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家祠

国内美术展馆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

国内美术展馆

国内美术展馆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国内美术展馆

国内美术展馆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国内美术展馆

国内美术展馆

国内美术展馆

国内美术展馆

  
  建筑的顶部是著名的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 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后来又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 新加坡等地。把自已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地异国,这正是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国内美术展馆


  石湾脊饰使用的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 褐、白五色。脊饰的制作方法以贴塑为主,人物塑造着 重在轮廓线和动态上下功夫,线条简练粗犷,以适合从下往上观看的大效果,并巧妙地把亭台楼阁和动物、花 鸟、瓜果等各种造型穿插动用,使屋脊显得绚丽多采, 衬托出建筑物的高大堂皇。砖雕也是陈家祠的特色。东檐墙上正中一幅是取材历史故事“刘庆伏狼驹”, 全图雕有40多个人物,刻划出北宋时刘庆降伏西夏送来 一匹名叫“狼驹”的烈马的生动场面,人物形象生动, 神态各异。左右两幅为“百鸟图”、“五伦全图”。五 伦即五常,后来人们以凤凰、仙鹤、鸳鸯、鹁鸽和黄莺 五种禽鸟代表五伦。每幅画两旁还雕有不同书体的的诗 文。有明代广东新会学者陈献章(白沙)的七言绝句诗 两首:“植竹为垣土作台,野桥分路到溪回。江门若比瞿塘水,何处游人肯上来。”“青山依旧锁溪台,前度游人去不回。赖是山人无诉,有人真本买山来”。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和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七言绝句诗。

国内美术展馆


  西檐墙上正中一幅是取材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义士晁盖、昊用、林冲等众多英雄好汉汇集在聚义厅 的宏大场面。左右两幅分别为“梧桐杏柳凤凰群图”和 “松雀图”。画幅两旁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名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还有清代乾隆年间文学家、书法家王文治, 乾嘉年间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的七言绝句诗。这些诗文的雕刻,刀法刚劲有力,流畅自如,充分表达出书法的韵味,这大都是砖雕大师黄南山的杰作。

国内美术展馆


  陈氏书院共有十一条陶塑脊饰,分别装设在三进三路九座厅堂屋脊上。首进大厅屋顶采用悬空山墙分隔为三间,突出屋脊的鲜明华彩。每条脊饰题材各异,有的以一组戏曲人物为主题,配以其他内容;有的用十多组内容组合,将传统戏曲中有代表性的场景,以夸张概括的表现手法,用连景形式接成连环画般的连续故事。在众多的脊饰中,以中进聚贤堂上的脊饰规模最大,制作也最为精美。这条脊饰总长27米、高2.9米,连同灰塑基座总高4.26米,全脊塑造224个人物。内容有“群仙祝寿”、“加官进爵”、“八仙贺寿”、“和合二仙”、 “麻姑献酒”、“麒麟送子”、“虬髯客与李靖”、 “雅集图”等;还有用玉堂寿带鸟和牡丹组成图案,表 示荣华富贵之意;还有的用各种缠枝瓜果图形表示“瓜瓞连绵”,寓意子孙昌盛,连绵不断。这些题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意识和人们的愿望。此外,石湾脊饰的兽吻, 塑造的是飞翔在云天的鳌鱼形,突破了传统的做法,鳌鱼的两根长须伸向晴空,显得气势非凡,使屋顶轮廓线更为优美。这种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兽吻为防火避灾的用意一致,同时迎合了人们祈望子孙后代独占鳌头、 高官显贵的心里。

国内美术展馆



  陈氏书院大门上彩绘高达4米的巨幅门神, 是运用勾线重彩技法描绘,突出守门将军威武镇邪的神采。门上还装饰一对直径60厘米,每只重60公斤, 莲瓣边饰,缠枝牡丹纹样的铜铺首, 更增添了门神的庄严肃穆。这样巨大而精细的铺首,在广东的民间建筑中实为仅有。

国内美术展馆


  陈氏书院的铁铸装饰,主要用在庭院连廊的廊柱及镶嵌在月台石雕栏杆上。栏杆上的通花铁铸栏板共有四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对称的装饰手法。正面六幅是“麒 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龙戏珠”。月台东西两 侧,一组是以“三羊启泰”为主题,两旁饰有飞腾的鳌 鱼,花篮盛着禾穗和鲤鱼,用穗、鱼的谐音寄寓“岁岁有余”之意。另一组是以一群金鱼在莲池中嬉戏,用莲与鱼的谐音比喻“年年有余”或寓为“金玉满堂”。左面是一鹰一熊,右面是凤凰和鹿,用以比喻为“英雄” 和“富贵福禄”。这些铁铸栏板,色调凝重,构图精美, 嵌在石雕栏杆上别具独特的装饰效果,在广东古代建筑中极为少见。

国内美术展馆


陈家祠的前厅宏阔、宽敞。雕梁刻柱甚为考究。厅内立有四扇木雕门,正背面全部采用镂刻、浮雕装饰。为表现富贵吉祥、儿孙满堂、美好生活的画面。如档中屏门雕花池板,雕刻的"创大业儿孙永发",画面是硕果累累的芭蕉树和母鸡带着数只小鸡,组成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蕉叶大而茂盛,谐音"大业";小鸡活泼可爱,喻意"子孙"。这种用喻意和谐音的表现手法,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普遍采用。

国内美术展馆


    各座厅堂、走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 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我经过一件木质家具的时候,点点夕阳透过窗棂撒在一块图案上,使描金的花纹增色不少。
 

国内美术展馆

国内美术展馆


  广东旧式居民,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塑出简单的卷草纹,称为“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 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塑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 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 花卉等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 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总长度1800余米,规模之大,塑艺之精,题材之丰富,居全省民间建筑的首位。这些灰塑主要装饰在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在首进庭院东西两条连廊 上有以一组组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灰塑如《三国演义》中的“张松看《孟德新书》”、“竹林七贤”和“公孙玩 乐图”等;还有以清代“镇海层楼”、“琶洲砥柱”等 羊城八景为题材的灰塑和以各种花鸟、瑞兽、图案装饰的灰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活象两条花带把庭院装靓得情趣盎然。

国内美术展馆


  首进大厅的四扇屏门挡中,是运用双面雕的技法镂雕而成。中心的一幅“渔舟晚唱”图,三只渔船停泊在河岸边,一张正在晾晒的鱼网高高挂起,坐在船头的几个渔夫手拿各种乐器在纵情弹唱;母亲爱抚着怀中的婴儿,微笑地望着身穿救生浮葫芦的孩子天真地爬到船蓬 上玩耍,表现出渔民在辛勤劳作之余那种悠然自得的水上生活情趣。还有用老竹的形态雕成一个“福”字的图案,几只仙鹤站立其中,画题:“青春发达,大器晚成。 ”画面与题句,既比喻了人与物成长过程关系,又暗寓 “福寿双全”之意。另一幅雕的是一棵果实累累的芭焦树,树下母鸡带着一群雏鸡在嬉戏。画题是“创大业, 儿孙永发。”用芭焦树的大叶象征大业,用母鸡带一群小鸡寓意儿孙永发,诗情画意,比喻帖切。双面镂雕技法和构图布设巧妙,充分表现出广东木雕的特点。

  中进聚贤堂的12扇档中, 雕有从商周至宋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3世纪)的历史故事。有“渭水访贤”、 “黄飞虎反五关”、“六国 大封相”、“韩信点兵”、 “郭子仪祝寿”、“李太白退番书”、“薛仁贵大战盖苏文”、“岳飞大战金兵”; 还有民间传说“龙王八仙朝玉帝”和以文人雅士生活为内容的“夜宴桃李园”、 “携琴访友”和“荣归故里”等。

国内美术展馆


  柱础的造型和雕饰,唐代至明代均以稳重为特点。到了清末,广东民间建筑中的柱础出现了轻巧、高身束腰和注重雕饰的倾向。

  陈氏书院的柱础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各个厅堂的柱础每一横列一个式样,有的雕如意云头、花篮型、菱形、竹节纹饰; 有的雕杨桃、柑橙、仙桃等各种瓜果装饰。它既统一又富于变化饱含地方风物的装饰情调。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艺术-艺术博览-国内美术展馆-广州陈家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