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
“在环境中舞蹈,环境就是舞蹈”
——2019首钢园环境舞蹈展演印象
文/图 中国艺术报记者 乔燕冰
秋叶泛黄的秀池岸边,一只“天鹅”忘情戏水,一把提琴雅乐幽鸣,一条长椅上依偎一双人,追忆一代追梦人的青春岁月;
《旅梦人》
编导:吕梓民
演员:吴雨承、江楚锐、宋乃龙
大提琴独奏:杨娣(中央歌剧院大提琴首席)
碧波荡漾的一池秋水,载着如梦似幻的一支小船,蓝天做舟,白云似桨,船上人百态身姿轻盈舞动,托物寄情,演绎天人合一的自然企盼;
《身与白云间》
编导:张弛
演员:欧阳吉芮、刘杏奕、柏永昌、唐杰
演出单位: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九龙头影壁旁女子莲步轻移,古典舞风姿绰约芙蓉出水;九曲回廊青石板上,街舞男儿顶天立地矫若惊龙;
《秋夕》
编导:胡岩
演员: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2017级2班女生
演出单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
群明湖畔,《五指莲花兰》翩跹漫步彩云处,清歌妙舞落人间;观景楼前,《牡丹亭游园惊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秋”如线……
《五指莲花兰》
编导:马家钦
演员:韩波、朱雨佳
演出单位:江苏润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市云昆舞团
《牡丹亭游园惊梦》
主要演员:魏春荣、邵峥、刘大馨
演出单位:北方昆曲剧院
11月2日,“2019首钢园环境舞蹈展演”活动在见证中国冶金工业发展、镌刻工业时代烙印的百年首钢园区空间中别样开展。透着秋雨淅沥的诗意,刚与柔对读,力与美碰撞,借自由甚至非凡的创意,灵动的肢体鲜活地脉动于老工业遗存的厚重肌理,彰显出后工业时代开放的艺术气质和文化品格。
“来不及鼓掌!手一直举着手机拍照呢!”人群中传来的这句感叹,说出了一行观众的共同心声。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建文,和白淑湘、冯双白、罗斌,以及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位负责人等与观众们一起沿秀池、甬道、拱桥、回廊等地簇拥着前行,移步换景,即走即观。
《钓》
编导:胡岩
演员: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2018级1班男生
演出单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
在湖水中垂钓,不知是人钓鱼还是鱼钓人,舞出值得反思的人生隐喻的《钓》;借三号高炉演绎敢为人先的中国钢铁人用铮铮铁骨铸造共和国钢铁脊梁,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的《筑魂追梦》;
《铸魂追梦》
编导:曾明
演员:潘永超、郑楠、张子豪、石仁琦
演出单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北京歌剧舞剧院
依托“熔炉”外形构造比拟“胎盘”这一孕育生命的原点,探讨钢铁与生命、社会与人如何联结互生的《活着》;建筑者形象贯穿于体育舞蹈与奥运竞技精神的融合,凸显首钢人敢闯敢拼精神,传达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为期两天的展演汇集了包含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国标舞、街舞等30个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
《活着》
编导:张弛
演员:欧阳吉芮、刘杏奕、柏永昌、唐杰
演出单位: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使命》
编导:李娜、李玓、赵蕾
演出单位:北京市音乐舞蹈学校
天地为幕布,钢铁做舞台,舞蹈人在这里探讨舞蹈的肢体与建筑、自然和城市空间等环境因素发生感知、对接和生成,挖掘人与城市环境之间复杂微妙关系的舞蹈文化形态。同时,走出剧场,打破边界,舞蹈艺术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观演关系被重新定义与组合,引领观众开启全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继去年9月,由中国文联、中国舞协联合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节“915”系列活动的环境舞蹈展演,将舞蹈从剧场转移到工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业内反响之后,今年,中国舞协集结业内一大批青年优秀舞蹈编导再次发力,胆子更大、创意更多、视野更阔,创作出多部全新艺术作品。
与去年只舞于园区景观与高炉外不同,此次展演从地上走到地下、从园区外部延展于高炉内部,甚至炉渣也已成为舞者脚下的道具。在秀池地下百年长廊灰色水泥质地的巨大斜面旁,十个象征年轮的红色陀螺椅上,是颈搭白色毛巾,雕塑般造型的舞者。或坐或立、或卧或仰,观众于近前可触可感、可携可拥。舞者的舞姿随人流变幻多端,放慢的动作留给了观者充分的想象与思考空间……这是中央舞蹈学院教师苏娅菲与爱人中央民族歌舞团创研室编导柯书剑一起编创的《年轮》,希望追随首钢的历史脚印,在这里复刻一份坚强。
《年轮》
编导:柯书剑、苏娅菲
演员:陶妍芃、刘丁睿、丛舒齐、俸平、陆宇业、汪思成、唐锦琳、王一涵、龙韬、杨可仁
飞行表演:李兆欣、马庆柯、黄建
演出单位: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当我们在这里选址时,首先是对这个建筑本身斑驳的灰色和强大的力量感,以及对面墙上刻的1919至2019的时间轴所震撼和鼓舞,就想做一个表现首钢精神的作品。所以我们结合环境本身具有很强的建筑美学特点,依托这个像碗一样的斜面,用接近现当代的舞蹈语言和很多坚硬的、有力量的动作语汇,以及带有雕塑感的身体语言方式来创作,希望在整体上构成视觉冲击与审美感受。”事实上,这对舞蹈艺术伉俪同时还创作了以苗族舞蹈语汇为主体语言的《攀》。
《攀》
编导:苏娅菲、柯书剑
演出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作品将乡村的竹梯、草帘移置于钢铁高炉区,让乡村与城市、草木与钢铁、柔软与坚硬交织碰撞,表达中华民族不懈追求、攀登向上的精神力量。“经过这次环境舞蹈创作,未来我们的创作可以更自由更大胆地尝试,比如这次对网红生活用具陀螺、充满科技感的无人机,以及梯子和稻草等器物与环境融合的开发运用,都给我们莫大启发,受益非浅。”苏娅菲说。
走在三号高炉内区域,随着观者行进,一阵浓雾弥漫,接着,一个三米见方的钢铁内网支撑的玻璃盒子中,一个头戴钢盔,面戴防护罩的“工人”,在光影闪烁中时隐时现,街舞Popping动作,是舞蹈,也像是一位钢铁工人的日常。作品运用装置内的角磨机、风机、干冰等手段,玻璃盒内频频出现钢铁制造中的人与碎屑、气雾之间互动的景致。突然,在一阵黑暗后,火花四溅,璀璨耀眼,焊接作业原来可以如此“艺术”!此刻,象征工业的火光与人们手中手机频闪的闪光灯融在一起,那是另一种真与美的合鸣和生活与艺术的隐喻。
《工人》视频
编导:胡磊、苏鹏、刘畅
演员:友野新
演出单位:元墨文化
这个作品《工人》是元墨文化工作室创始人刘畅、自由编导胡磊、解放军文工团舞者苏鹏这三个非街舞人与街舞舞者友野新共同创作的一个装置艺术与街舞融合的跨界作品。此次他们希望“在首钢园区这个很厚重很震撼的地方做出很好玩的艺术”。但还未过瘾的他们的野心是,未来在三号高炉整体区域做一个更新的大作品。
“在环境中舞蹈,环境就是舞蹈”。带着这样的理念,活动总策划、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表示:“首钢园区具有后工业文明的个性,也是闻名世界的一个东方符号,我们希望在这个有着共和国历史痕迹,并作为当代中国人文象征的地方能有中国文化的足迹、中国艺术的天地。中国舞协把创作者请进来,让首钢园区所有地方都成为创作平台和表现舞台。只要你有创意、传递正能量、具有建设性,哪里适合创作就给你哪里,怎么创作都行!正如借助高炉创作的《火》,除了必要地增加一些装置,根据环境本身因素尽量不过多改变环境。就像在沙滩上、在丛林里,人是万物中一个因子,我们希望在自然中体现人的存在、舞蹈的存在。”
《火》
编导:武巍峰、胡伟
演出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罗斌介绍,从去年的以现代舞为主,到此次囊括了各个舞种,而且打破原来一个作品往往只用一个舞种,这次展演很多作品是多个舞种甚至艺术形式融合。“而且你会发现,很多观众惊讶,在环境中,现代舞能看懂了,不再那么抽象。打破舞种甚至艺术门类的限制,这是当下国际上,以及我们未来舞蹈的一个发展趋势,即作品需要什么创意、什么动机,我们就做什么。所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会给中国舞蹈打开另外一个天地!”罗斌强调,所谓的“走出去”,不能只靠一两个作品或一两个团队,这样的尝试也是变相的一种“走出去”。“未来我们还要‘请进来’,我们的目标是,要把这里打造成像爱丁堡艺术节一样的、融汇全世界高端艺术的中国的国际艺术节!”
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捷表示,以举办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契机,首钢这片位于首都中心城区的老工业区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希望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保留其浓厚的工业遗存风貌,依托园区独有的近城山水、工业遗存、‘双奥’文化等优势资源,跨界融合体育、文化、科技等多领域元素,致力于建设一个充满工业风的未来都市型产业社区,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2019首钢园环境舞蹈展演一览
《舞侠》
编导:王奇
演出单位: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北京联盟Dragon Style舞团
《纯美》
编导:崔潇
演出单位: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北京联盟PureSoul舞团
《伊人如画》
编导:刘芳
演员:刘芳、杨海一、杨婷
演出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牡丹亭》
编导:应志琪、吕玲、吴凝
表演:胡琴心、许鹏
演出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省舞蹈家协会
《忆青衣》
编导:廖衍、田石杰、李少丹
演出单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阳光城市》
编导:齐承志、田百合
演出单位: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北京联盟RMBdancebank舞团
《舞向2022》
编导:张帆、张芳
演出单位:北京舞蹈学院附中2019级花滑实验班等
《阿吉拉姆》
编导:格日南加
演出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半生梦》
编导:李薇
演员:张娅姝
演出单位: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
《何处是归程》
编导:颜荷
演员:颜荷
演出单位:颜荷舞蹈剧场
《额尔古纳河》
编导:沙呷阿依、沙呷俊楠、牛嗣萱
演出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新生》
编导:张珅
演出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
《Gils power》
编导:周佳棋
演员:秦晓婷 张黛熙 周佳棋
演出单位: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北京联盟SPY舞团
《百姓健康舞》
编导:李萍、饶子龙
演出单位:央视网未来电视
《东方红》
编导:袁佳、李岩
演出单位: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