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链的对接,先后成立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鲲鹏产业学院,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突出夯实数学基础,重视实践技能,采用逐层递进式教学,为学生配备了专用的大数据分析及实验教学平台,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在校本科生355人,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双师型教师3人,部分双师型教师具有在国内一线企业从事大数据行业重大项目的开发经验。
培养目标: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大数据分析处理、大数据应用开发以及大数据运维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大数据视野、人文素养和创新协作精神。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互联网企业、信息技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等工作,也可以选择到国内外相近学科的教学或研究单位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建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Web前端技术、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Python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Linux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企业生产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机会,学生在企业教学实践基地中完成实习,缩短学校和企业的对接时间,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进入数据处理行业及IT行业,从事大数据开发、商业智能分析、算法设计、网络工程、移动应用开发、数据挖掘、数据库开发与管理、数据分析师、数据产品经理、大数据运维、数据测试、数据可视化等工作。23届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
学位授予:理学学士
优质的软硬件设施
数学建模团队
学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23年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
学生参观互联网名企阿里巴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本专业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通信领域相关的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5人,4人拥有企业研发工作背景。近几年,教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学生在全国智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竞赛中获得多项奖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数理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及通信领域相关的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系统测试与分析、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主要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处理器及应用、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EDA技术及应用、嵌入式处理器及接口技术、数据结构、嵌入式开发等课程。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企业生产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通信设备研发与维护、电路设计与开发、嵌入式开发以及电子信息行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近年来,平均就业率超过90%,还可攻读研究生继续学习,考研率在10%以上。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子工程实验室
学生在全国智能车大赛获奖
物联网工程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专业简介:
物联网工程专业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9年获批为西安市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为陕西省一流专业。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一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第二批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40%教师具备双师型资质。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好,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计算机网络》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指导学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全国铜奖一项。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西安,面向陕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良好的专业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物联网工程领域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管理与维护,并能从事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工作,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物联网工程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涵盖学科基础模块系列课程、专业核心模块系列课程、专业方向限选模块系列课程。主干课程包括物联网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开源硬件与编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Java EE开发技术、Linux操作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等。
实践环节:
专业见习、课程设计、物联网项目综合设计、专题讲座、企业生产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物联网和IT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或在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等信息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还可以选择继续攻读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行业及岗位分布:
物联网产业相关、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岗位包括研发、运维、信息管理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生参加网络技术挑战赛获奖
举办物联网设计竞赛校赛大赛
学生参加职业生涯教育讲座
考察实习基地
承办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赛
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西安市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市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西安市物联网应用工程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4个。
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简介
2019年4月,在陕西省科技厅牵头主办下,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文理学院等5所高校与科大讯飞西安研究院共同签订“共建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2019年12月,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西安文理学院)顺利获批建设。
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西安文理学院)瞄准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战略需求,以解决行业应用的共性技术为目标,实验室以“智能+专业群”建设为抓手,面向人工智能应用领域,联合培养专业素养高、综合素质好、工程实践及应用能力强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实验室的建成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西安市科技进步,促进陕西省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实验室获批建设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建设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引入横向课题8项,累计到账经费350多万元;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SCI、EI、CSCD,知名国际会议论文等高水平论文9篇,出版专著2部。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物联网及计算机类学科竞赛,获奖10余项。
西安市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
西安市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依托西安文理学院,以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市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聚焦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前沿,致力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下的密码技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特色鲜明,在密码理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积累。实验室搭建了“网络攻防靶场竞技系统”等实训平台,为网络安全领域技能培训和攻防演练提供了良好的实战环境,在网络攻防竞技和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术交流基地和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培养基地。
该实验室成员包括教授/高级职称5人,博士10人。先后承担省市级纵向项目11项、横向项目28项,总到账经费400多万元。近三年发表SCI论文10篇,专著2部,EI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西安市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简介
西安市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是由西安市发改委和西安文理学院共同建立的高新技术研究机构,致力于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广告、移动营销等,旨在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我国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实验室拥有一支由教授、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组成的研究团队,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先后承担省市级纵向项目3项、横向项目22项,总到账经费30多万元。近三年发表EI论文3篇,专著2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
实验室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创新和发展。未来,实验室将继续致力于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电子商务产品和技术,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安市物联网应用工程实验室简介
西安市物联网应用工程实验室,是由西安市发改委批准设立并由西安文理学院负责实施的以物联网领域为主要研究对象,突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的市级应用工程实验室。
实验室以服务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己任,助力学校“最懂西安”大学建设,以政产学研模式推动实验室不断发展。
实验室主要针对物联网智能感知与控制、物联网数智技术、物联网大数据、脑信息与物联网融合等工程技术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在脑机物联网融合技术、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运行状态远程监测,物联网数智碳中和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经验。目前与西安物联网链主企业深度合作并共同建设联合工程技术中心。
实验室现有成员17人,其中教授2人,其他人员均为博士学历或副教授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近三年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市厅局级纵向项目16项,横向项目26项,科研总到账331.5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SCI、EI高档次论文10余篇,专著4部。“基于双目视觉的交通信息感知平台”被企业所采纳,创造价值150万元。2022年实验室2个项目参加全省高校院所“三项改革”科技成果转化集中路演活动。
实验室助力学科专业发展,在物联网省级一流专业认定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实施科研育人,学生依托实验室参加学科竞赛,多年来成绩斐然并已形成独有特色。2022年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国家级“铜奖”,两个奖项均填补了学校多年在该层次获奖的空白。
教学成果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院注重专业内涵式发展,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21年《地方院校数学应用型人才“一轴两翼四体系”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A、B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470项,充分彰显了学院长期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特色。
西安文理学院—鲲鹏产业学院,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为准绳,面向信创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对接西安构建“6+5+6+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培养满足国家信创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业学院”依托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已有的软件工程省级一流专业,通过校企联合制定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数字化人才培养服务平台资源建设、引入职业认证体系等,突出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优势,改造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信创教育最佳实践案例,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共建软硬件一体化的信创产业协同育人生态,实现以信创产业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产业学院已培养鲲鹏技术方面的毕业生共计140人,在信创产业的就专率为100%,平均薪资超过西安市毕业生平均薪资。就业分布地以西安为主,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数据开发及分析、运维等工作,就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西安市高新区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西安市服务贸易创新研究中心,是2022年10月经陕西省商务厅、西安市商务局支持设立,由西安文理学院具体承建的集服务贸易理论研究、政策服务、行业服务、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专业智库。研究中心秉持“创新驱动、服务为本、追求卓越、智力报国”的发展理念,面向省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整合政校企产学研资源力量,围绕西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积极发挥智库理论研究和政策服务作用,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加快建设新阶段西安服务贸易高质量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西安卫星遥感服务中心是2019年7月,在西安市科技局引领下,西安文理学院和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共同成立的研究机构。中心服务西安市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水资源监测与利用等领域。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将为西安市和西安文理学院师生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一方面,中心基于卫星遥感、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云+端”模式,以数据统筹、管理、生产为基础,集成先进的数据挖掘与处理算法,构建全流程的业务支撑系统,建立“星-空-地”全时空、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帮助提升西安城乡建设智慧化程度。另一方面,中心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能够提升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大数据、计算机等专业的内涵和教育手段,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贯通,推进教师和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
中心承担市科技局高校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秦岭北麓典型目标土地利用立体监测关键技术示范项目》,与省地质调查院开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内建筑物遥感解译项目》、《陕西省卫片执法综合监管平台V1.0建设项目》等多项合作,累计到账经费近200万元。
官网发布缓存图:
官网发布及后续更新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U2NzUzMQ==&mid=2650459184&idx=1&sn=6b6cf0c6f1edce3609f1eec805ed4b34&chksm=83aeff74b4d97662826cf64f31dffd5edb5b0be0eaa33fda07c6c6d4d162f33f795b5c41fba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